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gu2zz 的留言

留言時間

留言頻道

  1. 不禮貌鄉民團 2 影片有留言,共 2 則與回應 0 則
  2.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1 影片有留言,共 2 則與回應 2 則
  3. TVBS NEWS 1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0 則
  4. ETtoday星光雲/官方平台 1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0 則
  5. 東森新聞 CH51 1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0 則
  6. 中天新聞 1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0 則
  7. 冏星人 1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0 則

留言標籤

  1. 泛白 有 2 則留言
  2. 泛藍 有 2 則留言
  3. 泛綠 有 1 則留言


排名影片內容時間
1你看到流氓,不挑釁,就不會被打嗎?? 如果流氓本來就想生事,我打不過又走不掉,我會客客氣氣的不引戰,延長我的安全時間,可能他小三打來,他有事就走了,或是我的朋友來了、警察來了,他可能看到人多就不打了,但絕對不是直接問他你敢打我嗎~~2025-04-25 11:31:49
2我覺得這支影片內容有點避重就輕,完全沒有平衡地呈現整個事件。 1.濫權指控缺乏平衡說明 影片只不斷放大民進黨對藍白陣營修法的指控,卻完全沒提到這些法案背後的立法目的和正當性。像《憲訴法》提高大法官評議門檻,是為了避免憲法解釋被政黨輕易操弄,確保司法獨立與穩定;《選罷法》加嚴罷免門檻,是希望防止罷免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維護民主程序的嚴謹性;《財劃法》增加地方預算,是縮短城鄉差距、強化地方治理的必要措施。這些法案絕非單純「擴權」或「削弱中央」,更何況多數內容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早已支持,現在卻被一律抹黑,明顯是雙重標準和政治操作。說什麼修法會讓中共有機可趁,根本是在製造恐慌,誤導民眾。然後這些法案並不是突然冒出來的,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提出,立法院的各黨團都有充分時間了解、研議。過去在議場直播中也可以看到,民進黨其實都有機會發言,但常常把時間花在程序發言、重複性質或者與內容無關的言論上,反而讓實質討論變得困難。現在再回頭說審議倉促、沒有充分討論,這樣的說法讓人難以認同。 2.罷免造假與選擇性辦案問題 關於罷免連署涉嫌造假,雙方其實都有問題,但民進黨政府對藍營案卻展現出明顯「選擇性辦案」,綠營造假件雖多,調查卻緩慢、處置不嚴,反倒藍營相關案件屢次遭搜索逮捕,甚至黨部主委被聲押禁見。這種差別對待不只是政治問題,更衝擊司法公正,讓人質疑是否存在政治打壓。 3.大罷免起因與中共威脅論的誤導 影片描繪「大罷免」起初是民間自發,民進黨後來才配合的說法極為失實。柯建銘等多位民進黨高層明確表示是他們主導啟動,賴清德更親自指導,黨中央統籌資源推動,根本是政黨操盤的政治罷免,卻被刻意包裝成「公民自發」,嚴重扭曲事實,誤導公眾判斷。一有不利批評,民進黨就拿「中共威脅」當擋箭牌,刻意模糊焦點,好像只要反對他們,大家就是「助共」,這種說法很偷懶,完全避重就輕,沒有正面回應罷免行動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問題。監督與制衡是民主基本原則,哪裡說會影響國安?用「中國牌」來壓制理性討論,只會讓民主倒退,阻礙必要的改革。 4.缺乏反罷免觀點的嚴重失衡 最後,這些影片嚴重缺乏反罷免的聲音。罷免不僅是民主權利,也帶來爭議和風險,反罷免的人有充分理由擔憂罷免浪費資源、破壞選舉結果的正當性,以及因政治立場差異濫用罷免,卻被忽視或淡化。真正好的討論應該要呈現多元意見,不是只放大單一立場,這樣才能讓大家更客觀理性看問題。2025-07-21 22:05:53
3我覺得這支影片內容有點避重就輕,完全沒有平衡地呈現整個事件。 1.濫權指控缺乏平衡說明 影片只不斷放大民進黨對藍白陣營修法的指控,卻完全沒提到這些法案背後的立法目的和正當性。像《憲訴法》提高大法官評議門檻,是為了避免憲法解釋被政黨輕易操弄,確保司法獨立與穩定;《選罷法》加嚴罷免門檻,是希望防止罷免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維護民主程序的嚴謹性;《財劃法》增加地方預算,是縮短城鄉差距、強化地方治理的必要措施。這些法案絕非單純「擴權」或「削弱中央」,更何況多數內容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早已支持,現在卻被一律抹黑,明顯是雙重標準和政治操作。說什麼修法會讓中共有機可趁,根本是在製造恐慌,誤導民眾。然後這些法案並不是突然冒出來的,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提出,立法院的各黨團都有充分時間了解、研議。過去在議場直播中也可以看到,民進黨其實都有機會發言,但常常把時間花在程序發言、重複性質或者與內容無關的言論上,反而讓實質討論變得困難。現在再回頭說審議倉促、沒有充分討論,這樣的說法讓人難以認同。 2.罷免造假與選擇性辦案問題 關於罷免連署涉嫌造假,雙方其實都有問題,但民進黨政府對藍營案卻展現出明顯「選擇性辦案」,綠營造假件雖多,調查卻緩慢、處置不嚴,反倒藍營相關案件屢次遭搜索逮捕,甚至黨部主委被聲押禁見。這種差別對待不只是政治問題,更衝擊司法公正,讓人質疑是否存在政治打壓。 3.大罷免起因與中共威脅論的誤導 影片描繪「大罷免」起初是民間自發,民進黨後來才配合的說法極為失實。柯建銘等多位民進黨高層明確表示是他們主導啟動,賴清德更親自指導,黨中央統籌資源推動,根本是政黨操盤的政治罷免,卻被刻意包裝成「公民自發」,嚴重扭曲事實,誤導公眾判斷。一有不利批評,民進黨就拿「中共威脅」當擋箭牌,刻意模糊焦點,好像只要反對他們,大家就是「助共」,這種說法很偷懶,完全避重就輕,沒有正面回應罷免行動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問題。監督與制衡是民主基本原則,哪裡說會影響國安?用「中國牌」來壓制理性討論,只會讓民主倒退,阻礙必要的改革。 4.缺乏反罷免觀點的嚴重失衡 最後,這些影片嚴重缺乏反罷免的聲音。罷免不僅是民主權利,也帶來爭議和風險,反罷免的人有充分理由擔憂罷免浪費資源、破壞選舉結果的正當性,以及因政治立場差異濫用罷免,卻被忽視或淡化。真正好的討論應該要呈現多元意見,不是只放大單一立場,這樣才能讓大家更客觀理性看問題。2025-07-21 22:34:37
4志祺77又開始隱藏別人質疑的留言了,我只能再發一次 我覺得這支影片內容有點避重就輕,完全沒有平衡地呈現整個事件。 1.濫權指控缺乏平衡說明 影片只不斷放大民進黨對藍白陣營修法的指控,卻完全沒提到這些法案背後的立法目的和正當性。像《憲訴法》提高大法官評議門檻,是為了避免憲法解釋被政黨輕易操弄,確保司法獨立與穩定;《選罷法》加嚴罷免門檻,是希望防止罷免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維護民主程序的嚴謹性;《財劃法》增加地方預算,是縮短城鄉差距、強化地方治理的必要措施。這些法案絕非單純「擴權」或「削弱中央」,更何況多數內容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早已支持,現在卻被一律抹黑,明顯是雙重標準和政治操作。說什麼修法會讓中共有機可趁,根本是在製造恐慌,誤導民眾。然後這些法案並不是突然冒出來的,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提出,立法院的各黨團都有充分時間了解、研議。過去在議場直播中也可以看到,民進黨其實都有機會發言,但常常把時間花在程序發言、重複性質或者與內容無關的言論上,反而讓實質討論變得困難。現在再回頭說審議倉促、沒有充分討論,這樣的說法讓人難以認同。 2.罷免造假與選擇性辦案問題 關於罷免連署涉嫌造假,雙方其實都有問題,但民進黨政府對藍營案卻展現出明顯「選擇性辦案」,綠營造假件雖多,調查卻緩慢、處置不嚴,反倒藍營相關案件屢次遭搜索逮捕,甚至黨部主委被聲押禁見。這種差別對待不只是政治問題,更衝擊司法公正,讓人質疑是否存在政治打壓。 3.大罷免起因與中共威脅論的誤導 影片描繪「大罷免」起初是民間自發,民進黨後來才配合的說法極為失實。柯建銘等多位民進黨高層明確表示是他們主導啟動,賴清德更親自指導,黨中央統籌資源推動,根本是政黨操盤的政治罷免,卻被刻意包裝成「公民自發」,嚴重扭曲事實,誤導公眾判斷。一有不利批評,民進黨就拿「中共威脅」當擋箭牌,刻意模糊焦點,好像只要反對他們,大家就是「助共」,這種說法很偷懶,完全避重就輕,沒有正面回應罷免行動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問題。監督與制衡是民主基本原則,哪裡說會影響國安?用「中國牌」來壓制理性討論,只會讓民主倒退,阻礙必要的改革。 4.缺乏反罷免觀點的嚴重失衡 最後,這些影片嚴重缺乏反罷免的聲音。罷免不僅是民主權利,也帶來爭議和風險,反罷免的人有充分理由擔憂罷免浪費資源、破壞選舉結果的正當性,以及因政治立場差異濫用罷免,卻被忽視或淡化。真正好的討論應該要呈現多元意見,不是只放大單一立場,這樣才能讓大家更客觀理性看問題。2025-07-22 21:09:44
5@@user-or5fb1su5n 影片說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結果出現質疑的聲音就隱藏封鎖 這叫哪門子的討論? 根本就是一言堂2025-07-22 22:18:06
6噁心到不行,重點是還一堆人相信他中立 ,他跟呱吉一樣 綠到出汁好嗎?2025-07-23 16:50:29
7話說要怎樣法辦這些87阿2025-10-26 11:33:15
8以下是關於粿粿回應的個人看法 一、經濟問題,不是出軌或逃避責任的藉口 經濟問題本來就是雙方要討論,婚姻裡的開銷、房貸、家庭支出,都應該是共同協商、共同承擔,而不是誰出得多就能合理化出軌行為。 房子掛妳名下、頭期款出八成、房貸出六成,那男方仍需分擔的兩成頭期款 + 四成分期貸款,妳不但擁有產權,還有人幫妳繳貸款,這叫「佔便宜」不是「被害者」,若照比例分配,價值分割下來,男方要求一千多萬補償其實相當合理。 男方說房子、收入、公司都登記在女方名下、帳戶也在她手裡,而女方並未反駁。若真如此,那婚後支出由女方帳戶支付本來就合理。 二、出軌與離婚談判的時間順序 根據男方說法,離婚的真正原因就是「女方出軌」,雙方正式展開離婚談判,是在出軌後才談,而非其他原因在出軌前就談離婚。 但女方說法是「出軌」為離婚過程中的情緒結果,關鍵在時間順序。若出軌發生在離婚談判前,「為孩子忍讓」與「後來才犯錯」的說法就不成立。若要自證清白,應該公開分居日期與第一次提出離婚的時間並提供與出軌時間點的通聯紀錄,若無法清楚交代這些時間點,外界完全有充分理由懷疑,出軌行為發生在離婚談判前,刻意倒置時間順序,把外遇包裝成婚姻已破裂後的錯誤行為。 三、針對孩子部分的指控 粿粿在聲明中提及:「孩子哭鬧時,他戴上降噪耳機、不理孩子,讓我心寒。」但其實這行為符合育兒專家與心理師建議,透過「短暫抽離」或「降噪環境」穩定自己情緒。這是許多家長在面對高壓情緒狀況下,避免對孩子做出情緒性反應的正確做法。但很明顯粿粿,把「自我調節情緒」的行為剪成「冷漠不理」的片段,是對父親角色的不實貶抑。 粿粿曾多次以「工作忙」為由,讓家人或保姆代為照顧。而范姜仍定期探視、提供穩定陪伴,維持父職角色。粿粿多次出國工作或與邱先生出行期間,孩子主要照顧者皆為男方或其家人。若要論誰在「持續陪伴孩子成長」,事實上兩人皆有付出,但卻被粿粿描述為「她一直在照顧、他不管孩子」將照顧孩子部分完全歸功於己方,顯然不符事實。 若粿粿真如她所言「希望保護孩子」,那麼當初就不該出軌,出軌不只是傷害伴侶,也是破壞孩子對家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會感受到爸媽之間的裂痕,甚至承受不該承受的心理壓力。也不該在公開聲明中反覆提及孩子病情、情緒與爭吵場景。孩子需要的是安定環境,不是被用來佐證誰對誰錯的輿論素材。拿孩子當情緒籌碼、打感情牌博取同情,我只能說這種做法極其惡劣,令人無法接受。2025-11-02 14:57:19
9以下是關於粿粿回應的個人看法 一、經濟問題,不是出軌或逃避責任的藉口 經濟問題本來就是雙方要討論,婚姻裡的開銷、房貸、家庭支出,都應該是共同協商、共同承擔,而不是誰出得多就能合理化出軌行為。 房子掛妳名下、頭期款出八成、房貸出六成,那男方仍需分擔的兩成頭期款 + 四成分期貸款,妳不但擁有產權,還有人幫妳繳貸款,這叫「佔便宜」不是「被害者」,若照比例分配,價值分割下來,男方要求一千多萬補償其實相當合理。 男方說房子、收入、公司都登記在女方名下、帳戶也在她手裡,而女方並未反駁。若真如此,那婚後支出由女方帳戶支付本來就合理。 二、出軌與離婚談判的時間順序 根據男方說法,離婚的真正原因就是「女方出軌」,雙方正式展開離婚談判,是在出軌後才談,而非其他原因在出軌前就談離婚。 但女方說法是「出軌」為離婚過程中的情緒結果,關鍵在時間順序。若出軌發生在離婚談判前,「為孩子忍讓」與「後來才犯錯」的說法就不成立。若要自證清白,應該公開分居日期與第一次提出離婚的時間並提供與出軌時間點的通聯紀錄,若無法清楚交代這些時間點,外界完全有充分理由懷疑,出軌行為發生在離婚談判前,刻意倒置時間順序,把外遇包裝成婚姻已破裂後的錯誤行為。 三、針對孩子部分的指控 粿粿在聲明中提及:「孩子哭鬧時,他戴上降噪耳機、不理孩子,讓我心寒。」但其實這行為符合育兒專家與心理師建議,透過「短暫抽離」或「降噪環境」穩定自己情緒。這是許多家長在面對高壓情緒狀況下,避免對孩子做出情緒性反應的正確做法。但很明顯粿粿,把「自我調節情緒」的行為剪成「冷漠不理」的片段,是對父親角色的不實貶抑。 粿粿曾多次以「工作忙」為由,讓家人或保姆代為照顧。而范姜仍定期探視、提供穩定陪伴,維持父職角色。粿粿多次出國工作或與邱先生出行期間,孩子主要照顧者皆為男方或其家人。若要論誰在「持續陪伴孩子成長」,事實上兩人皆有付出,但卻被粿粿描述為「她一直在照顧、他不管孩子」將照顧孩子部分完全歸功於己方,顯然不符事實。 若粿粿真如她所言「希望保護孩子」,那麼當初就不該出軌,出軌不只是傷害伴侶,也是破壞孩子對家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會感受到爸媽之間的裂痕,甚至承受不該承受的心理壓力。也不該在公開聲明中反覆提及孩子病情、情緒與爭吵場景。孩子需要的是安定環境,不是被用來佐證誰對誰錯的輿論素材。拿孩子當情緒籌碼、打感情牌博取同情,我只能說這種做法極其惡劣,令人無法接受。2025-11-02 14:58:48
10以下是關於粿粿回應的個人看法 一、經濟問題,不是出軌或逃避責任的藉口 經濟問題本來就是雙方要討論,婚姻裡的開銷、房貸、家庭支出,都應該是共同協商、共同承擔,而不是誰出得多就能合理化出軌行為。 房子掛妳名下、頭期款出八成、房貸出六成,那男方仍需分擔的兩成頭期款 + 四成分期貸款,妳不但擁有產權,還有人幫妳繳貸款,這叫「佔便宜」不是「被害者」,若照比例分配,價值分割下來,男方要求一千多萬補償其實相當合理。 男方說房子、收入、公司都登記在女方名下、帳戶也在她手裡,而女方並未反駁。若真如此,那婚後支出由女方帳戶支付本來就合理。 二、出軌與離婚談判的時間順序 根據男方說法,離婚的真正原因就是「女方出軌」,雙方正式展開離婚談判,是在出軌後才談,而非其他原因在出軌前就談離婚。 但女方說法是「出軌」為離婚過程中的情緒結果,關鍵在時間順序。若出軌發生在離婚談判前,「為孩子忍讓」與「後來才犯錯」的說法就不成立。若要自證清白,應該公開分居日期與第一次提出離婚的時間並提供與出軌時間點的通聯紀錄,若無法清楚交代這些時間點,外界完全有充分理由懷疑,出軌行為發生在離婚談判前,刻意倒置時間順序,把外遇包裝成婚姻已破裂後的錯誤行為。 三、針對孩子部分的指控 粿粿在聲明中提及:「孩子哭鬧時,他戴上降噪耳機、不理孩子,讓我心寒。」但其實這行為符合育兒專家與心理師建議,透過「短暫抽離」或「降噪環境」穩定自己情緒。這是許多家長在面對高壓情緒狀況下,避免對孩子做出情緒性反應的正確做法。但很明顯粿粿,把「自我調節情緒」的行為剪成「冷漠不理」的片段,是對父親角色的不實貶抑。 粿粿曾多次以「工作忙」為由,讓家人或保姆代為照顧。而范姜仍定期探視、提供穩定陪伴,維持父職角色。粿粿多次出國工作或與邱先生出行期間,孩子主要照顧者皆為男方或其家人。若要論誰在「持續陪伴孩子成長」,事實上兩人皆有付出,但卻被粿粿描述為「她一直在照顧、他不管孩子」將照顧孩子部分完全歸功於己方,顯然不符事實。 若粿粿真如她所言「希望保護孩子」,那麼當初就不該出軌,出軌不只是傷害伴侶,也是破壞孩子對家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會感受到爸媽之間的裂痕,甚至承受不該承受的心理壓力。也不該在公開聲明中反覆提及孩子病情、情緒與爭吵場景。孩子需要的是安定環境,不是被用來佐證誰對誰錯的輿論素材。拿孩子當情緒籌碼、打感情牌博取同情,我只能說這種做法極其惡劣,令人無法接受。2025-11-02 14:58:31
11以下是關於粿粿回應的個人看法 一、經濟問題,不是出軌或逃避責任的藉口 經濟問題本來就是雙方要討論,婚姻裡的開銷、房貸、家庭支出,都應該是共同協商、共同承擔,而不是誰出得多就能合理化出軌行為。 房子掛妳名下、頭期款出八成、房貸出六成,那男方仍需分擔的兩成頭期款 + 四成分期貸款,妳不但擁有產權,還有人幫妳繳貸款,這叫「佔便宜」不是「被害者」,若照比例分配,價值分割下來,男方要求一千多萬補償其實相當合理。 男方說房子、收入、公司都登記在女方名下、帳戶也在她手裡,而女方並未反駁。若真如此,那婚後支出由女方帳戶支付本來就合理。 二、出軌與離婚談判的時間順序 根據男方說法,離婚的真正原因就是「女方出軌」,雙方正式展開離婚談判,是在出軌後才談,而非其他原因在出軌前就談離婚。 但女方說法是「出軌」為離婚過程中的情緒結果,關鍵在時間順序。若出軌發生在離婚談判前,「為孩子忍讓」與「後來才犯錯」的說法就不成立。若要自證清白,應該公開分居日期與第一次提出離婚的時間並提供與出軌時間點的通聯紀錄,若無法清楚交代這些時間點,外界完全有充分理由懷疑,出軌行為發生在離婚談判前,刻意倒置時間順序,把外遇包裝成婚姻已破裂後的錯誤行為。 三、針對孩子部分的指控 粿粿在聲明中提及:「孩子哭鬧時,他戴上降噪耳機、不理孩子,讓我心寒。」但其實這行為符合育兒專家與心理師建議,透過「短暫抽離」或「降噪環境」穩定自己情緒。這是許多家長在面對高壓情緒狀況下,避免對孩子做出情緒性反應的正確做法。但很明顯粿粿,把「自我調節情緒」的行為剪成「冷漠不理」的片段,是對父親角色的不實貶抑。 粿粿曾多次以「工作忙」為由,讓家人或保姆代為照顧。而范姜仍定期探視、提供穩定陪伴,維持父職角色。粿粿多次出國工作或與邱先生出行期間,孩子主要照顧者皆為男方或其家人。若要論誰在「持續陪伴孩子成長」,事實上兩人皆有付出,但卻被粿粿描述為「她一直在照顧、他不管孩子」將照顧孩子部分完全歸功於己方,顯然不符事實。 若粿粿真如她所言「希望保護孩子」,那麼當初就不該出軌,出軌不只是傷害伴侶,也是破壞孩子對家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會感受到爸媽之間的裂痕,甚至承受不該承受的心理壓力。也不該在公開聲明中反覆提及孩子病情、情緒與爭吵場景。孩子需要的是安定環境,不是被用來佐證誰對誰錯的輿論素材。拿孩子當情緒籌碼、打感情牌博取同情,我只能說這種做法極其惡劣,令人無法接受。2025-11-02 14: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