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我在國軍服役的時間不算短也不算長——從民國105年到113年,前後也就八年。最終官階只是個中士,談不上什麼「資深」,但也算是從國防部到野戰部隊都見識過的人。
老實說,我不是什麼特別優秀的軍人。領導、業務、體能、戰技、武器操作……都只是「過得去」。
我遇過值得尊敬的長官,也有讓人佩服的同袍;但同樣也遇過令人失望、甚至憎恨的人。
而我最看不起的,其實是自己。我曾經懷抱改變國軍的理想,想讓制度更好、讓部隊更像一支真正的軍隊。但現實讓我一度崩潰——從熱血,到失望,到最後臨退前幾乎是報復性地擺爛。那段時間,我甚至一度想不開,只覺得一切努力都毫無意義,我愛國、國不愛我的失落。
退伍後的這些年,我常常後悔。不是後悔當兵,而是後悔自己沒有更努力地去推動改變,更痛恨自己沒有勇氣繼續堅持下去。眼看現在國家局勢越來越動盪、國際局勢詭譎、國軍仍陷在老問題裡,我心裡其實只有一個想法——
即使我已經從軍中失敗離場,我仍然真心期盼這支軍隊、這個國防體系、這個國家,能有更好的未來。
一、我們需要真正的國防改革
目前中華民國政府的執政方針主要還是以積極對抗對岸和、武統一為主要方向
然而中共軍力擴張、灰色地帶威脅、飛彈試射幾乎成常態。
執政者如果無法接受其餘更和平的方式,堅持現有方針就要實施更具嚇阻力的改革,不能再靠「一年草訓」與「紙上談兵」。
本人的改革討論提出一套比較全面的思路:除了延長義務役,更要全面重建國軍的人力結構、教育體系與社會連結。
二、延長役期不是重點,「怎麼服」才是重點
本人建議把義務役延長到 2~3 年,並納入性別中立制度(男女皆兵)。
但關鍵改革在於這一句:
「建立考核導向役期制度 —— 讓表現決定服役時間。」
也就是說,役期不是死的。如果你能在訓練與考核中證明自己具備完整戰技、體能、專業與紀律,你就能提早退伍,甚至直接銜接志願役或國防產業。
四大考核面向:
1. 戰技能力:射擊、戰術行動、野外生存、通訊操作
2. 專業技能:依兵科(通資電、工兵、醫務、飛彈防空等)分科認證
3. 體能表現:連續性測驗達標(非一次性過關)
4. 紀律與團隊:半年內無重大違紀記錄
總分達 核定分以上者可於第 18~24 月申請提前退伍。
提前退伍者轉入後備部隊,保留召集義務、每年再訓 7~14 天。
這不僅提升戰力,也讓役男真正「有方向、有動力」。
三、組織與階級改革:把國軍變回能打仗的軍隊
目前國軍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官太多、兵太少」。
規劃:
* 2025~2030年,將官數量每年減少 2~3%,
* 建立「戰區快反單位」與「戰備管制區群」,集中指揮權,
* 推動「中隊指揮制」,讓年輕校官能實任實權,
* 合併冗餘的後勤與行政單位,強化前線部隊支援。
這代表未來的軍隊不再是「層層報告」,而是「任務導向」的結構。
四、軍校與教育改革:讓軍事教育接軌戰場
本人認為,軍校課程太偏文教、太理論。
新方案強調:
* 按兵科分類課程(步兵、裝甲、通信、海空、後勤等);
* 減少通識課程,改為戰術模擬、聯合作戰、裝備操作;
* 建立訓期更長的「兵科專精認證制度」,軍校學生考核合格後可取得更符合部隊需求的專業能力。
這樣有志青年的訓練成果就不會出現與部隊實務不相符就是我們常說的軍校生到部隊什麼都不會等言論。
五、軍人待遇與社會地位:恢復榮譽,吸引人才
提出多項福利與形象重建措施:
* 恢復軍事糾察制度,加強部隊紀律與外在形象;
* 提升志願役待遇,月薪比照 24 小時值勤最低時薪;
* 增加比如「地區房租津貼」、「戰備勤務獎金」、「特殊業務加班費」等多元的部隊加給
* 擴大軍人子女教育補助、購屋貸款利率減等新設社會福利
再加上考核制度激勵,服役不再只是「浪費青春」,而是能積累榮譽與實力的歷程。
六、全民皆兵的下一步:從義務到榮譽
提出「全民皆兵」概念,未來男女皆須服義務役(初期女性從非戰鬥兵科開始試點)。
這不只是人力補充,而是一種社會責任分攤。國防不再是「男人的義務」,而是「全民的使命」。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還是要看現實接受度調查)
七、「國軍業務簡化改革」
國軍業務簡化改革 — 概要
一、改革目標
現行國軍業務體系繁瑣、層級過多、行政流程冗長,導致:
1.基層官兵行政負擔過重
2.指揮決策傳達延遲
3.戰備訓練時間被大量文書作業侵蝕
4.各級單位間重複作業與責任模糊
改革目標:「減文增能、去冗強戰、電子化管理」
二、核心改革方向
1.行政作業簡化
* 清理重複文書:統一表格與報告格式,避免多層簽核、個單位不同格式、制度情形。
* 以電子系統為主導:內網平台與業務系統替代紙本公文,並消除電子、紙本並存的情形以免造成雙倍業務量。
* 電子系統簡便原則:人事、裝備、勤務資料統合單一系統且避免多餘操作事項,並持續優化(如後勤系統的核定選項無法一次勾選同意需要手動ㄧㄧ選取消耗大量時間)。
2.指揮鏈層級扁平化
* 將多層中間單位(如部、處、科重疊部分)整併,縮短命令鏈。
* 授權下放:讓連、營級單位可直接處理例行訓練與後勤事務,減少向上簽報等待。(舉例:部隊射擊等訓練往往要跑大量的流路、通報,動輒5、6個部門要跑)
3.基層官兵負擔減量
* 每週業務時數不得超標,以戰訓為主。
* 精簡政戰與文康活動數量,改採「自願參與」制度。(舉例某某講習個單位出xx人)
* 建立「官兵意見回饋管道」,讓簡化措施能及時修正。
三、預期效益
面向 改革前問題 改革後預期成效
行政效率 多層簽核、文書重疊 任務3日內批復完成(不會再有只有星期幾辦理的情況)
訓練時數 行政占比過高 戰訓時間提升20%以上
人員士氣 官兵覺得忙於無意義公文 專注本職、提升滿意度
指揮決策 訊息傳遞緩慢 決策時間縮短一半
八、這樣的改革會有什麼改變?
五年內可能出現的變化:
* 義務役訓練品質提升 30% 以上;
* 役男提前退伍比例預估 20~25%,但後備戰力完整保留;
* 志願役留任率上升,軍隊年齡結構更健康;
* 軍人社會形象翻轉,服役再度成為榮譽而非負擔。
九、結語:讓服役變成「成就感」而非「懲罰」或「放棄自由換取金錢的交易」
延長役期不是問題,浪費時間才是問題。如果軍中能建立明確的考核、學習與成就系統,役男就能以努力換取時間,以實力換取榮譽。
「國防不是一場被迫的義務,而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成長。」
我們需要的不一定要是更長的兵役,而是更聰明、更有尊嚴的兵役。希望這次改革,真的能讓「國軍」變成我們都願意驕傲的名字。 | 2025-11-04 22:4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