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  | 可能是我超譯,但我覺得cheap的意思應該是:
罷免的原因非針對個別立委的適任與否,而是針對整個在野黨團的集體不滿,而偏偏這些罷免團體又幾乎是泛綠支持者,他們對在野黨不滿早已不是新聞,甚至從在野黨就任就已對在野黨充滿不信任,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有綠營人士在後面當推手,難免讓人有一種輸不起的感覺,像是政治鬥爭而缺乏正當性
但其實Cheap講的只是現象與結果,背後的真正該檢討的原因,我覺得應該是,在野黨的荒誕行徑並沒有被絕大多數的中間選民認識到,或者即使認識到了,但因為對執政黨的不信任大於對在野黨的不信任而投下不支持罷免
這是溝通手段跟罷免手段所導致的。
雖然林辰說偏激的罷免支持者是被放大的少數,兩派都有激進人士,但確實就我體感而言(單純主觀言論)。
我的通勤路上確實充斥著激進的罷免者,在捷運站附近、公園附近,不少罷免團體用偏激的文字演講,也不乏跟民眾發生衝突,例如支持在野黨=支持統獨,在野黨=賣台等等,相反的言論在路上卻比較少見。
社群軟體也出現獵巫的氛圍,只要在脆、推特或臉書上發文自己不支持罷免,或說明不支持罷免的原因,很容易就被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攻擊,反倒是貼出支持罷免的文章會有許多的好評,這件事情可以從百工百業挺罷免的盛況,與反對罷免的文章數量、流量落差可以看得出來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體感,也許不同地區跟論壇的現象會有所不同。
總的來說我是認同Cheap的講法,但也認同林辰所說的,在野黨確實有失職的地方,罷免是有所正當性,偏激言論確實兩方都有出現,不少的路邊衝突也是在野黨支持者主動引起,批踢踢低卡等論壇也充斥著偏激的反罷言論,這確實代表我們的社會溝通還有許多需要加強之處。
但是Cheap的言論也沒有錯,他確實把許多這次投下反對票或者不支持罷免的人的心聲說出來,只是他探討失敗的原因沒有林辰這麼深入,最多是把反罷人的心聲說出來,但這確實也有做到社會溝通的責任,如果這些事情沒有一個具有流量的人說出來,那麼一方的心聲永遠都不會被另一方認知到。
當然以上只是我的主觀感受,大家請看過笑笑就好了 | 2025-09-20 11: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