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從兩組預測展開對臺灣未來路線的思考,從頭看清現狀,根據事實,而非感性的、片面的,很棒👍
這些觀點我在這幾年陸陸續續的聽過,我和綠的主張相近而非藍白,正是基於這些事實拼湊的。我自認口才不好無法說服他人,只能自己多去看,讓自己的想法更加接近現實。
期待後續講投降意圖的部分,我最近對馬和藍的想法有點改變,2024大選前我還覺得馬在那個時代已經算可以了,但最近將各方的行為交織判斷,真的會感到擔憂( ・᷄ὢ・᷅ ) | 2025-04-24 23:40:07 |
| 2 |  | 終於回歸這個頻道了🎉
時而有在FB、IG、小頻道關注冏,但這個頻道才是我認識冏的開始,隱藏頻道或多或少讓我感到可惜,從青少年時期開始至今,思考的能力和態度因冏而強大,期待日後在這個頻道能影響更多人👍 | 2025-04-19 19:01:22 |
| 3 |  | 我自己一年回去兩次左右的觀察,嘉義高鐵站外的免費接駁車就還不錯,自己是都親人接送居多,至於需求?輕軌之類的是可以討論,如果地方有需求或能夠改善交通問題那很好啊,但是跟機捷比太誇張了,那個需求量體跟必要性差太多,不當的類比會讓真正的需求不被其他縣市國民理解,對地方是有害無利不太好。 | 2025-05-09 17:49:08 |
| 4 |  | 文化?被強迫吃過量食物、喝過量的酒之類的,只為了上司或前輩高興,很糟糕的陋習,完全是在糟蹋食物( ・᷄ὢ・᷅ ) | 2025-05-21 00:40:26 |
| 5 |  | 我看東西基本上是一倍速,但無聊的部分就會兩倍一下。
聊天、訪談類的看字幕的情形完全可以兩倍,放著聽就一倍;電影絕對是一倍;電視劇尷尬的地方、打架的地方就會快轉一下,我會想快點知道後續;動畫如果作畫很崩、節奏真的太慢就會調快,如果op、ed還好,那看過一次就會跳過,但像是芙莉蓮我也是從頭到尾正常看完。
我可以理解影視產業人士覺得自己的心血被不正確的打開感到不開心,但如果電影喜歡慢節奏、留白、營造氛圍,但在家不一定能感受到因而快轉,我是覺得觀影體驗本身就不一樣了,所以也沒有差吧?觀者依舊會為劇情買單,到最後就劇情取勝😂 | 2025-06-01 01:08:13 |
| 6 |  | 有看過中國博主在歐洲生活,果菜市集收攤後可以撿還能食用的蔬果,餐飲店打烊後會把食物放在某個地方,不需要卻體驗了一番,主打一種分享吧。
在那之前我沒有想過可以這樣,我雖然會去買打折即期品,也聽過有人去麵包店拿土司邊或一條吐司吃一個禮拜,但沒有想過蔬果可以撿,這對我來說是新世界,所以如果他是用感恩的心,而非戲謔的感覺去體驗和分享,那我覺得確實是值得被觀看的,態度不對就會很可惜了。
我前一陣子看過臺灣有人和菜市場的商家配合,商家會把賣相不好但還可以食用的食材保留下來,剩食廚房的人會去取,取回後再整理,一部分開放給有需要的人拿取,另一部分製作成料理,每人收少少幾十塊錢和隨喜。(台灣真善美、剩食廚房)
整體來說我覺得讓食材能夠有再次被利用的機會很棒,重點在態度和敘事方式,確實不該用一種可能會壓縮或掩蓋弱勢群體生存的方式去敘事,這樣即便惜食是很好的,卻也不會達成讓資源更廣泛被運用,讓社會不浪費並更正向循環這點了。 | 2025-09-14 14:34:57 |
| 7 |  | 留言區很多人很奇怪欸,看中國影音平台的人有一些就是會轉簡體字或用字遣詞啊,就算是去B站也免不了被說「看不懂繁體字」「你好機車欸」「視頻裡沒有出現吧?(說xx被以為是xx)」,大部分人是友好的,但也免不了遭遇類似的事,時間久了乾脆整套改也是很好理解的吧? | 2025-09-28 10:46:29 |
| 8 |  | 我如果要去日本玩,大概就是買一些小吃,像是可樂餅、可麗餅、玉子燒、文字燒、章魚燒……之類的,或是比較正餐的拉麵、牛丼、壽喜燒、烤肉、烏龍麵、咖哩、壽司……等,在地市場或超市買熟食、靠海的魚市場吃海鮮丼之類的,雖然還沒去過,但想好要吃什麼了😂 | 2025-11-09 23:2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