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名 | 影片 | 內容 | 時間 |
|---|---|---|---|
| 1 | ![]() | 從客觀的分析角度來看,這部影片存在非常嚴重的偏頗(bias)。 這部影片並不是一個客觀平衡的事件分析,而是一部立場鮮明的政治宣傳。創作者在影片一開始就明確表示「無論誰出來選國民黨主席,我都挺鄭麗文」[00:00:54],這就設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調——他不是在「分析」,而是在「辯護」與「倡議」。 這種偏頗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核心論點的偏頗:對「我是中國人」的選擇性詮釋 他建立的論點: 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約從 到)論證「我是中國人」是一個「文化中國」和「歷史中國」的正確概念(如李白、孫中山),並非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他聲稱這是基於憲法、歷史、血統的「100%」事實。 他刻意忽略的: 他完全迴避或斥責了「我是中國人」這句話在當下台灣政治現實與國際語境中的高度敏感性。在當今,絕大多數人(無論在台灣或國際上)聽到「中國」時,直接聯想到的就是威脅台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何達成偏頗: 他將台灣主流社會對「中國人」一詞的政治性警惕,片面地斥為是民進黨的「抹紅」[00:33:46]或「假議題」[00:30:34],而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安全威脅和身份認同差異。他透過(1)重新定義詞彙(2)忽略現實脈絡(3)攻擊反對者,來強行推銷他的論點。 這種論述方式,與中共近年來試圖用「文化/血緣/歷史中國」來壓制和否定台灣「政治/國家認同」的宣傳口徑高度一致。 2. 證據選擇的偏頗:典型的「同溫層」取樣 他否定的證據: 他極力抨擊趙少康等人提出的「投票率僅39%」[00:12:11] 的事實,因為這暗示了鄭麗文的勝利可能只是少數「黨意」而非廣泛「民意」。 他採用的證據: 為了反駁,他引用了自己頻道的社群調查,以及其他立場相近的 Youtuber(如柳傑克、蘇橫)的網路民調,來「證明」鄭麗文的支持度高達六七成。 這是一種嚴重的取樣偏誤(Sampling Bias)。他否定了一個客觀事實(投票率低),轉而使用自己同溫層內的網路投票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具有普遍性,這在邏輯上是站不住腳的。 3. 論證手法的偏頗:人身攻擊與陰謀論 情緒性語言: 他不只反駁論點,更攻擊對手的人格。他形容趙少康、游淑惠等人的言論「非常噁心」[00:17:12, 00:28:06]、是「輸不起」[00:28:40];稱民進黨支持者為「青鳥」[00:10:39]。 陰謀論式的歸因: 為了合理化「39%投票率」,他將其歸咎於國民黨黨員名冊裡有大量「幽靈黨員」(已故者)[00:15:32, 00:16:53]。雖然這可能是老舊政黨的部分事實,但他將其誇大為「61%未投票者」的主要原因,以此來維護鄭麗文當選的「正當性」[00:18:08],這種論證方式缺乏嚴謹的數據支持。 結論 這位創作者的影片有嚴重的偏頗。 他使用了所有「帶風向」的技巧——選擇性呈現事實、忽略不利的脈絡、使用同溫層數據、並用情緒性語言攻擊對手——來建構一個對鄭麗文及其「我是中國人」論述的片面支持。 這部影片並非客觀的「邏輯思考」,而是一部高度主觀、旨在鞏固特定政治立場的宣傳品。 | 2025-10-26 11:00:50 |
| 2 | ![]() | 從客觀的分析角度來看,這部影片存在非常嚴重的偏頗(bias)。 這部影片並不是一個客觀平衡的事件分析,而是一部立場鮮明的政治宣傳。創作者在影片一開始就明確表示「無論誰出來選國民黨主席,我都挺鄭麗文」[00:00:54],這就設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調——他不是在「分析」,而是在「辯護」與「倡議」。 這種偏頗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核心論點的偏頗:對「我是中國人」的選擇性詮釋 他建立的論點: 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約從 到)論證「我是中國人」是一個「文化中國」和「歷史中國」的正確概念(如李白、孫中山),並非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他聲稱這是基於憲法、歷史、血統的「100%」事實。 他刻意忽略的: 他完全迴避或斥責了「我是中國人」這句話在當下台灣政治現實與國際語境中的高度敏感性。在當今,絕大多數人(無論在台灣或國際上)聽到「中國」時,直接聯想到的就是威脅台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如何達成偏頗: 他將台灣主流社會對「中國人」一詞的政治性警惕,片面地斥為是民進黨的「抹紅」[00:33:46]或「假議題」[00:30:34],而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安全威脅和身份認同差異。他透過(1)重新定義詞彙(2)忽略現實脈絡(3)攻擊反對者,來強行推銷他的論點。 這種論述方式,與中共近年來試圖用「文化/血緣/歷史中國」來壓制和否定台灣「政治/國家認同」的宣傳口徑高度一致。 2. 證據選擇的偏頗:典型的「同溫層」取樣 他否定的證據: 他極力抨擊趙少康等人提出的「投票率僅39%」[00:12:11] 的事實,因為這暗示了鄭麗文的勝利可能只是少數「黨意」而非廣泛「民意」。 他採用的證據: 為了反駁,他引用了自己頻道的社群調查,以及其他立場相近的 Youtuber(如柳傑克、蘇橫)的網路民調,來「證明」鄭麗文的支持度高達六七成。 這是一種嚴重的取樣偏誤(Sampling Bias)。他否定了一個客觀事實(投票率低),轉而使用自己同溫層內的網路投票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具有普遍性,這在邏輯上是站不住腳的。 3. 論證手法的偏頗:人身攻擊與陰謀論 情緒性語言: 他不只反駁論點,更攻擊對手的人格。他形容趙少康、游淑惠等人的言論「非常噁心」[00:17:12, 00:28:06]、是「輸不起」[00:28:40];稱民進黨支持者為「青鳥」[00:10:39]。 陰謀論式的歸因: 為了合理化「39%投票率」,他將其歸咎於國民黨黨員名冊裡有大量「幽靈黨員」(已故者)[00:15:32, 00:16:53]。雖然這可能是老舊政黨的部分事實,但他將其誇大為「61%未投票者」的主要原因,以此來維護鄭麗文當選的「正當性」[00:18:08],這種論證方式缺乏嚴謹的數據支持。 結論 這位創作者的影片有嚴重的偏頗。 他使用了所有「帶風向」的技巧——選擇性呈現事實、忽略不利的脈絡、使用同溫層數據、並用情緒性語言攻擊對手——來建構一個對鄭麗文及其「我是中國人」論述的片面支持。 這部影片並非客觀的「邏輯思考」,而是一部高度主觀、旨在鞏固特定政治立場的宣傳品。 | 2025-10-26 11:0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