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花了那麼大篇幅描述網軍的行為模式
那該要如何辨別「網軍與不滿的真人」
攻擊模式百百種,把人人都往外推,有所批評的都是網軍攻擊,不就正是落入敵方撕裂社會的目的嗎?
認知作戰有非常高明的一招,那就是讓煽動愛國者們自己親手把國家毀掉。
手法上就是讓國內兩派激化對立,無論對方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別有企圖,漸漸封閉起溝通的管道而衝突升級,於是最終引發不可挽回的局面。
資訊AI工具的確便利了繁瑣的事項,但有了不作驗證的操作者,何嘗又不是認知作戰的協助者。
「連續正確資訊後提到的事情,往往是偏頗甚至錯誤的內容」
每當看到有人滔滔不絕地發表正論時,內心的警報往往響起。
好了!這一大段下來,我到底是網軍攻擊還是表達不滿的真人呢? | 2025-04-29 20:46:27 |
| 2 |  | 那麼
影片內容需要重新修正對一位以知識型為主的自媒體
算不算翻車呢?
假設有位知名天文學研究者在影片中描述不正確的天文知識,並且被發現錯誤後表示「我需要好好休息」而非平時的積極回應,能不能算是翻車?能不能算是神隱? | 2025-04-29 20:54:45 |
| 3 |  | 6:35
當年2012年提出國會改革的時候
民進黨是在野黨,國民黨是執政黨,總統是馬英九
後來2016年民進黨執政立委席次也過半
這時國民黨才在野,民進黨也不再提起此法案
歷史是在哪裡分歧了嗎?
無論哪個立場
在野黨有可能杯葛削弱執政權力的法案? | 2025-04-20 13:40:15 |
| 4 |  | 答草機只顯現兩句話「反共不徹底等於徹底不反共」「夠不夠徹底是我們說的算」 | 2025-04-22 22:08:01 |
| 5 |  | 小編,你想要我們丟哪種口味的粽子 | 2025-05-30 00:59:51 |
| 6 |  | 捕風捉影指控他人是中國同路人=配合中國統戰認知作戰
原來綠營一直都在配合中國統戰認知作戰 | 2025-06-10 12:18:11 |
| 7 |  | 一個人的身份、年齡、性向種種背景,都無關他的發言是否有道理
既然發言並提不出理論基礎,就不應該被視為正確
畢竟造謠真的比查證爽快又簡單多了 | 2025-07-15 21:11:01 |
| 8 |  | 抽完放進煙灰缸那是有多剉
當然是遠遠的彈過去,有進框還能開心一下子 | 2025-07-18 22:02:38 |
| 9 |  | 檢察官有為防犯人湮滅證據或串供,對這兩人進行羈押了嗎? | 2025-07-22 21:59:04 |
| 10 |  | 喊著願意為台灣戰爭的,好像看上去到處都是
可是政府對戰時規劃跟設施完全是零推動
光是災害避難處置就在依賴善心人士捐獻,更別說重建復原了
之前還推出一個狀況錯亂的戰爭因應手冊
台灣的專業人士到底都去哪了,有沒有哪件事是有專業在主導的? | 2025-07-23 23:46:35 |
| 11 |  | 憲法法庭2/3議決在國際早有先例,名額不足狀況應該是要提出共識認可的名單,而不是提出立場偏頗專業不足的名單後,指控在野癱瘓憲法法庭。
國會依照釋憲案律定國會調查權法源依據。
國會權力增加理所當然會牽制執政黨行政,權力擴張程度是否妥當各有看法,最後是新的釋憲案推翻前案。
國防預算刪除佔了極大部份的金額誤植之外,總共刪除了1%國防預算。
凍結預算本就是監督權責的執行方式,後續行政單位送上報告後也全數都解凍核可了。
你反對的或許其實不是在野黨的行徑,你只是被餵養單一資訊而灌溉出對在野黨的厭惡罷了。
如果對一件事情產生疑問,先試著找客觀資料作思考,而不是一昧相信他人製作的懶人包。 | 2025-07-27 04:14:46 |
| 12 |  | 投票之後發現自己才是雜質,要面對自己的認知崩壞是很痛苦的,當然要趕快自我感動一下,要不怎麼撐下去再繼續喊抗中保台 | 2025-07-27 01:53:35 |
| 13 |  | 出來要分綠色的票??
就看這聯盟要多久被打成中共同路人! | 2025-09-11 22:23:36 |
| 14 |  | 看看執政的是誰?
難怪是最危險的時刻 | 2025-10-28 19:0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