| 1 |  | 一群小丑 | 2025-05-13 12:01:38 |
| 2 |  | 這下狂新聞又有素材了 | 2025-06-11 18:58:01 |
| 3 |  | 各自支持政黨的方式不同而已
以下我想提醒光芹的話 :
【你追的是人,還是理念?】
匿名者說過一句話:
「我們不是一個組織,而是一種理念。」
這句話,我認為完全可以套用在政黨支持上。
我們支持一個政黨,不是因為它是誰創的、誰領導的,而是因為它代表了我們認同的價值與方向。
但現在很多人開始搞反了:
只要某個黨的支持者或KOL立場有所不同,就拿來全黨背鍋,甚至定義這整個黨的價值觀。
這樣的邏輯不是民主,是極權。
因為你要的是「發言統一」、「黨說了算」——這不就是你最討厭的那種體制嗎?
「聽黨話,跟黨走」
——習近平,不用我多說了吧。
支持政黨,不等於思想一致;
言論多元,才是民主社會應該長的樣子。 | 2025-07-31 15:11:28 |
| 4 |  | 為什麼民進黨的大罷免會失敗?三個不得不面對的根本問題
民進黨此次發動的大規模罷免行動,最終結果並不如預期,引發各界反思。許多人試圖從策略、話術、媒體掌握等層面找答案,但我認為更深層的癥結,來自三個長期未解的根本問題:
一、同溫層的自我強化
民進黨支持者長期在網路上慣用「封鎖一切不同聲音」的作法,甚至出現「封鎖名單共享」的現象。這種操作短期看來或許能創造舒服的輿論空氣,但長期卻造成資訊來源極度單一,進而削弱了支持者判斷客觀事實的能力。
當你所接觸到的世界,全都是支持自己的聲音,自然也就無法察覺社會真實的風向轉變。罷免失敗的民意訊號,其實早已存在,只是被同溫層的「選擇性感知」給掩蓋了。
二、對「分權制衡」的輕忽
依據民主憲政的精神,行政、立法、司法三權本應分立制衡。但此次民進黨的大罷免,明顯試圖重掌國會主導權。倘若成功,立法院再次成為一黨獨大,無異於重演前瞻預算案那樣強行通過、毫無討論空間的濫權歷史。
民眾這次用選票傳達的訊息很清楚:不希望任何一黨獨大。因為唯有權力平衡,人民才有監督空間。否則,一個沒有剎車系統的政黨政府,只會讓民主倒退。
三、來自上而下的傲慢
民進黨近年來展現出越來越強烈的「政治傲慢」:對質疑者輕蔑嘲諷、對不同立場的公民標籤化、甚至連黨內敢有不同聲音的同志,也會被自家人攻擊與排擠。
這樣的風氣,不只讓人民反感,更導致黨內無法凝聚向心力。政黨本應是利益整合的平台,而非價值霸凌的工具。一個沒有內部多元容忍的政黨,又怎麼有能力處理外部的社會矛盾?
結語:
民進黨此次罷免失敗,不是單一戰術失誤的結果,而是長期體制傲慢與群體自我封閉的必然反撲。面對這樣的結果,若仍選擇指責外界不夠進步、不懂價值,只會加速下一次失敗的來臨。
與其高喊民主,不如學會謙卑傾聽。因為民主,不只是選舉,更是對多元聲音的容忍與尊重。 | 2025-07-31 17:37:49 |
| 5 |  | 降智圖卡 越發越有效果
降的不是別人 正是自己 | 2025-08-05 11:30:46 |
| 6 |  | 最可悲的是一直都有40%認為說謊的是柯文哲 | 2025-08-06 11:27:51 |
| 7 |  | 【用邏輯看穿話術:當一場辯論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
今天我看到一場關於核能的公開辯論活動,其中安排了一位20歲的反核方年輕女性,之後要與正方代表黃國昌進行辯論。這樣的安排本身就已經有政治操作的味道,不過真正讓我注意到的,是她在記者會談話中說出的一句話:
「這究竟是出於務實理性評估下的能源選項,還是只是為了政治對決?」
這句話,乍聽之下彷彿在提出一個批判性的反思,但實際上卻暴露出邏輯與辯論策略上的嚴重漏洞。
首先,這樣的說法,是一種典型的動機質疑論證(Ad hominem - motive fallacy)。她並未直接指出對方論述在數據、現實可行性、環境安全或經濟代價上的問題,而是繞過了整個能源政策辯題,轉向質疑對方發言的「動機」。
然而,在一場講求邏輯與實證的政策辯論中,質疑對方「動機」而非「主張」的內容,本身就是逃避辯題的話術。更關鍵的是——這種質疑需要額外舉證。她若主張「對方只是為了政治對決」,那麼她就必須提供能夠支撐這個主張的具體證據,例如對方在其他場合自曝動機,或行為與政策內容間出現重大矛盾。但從我目前所見,這些她並沒有提出。
反之,黃國昌若聚焦在核三延役的國安風險、能源穩定、國際趨勢與火力發電的健康成本,這些本身都是有理據可討論的「公共論述」。那麼這位年輕女性反核代表與其拋出一個難以舉證的動機指控,不如正面回應問題本身。
從辯論技巧的角度來看,她這樣的說法,無異於為對手遞上了刀柄。
也因此,對像黃國昌這樣善於邏輯攻防的辯者來說,要「戳破」這樣的說法,是再簡單不過的事。輕輕一提:「你說我為了政治對決,請問你的證據是什麼?」這一句話,就足以讓對方啞口無言。
這也讓我想起蘇格拉底的辯證法。他常說:「唯一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一無所知。」這句話的精髓在於:謙卑地承認自己尚未掌握全貌,才有可能接近真理。
然而當我們連「議題的本身」都還未釐清,就急著用動機論、立場論來質疑對方,那我們追求的就不是真理,而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勝利幻象。
辯論的價值,不在於「贏」,而在於逼近真相。
也正因為如此,我對這位年輕辯手感到惋惜。不是因為她反核,而是因為她選擇了錯誤的出發點,還沒真正進入論證就讓自己先被邏輯牽絆。 | 2025-08-06 22:52:20 |
| 8 |  | 那所以她指控只是為了政治對決的依據她有說嗎?
沒說的話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這場辯論她穩輸的 | 2025-08-06 22:17:34 |
| 9 |  | 人家在用頭裝水 | 2025-08-13 21:47:48 |
| 10 |  | 拿和賴清德同樣標準檢視黃國昌 先不管這兩個人的身分的前提
檢視黃國昌也不會證明賴清德沒問題 這種綠營長期缺乏大腦的習慣
才會導致會有這種戰術 | 2025-08-25 11:16:28 |
| 11 |  | 換句話說民進黨爛到只要國民黨喊政黨輪替 民進黨就會被威脅到
那麼這樣的民進黨真的超爛 | 2025-09-29 12:52:16 |
| 12 |  | 說真的,獨立不獨立對百姓有何改變?那麼為了少數(激進台獨)把全民帶往風險,這本身就很反民主。 | 2025-10-26 20:46:32 |
| 13 |  | 全世界也不是只有中共極權 | 2025-11-06 20:54:25 |
| 14 |  | @linpei1給獎金不叫佛心,那只是為了確保外送品質(減少沒外送員上班的機率)因而刺激外送員執勤的意願,而事實上過去的不含獎金的薪資都比現在家加完獎金的薪資還來的高。 | 2025-11-12 16:1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