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我是被寒國人品味吸引來的這傢伙總是給人感覺醜帥醜帥
又醜又帥總是忍不住想看他 | 2025-05-13 00:12:49 |
| 2 |  | @@XRX_Sam他的潛在台詞是,女的不用上戰場 | 2025-06-29 23:46:57 |
| 3 |  | 這頻道當初也一樣
我很早就知道都是生意
家族裡有人在NASA上班我智商跟你們這種100上下的多數人差距很大
高智商家族高認知,沒被這種騙過
我很早就明白我跟妳們跟政客完全不是一個集體
政客也沒把你們當做過一個命運共同體 | 2025-07-19 10:50:54 |
| 4 |  | 不得不說這些波特王陳老師之類生意人更早看透.做這門生意都是清醒的不清醒怎麼忽悠人?
它們也沒把你們當作共同體看待
都是生意
反正都有一批人傻傻受騙 | 2025-07-19 10:52:26 |
| 5 |  | 長得好像偽人.陳撈板 | 2025-07-30 04:33:05 |
| 6 |  | 想拜託你做一集,談一個大家普遍沒意識到、但其實攸關整個社會穩定的主題:
《制度犧牲了人民,卻還要羞辱他們?》
「國家政策是怎麼犧牲人民、成全出口業的?」
你知道台灣的出口競爭力是怎麼撐起來的嗎?
不是靠創新,不是靠高效率,
而是靠國家長年壓低匯率、凍漲薪資、犧牲人民的生活水準,
用這樣的代價去換取出口企業的利潤。
這不只是財政操作,這是一種制度性的掠奪,
是用你我的購買力去成全財團的全球競爭。
在挪威,當人民犧牲匯率時,政府設立主權基金回饋全民;
在台灣,人民犧牲匯率,換來的卻只有一句:
「你不努力怪誰?」
這裡有一個嚴重的偷換概念:
那些長期被制度壓低薪資、撐起國家競爭力的人,
不但沒有被感謝,反而被貼上「不夠競爭力」「不努力」的標籤。
這不是評論,這是侮辱。這是結構性的霸凌。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被犧牲了什麼、付出了什麼,
還要默默承受來自「站在菁英立場」的羞辱與指責。
我們應該問的從來不是「你夠不夠努力」,
而是:這個制度,憑什麼要你一直犧牲?
而那些靠壓榨低薪、壓低生活成本來維持競爭力的群體,
卻被社會稱為「菁英」?
他們不是菁英,他們是靠掠奪活下來的寄生者。
真有本事,就憑實力去競爭。
整天靠壓榨廉價人力,只會證明自己像寄生蟲。
我要說得更直接:
我非常在意這種偷換概念的侮辱。
因為這些被犧牲的人,才是默默撐住國家競爭力的無名英雄。
他們不該被羞辱,應該得到掌聲。
如果出口業不願意設立主權基金,來實質回報這些犧牲,
那至少——至少該說一句感謝。
而不是踩在他們身上說:「你活該。」
國家不是中立機器,而是統治階級的代理人。
當國家在制定政策時選擇壓低匯率、凍漲薪資,這不是自然現象,是有方向的選擇。
匯率被壓低,會讓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變便宜、變有競爭力,的確有利出口業者。
但代價是什麼?是人民的購買力被偷走了。
匯率低,代表台灣人的錢變薄,進口東西更貴,薪水實質價值下降,
我們的生活成本提高、資產貶值,連存款都變得更無力。
這個制度的本質,是讓全體人民的生活品質下降,來換取少數出口商的利潤。
而這些出口商,不但不需要回饋人民,還能搭著政策的便車,累積龐大利益。
所以,人民當然有資格要求回報。因為這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這是政策強制性地拿走多數人的利益,去餵養特定產業的結果。
就像你說的——這些人不是沒本事,是被國家制度犧牲;
他們不該被嘲笑,應該被感謝。
可悲的是,台灣的國家機器只把少數財團當成可以談判、可以對話的「集體」,
而把多數人民當成「可以犧牲、可以忍耐」的沉默背景。
他們從不把多數人民當作一個主體來對待,也從未給那些犧牲者應得的掌聲。
一切的政策安排與利益分配,都在默默告訴你一件事:
你不是被忽略的,你是被計算進去的損耗品。 | 2025-08-01 02:37:00 |
| 7 |  | 想拜託你做一集,談一個大家普遍沒意識到、但其實攸關整個社會穩定的主題:
《制度犧牲了人民,卻還要羞辱他們?》
「國家政策是怎麼犧牲人民、成全出口業的?」
你知道台灣的出口競爭力是怎麼撐起來的嗎?
不是靠創新,不是靠高效率,
而是靠國家長年壓低匯率、凍漲薪資、犧牲人民的生活水準,
用這樣的代價去換取出口企業的利潤。
這不只是財政操作,這是一種制度性的掠奪,
是用你我的購買力去成全財團的全球競爭。
在挪威,當人民犧牲匯率時,政府設立主權基金回饋全民;
在台灣,人民犧牲匯率,換來的卻只有一句:
「你不努力怪誰?」
這裡有一個嚴重的偷換概念:
那些長期被制度壓低薪資、撐起國家競爭力的人,
不但沒有被感謝,反而被貼上「不夠競爭力」「不努力」的標籤。
這不是評論,這是侮辱。這是結構性的霸凌。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被犧牲了什麼、付出了什麼,
還要默默承受來自「站在菁英立場」的羞辱與指責。
我們應該問的從來不是「你夠不夠努力」,
而是:這個制度,憑什麼要你一直犧牲?
而那些靠壓榨低薪、壓低生活成本來維持競爭力的群體,
卻被社會稱為「菁英」?
他們不是菁英,他們是靠掠奪活下來的寄生者。
真有本事,就憑實力去競爭。
整天靠壓榨廉價人力,只會證明自己像寄生蟲。
我要說得更直接:
我非常在意這種偷換概念的侮辱。
因為這些被犧牲的人,才是默默撐住國家競爭力的無名英雄。
他們不該被羞辱,應該得到掌聲。
如果出口業不願意設立主權基金,來實質回報這些犧牲,
那至少——至少該說一句感謝。
而不是踩在他們身上說:「你活該。」
國家不是中立機器,而是統治階級的代理人。
當國家在制定政策時選擇壓低匯率、凍漲薪資,這不是自然現象,是有方向的選擇。
匯率被壓低,會讓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變便宜、變有競爭力,的確有利出口業者。
但代價是什麼?是人民的購買力被偷走了。
匯率低,代表台灣人的錢變薄,進口東西更貴,薪水實質價值下降,
我們的生活成本提高、資產貶值,連存款都變得更無力。
這個制度的本質,是讓全體人民的生活品質下降,來換取少數出口商的利潤。
而這些出口商,不但不需要回饋人民,還能搭著政策的便車,累積龐大利益。
所以,人民當然有資格要求回報。因為這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這是政策強制性地拿走多數人的利益,去餵養特定產業的結果。
就像你說的——這些人不是沒本事,是被國家制度犧牲;
他們不該被嘲笑,應該被感謝。
可悲的是,台灣的國家機器只把少數財團當成可以談判、可以對話的「集體」,
而把多數人民當成「可以犧牲、可以忍耐」的沉默背景。
他們從不把多數人民當作一個主體來對待,也從未給那些犧牲者應得的掌聲。
一切的政策安排與利益分配,都在默默告訴你一件事:
你不是被忽略的,你是被計算進去的損耗品。 | 2025-08-01 02:35:20 |
| 8 |  | @@愛與愁 少在那邊答非所問.我就問你政策傾斜成全科技業少數人對全體台灣多數人有什麼好處?
如果沒有政府不就是圈養少數資本家的護城河?
政府是少數人政府是嗎?
它們賺到錢想法是私人企業也不用分給全民,那麼全民憑什麼要被犧牲?政策匯率傾斜給它們? | 2025-08-01 03:23:27 |
| 9 |  | @@愛與愁 我說的不是貿易明細,而是制度分配。
台灣出口什麼並不影響我提出的核心論點:「為何出口的成果,沒有全民分享?」
不管出口是IC還是螺絲,人民的薪資有因此增加嗎?有設主權基金嗎?
如果你說我不懂,那你能回答:
台灣這幾年出口盈餘創新高,但中位薪資為何還停滯?為何年輕人買不起房?
是誰真的得利?這不正是問題的關鍵? | 2025-08-01 03:32:31 |
| 10 |  | @@愛與愁 你在轉移話題我所說的分配正義完全沒考慮到
你說我不懂出口?但我根本不是在討論出口細節。
我談的是制度分配──出口賺的錢,到底有沒有回饋給全民?
不管出口的是晶片還是螺絲,問題是:
‧ 中位薪資有因此上漲嗎?
‧ 房價有因此變得合理嗎?
‧ 政府有設主權基金,把出口利潤回饋給每一個被犧牲的老百姓嗎?
台灣出口盈餘連年創新高,GDP數據漂亮得不得了,為什麼我們過得卻越來越辛苦?
你說我們「不夠努力」,但到底是誰努力創造價值?誰在吞掉成果?
這不是我不懂出口,而是你不敢面對制度轉移財富、犧牲人民的真相。 | 2025-08-01 03:33:28 |
| 11 |  | @@愛與愁 你要是說得出出口產業有回饋什麼給我們,那你再來談「懂不懂」這件事;
否則你不是在辯論,是在替壓榨者洗地。 | 2025-08-01 03:33:42 |
| 12 |  | 想拜託你做一集,談一個大家普遍沒意識到、但其實攸關整個社會穩定的主題:
《制度犧牲了人民,卻還要羞辱他們?》
「國家政策是怎麼犧牲人民、成全出口業的?」
你知道台灣的出口競爭力是怎麼撐起來的嗎?
不是靠創新,不是靠高效率,
而是靠國家長年壓低匯率、凍漲薪資、犧牲人民的生活水準,
用這樣的代價去換取出口企業的利潤。
這不只是財政操作,這是一種制度性的掠奪,
是用你我的購買力去成全財團的全球競爭。
在挪威,當人民犧牲匯率時,政府設立主權基金回饋全民;
在台灣,人民犧牲匯率,換來的卻只有一句:
「你不努力怪誰?」
這裡有一個嚴重的偷換概念:
那些長期被制度壓低薪資、撐起國家競爭力的人,
不但沒有被感謝,反而被貼上「不夠競爭力」「不努力」的標籤。
這不是評論,這是侮辱。這是結構性的霸凌。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被犧牲了什麼、付出了什麼,
還要默默承受來自「站在菁英立場」的羞辱與指責。
我們應該問的從來不是「你夠不夠努力」,
而是:這個制度,憑什麼要你一直犧牲?
而那些靠壓榨低薪、壓低生活成本來維持競爭力的群體,
卻被社會稱為「菁英」?
他們不是菁英,他們是靠掠奪活下來的寄生者。
真有本事,就憑實力去競爭。
整天靠壓榨廉價人力,只會證明自己像寄生蟲。
我要說得更直接:
我非常在意這種偷換概念的侮辱。
因為這些被犧牲的人,才是默默撐住國家競爭力的無名英雄。
他們不該被羞辱,應該得到掌聲。
如果出口業不願意設立主權基金,來實質回報這些犧牲,
那至少——至少該說一句感謝。
而不是踩在他們身上說:「你活該。」
國家不是中立機器,而是統治階級的代理人。
當國家在制定政策時選擇壓低匯率、凍漲薪資,這不是自然現象,是有方向的選擇。
匯率被壓低,會讓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變便宜、變有競爭力,的確有利出口業者。
但代價是什麼?是人民的購買力被偷走了。
匯率低,代表台灣人的錢變薄,進口東西更貴,薪水實質價值下降,
我們的生活成本提高、資產貶值,連存款都變得更無力。
這個制度的本質,是讓全體人民的生活品質下降,來換取少數出口商的利潤。
而這些出口商,不但不需要回饋人民,還能搭著政策的便車,累積龐大利益。
所以,人民當然有資格要求回報。因為這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這是政策強制性地拿走多數人的利益,去餵養特定產業的結果。
就像你說的——這些人不是沒本事,是被國家制度犧牲;
他們不該被嘲笑,應該被感謝。
可悲的是,台灣的國家機器只把少數財團當成可以談判、可以對話的「集體」,
而把多數人民當成「可以犧牲、可以忍耐」的沉默背景。
他們從不把多數人民當作一個主體來對待,也從未給那些犧牲者應得的掌聲。
一切的政策安排與利益分配,都在默默告訴你一件事:
你不是被忽略的,你是被計算進去的損耗品。 | 2025-08-01 02:28:26 |
| 13 |  | 求求你做政府對人民系統性壓迫的話題
1壓低匯率、輸出導向政策
長年刻意壓低新台幣匯率,讓出口業成本便宜,好搶國際市場。
問題是:這會掠奪人民的購買力,因為進口東西變貴,實質收入變低。
出口業爽賺,人民卻得用貶值貨幣去買漲價物資。
【補充|機制】台灣採「管理浮動匯率」,央行在波動過大時會「逆風操作」穩定匯市;長期看,像《經濟學人大麥克指數》等指標也常顯示新台幣相對美元偏低估,典型結果就是出口部門獲利、內需部門購買力被稀釋。公共廣播公司+2公共廣播公司+2經濟學人
——
2凍漲薪資、壓制工資成長
政府在名義上說「尊重市場機制」,實際上靠外勞政策、低基本工資設計壓低本地勞工的談判力。
導致台灣人多年來實質薪資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但同時間,房價與物價卻持續上漲。
【補充|現況】近年官方數據多次顯示「實質薪資成長落後通膨」甚至倒退的情況(如 2023 年實質平均薪資年減;2023 年前 11 個月實質經常薪資連 3 年下滑)。Focus Taiwan - CNA English News+1
——
3勞基法(小心「勞權倒退」)
2018 修法以「增加彈性」為名,實質效果是擴大雇主調度空間、壓低休息保障:
「一例一休」可調度:特定行業、經核准,可調整每 7 日中的固定休息日,導致勞工在程序完備下最長可連上 12 天班。李辰律師事務所Winkler Partners
輪班間隔縮短:特定行業在取得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下,班次間最短休息可由 11 小時降至 8 小時。美國商會話題
加班上限放寬:單月從 46 小時提高到 54 小時,且三個月平均上限 138 小時。人權網站焦點事件
休息日加班費改「核實計算」:刪除舊制「做一給四、做五給八、做八給十二」的計次規則,改為按實際時數計(簡單說:以前在休息日只要動到就像被「切大塊」計時,修法後改成一小時算一小時)。美國商會話題群勝國際法律事務所
【為何算壓迫】上述「彈性化」把健康與休息風險轉嫁給勞工(更長連續工時、更短間隔、更高加班上限),這不是個別人的道德問題,而是制度把成本丟給多數人。人權網站
——
4放任資產階級炒房,卻灌迷湯說「你不努力」
一邊用「青年安心成家貸款」這種政策把資金灌入房市;
一邊讓建商炒地、炒房、推高房價;
然後政府與媒體再對人民洗腦:「買不起是你不夠努力」、「你要理財」、「不要吃太多珍奶」。
【補充|房價與壓力】內政部公布的房價所得比曾升至全國逾 10 倍、北市更是高檔,顯示房價與所得嚴重脫鉤;同時「青年安心成家」等政策確實以公股銀行與財政部補貼利息、放寬年限與額度,等於需求端加槓桿。台北时报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
5用「外勞政策」當制度化廉價壓力閥
政府不願設計高薪、高技術導向的勞工環境,而是長期引進大量外勞壓低薪資;
把台灣當成血汗代工國,壓榨底層同胞去拚外貿利潤;
而這些利潤,人民根本分不到,只進了大企業與出口財團口袋。
【補充|結構】官方統計顯示外籍勞工總量長年維持高檔,產業與社福部門對外勞高度倚賴;同時政府推行「中階技術外國人」與長期留用方案,等於把廉價與中階人力變成結構性供給。勞動統計資料庫fw.wda.gov.tw
——
6將結構性剝削偷換為個人 moral failure
最惡質的一點是:政府與媒體聯手偷換概念,把「制度問題」說成「你不夠努力」。
比如:
「你沒買房是因為你不節儉」;
「你沒競爭力是你不上進」;
「你薪水低是你沒本事」。
完全無視整個經濟結構是怎麼把底層壓成炮灰。
【補充|辨識&反制】凡把集體性結果(匯率、工時、房價、薪資)說成個人的人品/自律,就是在玩這套話術。反制口播:「這不是個人 moral failure,這是制度設計失衡。」(此點屬分析判斷,用於識別話語操弄。)
——
7拒絕建立主權基金,把全民犧牲白白浪費
挪威靠石油稅收成立主權基金(GPFG),明文目標是讓當代與後代共享資源收益,按規則僅提撥一小部分回流財政,其餘長期投資成為全民資產——這是「義務↔權利對等」的制度化做法。
台灣靠人民犧牲匯率與薪資拉抬出口,長年沒有等級相當的「全民分潤機制」。2025/5/20 總統才正式宣布將設立主權基金,而外匯存底至 2025/7 仍近 US$5980 億,可見客觀條件並非不存在、只是分配與設計的選擇。TIME公共廣播公司
【關鍵結論|誰在買單】買單的不是出口業。在「幣值低估+薪資停滯+房價抬升」的組合下,真正買單的是被政策「撥缺」的全民:同樣薪水能買到的東西更少、資產更難上車;盈餘則優先流向資本市場與資產價格。這是依據政策機制與結果的高機率、合理推斷。
【倫理判斷】不玩文字遊戲:全民承擔、少數分利不符合最基本的倫理與公平;若沒有像挪威那樣的制度化分潤,所謂「共體時艱」只是話術。
【補充|最新動態】關於 SWF 的規模與設計,媒體與研究機構指出可能以韓國 KIC、新加坡模式為參考、整合既有公基金;但關鍵仍在:是否將回饋設計為真正的「全民分潤」,而非僅為產業政策資金池。金融時報 | 2025-08-10 11:38:37 |
| 14 |  | 韓國人求求你幫我看看
我看到一部影片很害怕(中國社會從「通縮螺旋」到「死亡螺旋」的必然歸宿。| 「K型社會」對應的動蕩與死亡模型。|「大企業內捲」與「小企業死亡」預示的死亡潮圖景。)
00:00 引言:冰山一角 —— 一個矛盾的經濟信號
01:40 第一部分:表象的裂痕 —— 大內捲與小死亡
01:46 1.1 大企業的「空心化增長」:一場席捲各行業的盈利危機
05:53 1.2 小企業的「靜默式崩潰」
07:31 1.3 病灶的初步診斷:消費力的「跌入冰點」與資本的「癱瘓」
09:18 第二部分:宏觀的枷鎖 —— 無法逃逸的「通縮螺旋」
11:07 2.1 失靈的印鈔機:流向、流速與預期的三重枷鎖
12:35 2.2 歷史的鏡像:古羅馬晚期的「雙軌經濟」
13:25 2.3 螺旋的成形:從泡沫破裂到經濟黑洞
14:28 2.4 根本病因的探尋:「制度性需求不足」
14:57 第三部分:終局的圖景 —— 「K型社會」的動蕩與死亡模型
15:25 3.1 一個急劇撕裂的社會結構
16:47 3.2 K型圖的雙重屬性之一:動蕩模型
17:52 3.3 K型圖的雙重屬性之二:死亡模型
19:40 第四部分:歷史的迴響 —— 在王朝周期律中尋找鏡像
20:16 4.1 大明王朝末年的「劇本重演」
21:50 4.2 存在的變數:「高科技利維坦」
22:15 4.3 可能的結局之一:「數字化的王朝末年」
23:09 結論:在歷史的洪流中,尋找個體的啟示 | 2025-09-11 13:42:57 |
| 15 |  | 我看到一部影片很害怕(中國社會從「通縮螺旋」到「死亡螺旋」的必然歸宿。| 「K型社會」對應的動蕩與死亡模型。|「大企業內捲」與「小企業死亡」預示的死亡潮圖景。)
00:00 引言:冰山一角 —— 一個矛盾的經濟信號
01:40 第一部分:表象的裂痕 —— 大內捲與小死亡
01:46 1.1 大企業的「空心化增長」:一場席捲各行業的盈利危機
05:53 1.2 小企業的「靜默式崩潰」
07:31 1.3 病灶的初步診斷:消費力的「跌入冰點」與資本的「癱瘓」
09:18 第二部分:宏觀的枷鎖 —— 無法逃逸的「通縮螺旋」
11:07 2.1 失靈的印鈔機:流向、流速與預期的三重枷鎖
12:35 2.2 歷史的鏡像:古羅馬晚期的「雙軌經濟」
13:25 2.3 螺旋的成形:從泡沫破裂到經濟黑洞
14:28 2.4 根本病因的探尋:「制度性需求不足」
14:57 第三部分:終局的圖景 —— 「K型社會」的動蕩與死亡模型
15:25 3.1 一個急劇撕裂的社會結構
16:47 3.2 K型圖的雙重屬性之一:動蕩模型
17:52 3.3 K型圖的雙重屬性之二:死亡模型
19:40 第四部分:歷史的迴響 —— 在王朝周期律中尋找鏡像
20:16 4.1 大明王朝末年的「劇本重演」
21:50 4.2 存在的變數:「高科技利維坦」
22:15 4.3 可能的結局之一:「數字化的王朝末年」
23:09 結論:在歷史的洪流中,尋找個體的啟示 | 2025-09-11 13:42:33 |
| 16 |  | 拜託幫我看看 | 2025-09-11 13:42:42 |
| 17 |  | 我其實不太喜歡你,為什麼不敢討論真正有意義內容?
你跟那些反共白人YT區別在哪?都在意識形態
以下問題才是多數人該討論的想辦法去解決那麼才是真正民主.
不然想再多都是浪費時間
1. 壓低匯率、輸出導向政策
長年刻意壓低新台幣匯率,讓出口業成本便宜,好搶國際市場。
問題是:這會掠奪人民的購買力,因為進口東西變貴,實質收入變低。
出口業爽賺,人民卻得用貶值貨幣去買漲價物資。
2. 凍漲薪資、壓制工資成長
政府在名義上說「尊重市場機制」,實際上靠外勞政策、低基本工資設計壓低本地勞工的談判力。
導致台灣人多年來實質薪資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但同時間,房價與物價卻持續上漲。
3. 放任資產階級炒房,卻灌迷湯說「你不努力」
一邊用「青年安心成家貸款」這種政策把資金灌入房市;
一邊讓建商炒地、炒房、推高房價;
然後政府與媒體再對人民洗腦:「買不起是你不夠努力」、「你要理財」、「不要吃太多珍奶」。
4. 用「外勞政策」當制度化廉價壓力閥
政府不願設計高薪、高技術導向的勞工環境,而是長期引進大量外勞壓低薪資;
把台灣當成血汗代工國,壓榨底層同胞去拚外貿利潤;
而這些利潤,人民根本分不到,只進了大企業與出口財團口袋。
5. 將結構性剝削偷換為個人moral failure
最惡質的一點是:政府與媒體聯手偷換概念,把「制度問題」說成「你不夠努力」。
比如:
「你沒買房是因為你不節儉」;
「你沒競爭力是你不上進」;
「你薪水低是你沒本事」;
完全無視整個經濟結構是怎麼把底層壓成炮灰。
6. 拒絕建立主權基金,把全民犧牲白白浪費
挪威靠石油稅收成立主權基金,全民共享;
台灣靠人民犧牲匯率與薪資拉抬出口業,卻沒有任何全民回饋機制;
政府只把盈餘丟給財團與資本市場,普通人什麼都沒拿到,還被羞辱。 | 2025-09-18 05:09:52 |
| 18 |  | 根本不用關心政治
台灣政策傾向很明顯就是系統性剝奪多數人,關心有用?
1. 壓低匯率、輸出導向政策
長年刻意壓低新台幣匯率,讓出口業成本便宜,好搶國際市場。
問題是:這會掠奪人民的購買力,因為進口東西變貴,實質收入變低。
出口業爽賺,人民卻得用貶值貨幣去買漲價物資。
2. 凍漲薪資、壓制工資成長
政府在名義上說「尊重市場機制」,實際上靠外勞政策、低基本工資設計壓低本地勞工的談判力。
導致台灣人多年來實質薪資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但同時間,房價與物價卻持續上漲。
3. 放任資產階級炒房,卻灌迷湯說「你不努力」
一邊用「青年安心成家貸款」這種政策把資金灌入房市;
一邊讓建商炒地、炒房、推高房價;
然後政府與媒體再對人民洗腦:「買不起是你不夠努力」、「你要理財」、「不要吃太多珍奶」。
4. 用「外勞政策」當制度化廉價壓力閥
政府不願設計高薪、高技術導向的勞工環境,而是長期引進大量外勞壓低薪資;
把台灣當成血汗代工國,壓榨底層同胞去拚外貿利潤;
而這些利潤,人民根本分不到,只進了大企業與出口財團口袋。
5. 將結構性剝削偷換為個人moral failure
最惡質的一點是:政府與媒體聯手偷換概念,把「制度問題」說成「你不夠努力」。
比如:
「你沒買房是因為你不節儉」;
「你沒競爭力是你不上進」;
「你薪水低是你沒本事」;
完全無視整個經濟結構是怎麼把底層壓成炮灰。
6. 拒絕建立主權基金,把全民犧牲白白浪費
挪威靠石油稅收成立主權基金,全民共享;
台灣靠人民犧牲匯率與薪資拉抬出口業,卻沒有任何全民回饋機制;
政府只把盈餘丟給財團與資本市場,普通人什麼都沒拿到,還被羞辱。 | 2025-09-18 05:08:10 |
| 19 |  | 怎去幫忙告訴我! | 2025-09-29 19:00:25 |
| 20 |  | 哀哀韓國人新影片說你哀!
好了拉這都能忍嗎?去跟他拳上!
是男人就在擂台解決!
你原住民還怕打架喔??????????? | 2025-10-03 10:05:02 |
| 21 |  | 這個Youtube獨角獸那麼叫 他說出了台灣政策上的問題 這才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
你整天在那邊轉移話題 , 有罪犯就整天關注罪犯.
但是你要知道關注個人犯罪根本沒什麼意義,大環境改善才會改善。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 2025-10-16 00:54:35 |
| 22 |  | 小老弟
越來越討厭台灣權力者支持各種投機炒作他人生存空間了.
還不管各種方便炒作他人生存空間的法律漏洞了.
我也在想者移民了你這影片對我來說很有意義.
對於普通人來說權力者為所欲為我們毫無辦法只能逃離
就算我加薪北台北重劃區加起來有4間
我姑姑說我留在台灣以後錢都給我花我也不願意留在台灣!
真希望能移民到我所嚮往的社會主義的西歐國家.
那邊人或許都很溫暖.不會像台灣依樣允許投機炒作他人生存空間 | 2025-11-02 00:3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