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翁:我是來指教你的我沒有要聽你說什麼實際狀況 | 2025-05-22 15:49:37 |
| 2 |  | 老兄我就吐槽一下,我認真看完所以別當我來亂。
你在是否去區分民進黨與公民團體(為什麼要區分、因為他們可能不屬於民進黨也對民進黨沒有好感),你是不分的。
1:30 『當房子燒起來的時候,不論是點火的還是添柴火的通通都是一夥人』
1:45 『事實上即使民進黨支持者認為是公民團體發起,這些團體從一開始廉署的時候就在說,我們只要聯署人數夠多,民進黨就會加入,這也顯示罷免是民進黨跟公民團體合作下的產物了』
你在片尾的呼籲看起來很公正,這話好聽
21:21 『你出來投同意票,不代表你支持民進黨,同理,投下不同意票也不代表支持國民黨』
但記得你一開始的論述是不區分的?你重點是後面一句話幫讓民眾黨支持者能有正當性、覺得自己不支持藍嗎?可是,當你不願意區分民進黨跟公民團體時,不區分的思維也適用在藍白身上,對吧?那麼為什麼反共的論述有效,因為你們不打算分,那麼反共論述自然也不需要區分藍白,這是互相的,如果你厭惡「反共」論述把所有的行徑都抹紅、那麼「反綠」其實是幾乎一模一樣的思維態度。
我就吐槽這點,供參考。 | 2025-07-25 07:24:16 |
| 3 |  | @@beatingstorm1792 你把一些事情混淆了。
你提的區分是「切割乾淨以便證明自己是公民團體」,但是如果公民團體能「乾淨清楚地切割」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公民團體你可以視為一種為了某種訴求一群沒經驗的人聚在一起的狀態,這種狀態組織性會偏差,代表無法有一個人能有效代表此時聚在一起的所有人,他們能聚在一起會是為了『只要你符合想要罷免就加入我們』,這是唯一目的,所以不可能存在『我們為了很乾淨證明自己是公民團體、不能接受任何政黨色彩的人加入』,如果有這種加入門檻,你會不會覺得這個公民團體本身就是一種......由某人領導的團體?
再者,如果「罷免是這群人聚起來的目的」,那麼他們拒絕民進黨的理由是什麼?拒絕才是連自己的目的都搞不清楚的人。
你換個角度想就可以了。
如果國民黨說:我會幫你把民進黨搞倒,你不需要支持我、只是你這次的票要投給我。
你會拒絕嗎?我先說,我如果唯一目的就是讓青鳥痛哭失聲、我才不管這麼多我就會投國民黨啊,反正這票又不代表我支持國民黨。
-
但問題是什麼?憑什麼你自己可以自證自己不屬於國民黨,而別人一定都屬於民進黨呢?這是你自己心裡知道而已。
你只會發現,票票等值的意思代表:當你跟傅崑萁投同一個票閘,其實你們沒有區別。 | 2025-07-25 08:25:40 |
| 4 |  | @@Alex-gr7iy 我明白你的主張,你要主張民進黨一定有主導或推波助瀾我沒有意見喔。
但純不純並不是罷免的重點,而是為什麼這件事推得起來?
並不是什麼狀況想推都推得起來的,這需要有一定的民怨基礎,而這個基礎大致奠基於去年藍白癱瘓國會的事件,如果你不同意,那可能你對於這個事件的瞭解只止於『教訓了民進黨,哈』,但其實有許多民生基層的東西都被影響了。
只要被影響,就會反彈,於是成為可以推動的基礎,他是完全自發嗎?不一定,至少我也不相信。
他是只靠民進黨想翻盤就翻嗎?照這論述國民黨也做得到吧。
-
那個啊,不能把什麼事情都那麼想要簡化看啦。
認為民進黨操弄一切這是很簡單的切入方式,但這不是認識世界的好方式,實際上人就是分成光譜一樣充滿各種人群的。 | 2025-07-25 08:51:45 |
| 5 |  | 嗨志祺,因為這支影片所以加了會員。
我覺得這支影片的初衷來說,對我而言累積了蠻有意義的信任感,坦白說,我不算喜歡目前頻道結尾的我們的觀點那邊「溫吞感的結論」,如果我會選擇跳過廣告、那結論我也會跳過,因為我已經看了你們頻道很多年了,我猜也猜得到基本上就是不慍不火地對兩邊做個總結、不要妄下定論、持續觀望,這幾個核心宗旨的文字化而已,但,「這小部分的不喜歡」我認為跟你們的核心宗旨存在目的是相符的。
簡單說,在目前媒體大多帶有鮮明色彩的情況下,我會定期收看當成新聞的就是你們的節目,對於沒空檔理解、沒有很多心思去關注的議題,我會至少從你們頻道找一個歸納的「懶人包」來看,因為我可以信任你們會嘗試把兩邊觀點抓進來,而且能抓到重點(排除掉情緒的部分、雖然,有時候對於雙方而言情緒才是重點,這就論外了),這就是我對於中立媒體的期待,也因此「所謂溫吞的結論」並不影響我的信任。
而這個信任我認為是隱性的,我厭惡假訊息、厭惡欠缺邏輯且以片面事實就下結論的論述,我即使跟某些人立場相同、但當手段過激時我也不屑為伍,我想說的是,我相信對於信任你們的觀眾群來說,這種不輕易論斷的特質可能是對你們信任的觀眾群的本質,至少我是如此、所以我覺得應該在這個危及存亡之秋(?)作一點表示,我並不是說要站出來要求你們不要改變,而是希望以薄弱的支持、用錢錢說明一下這個隱性信任是存在的。
=
這邊簡單呼籲一下觀眾:覺得志祺不跟自己站同個立場是很正常的啦。
因為這就是嘗試中立、表述多方想法的人的特質,你永遠會覺得這人在幫對方說話。
我並不是說志祺因此很中立,而是他在嘗試中立,哪怕你還是看得出他的立場,至少、所作所為是在朝這方向努力的,這個頻道嘗試整合了各方資訊,那你當然會看見自己不喜歡的部分,以及認為自己喜歡的部分應該比重更高,這是人性。
對頻道的內容感到質疑、困惑,是反映你自己的態度,應該檢視自己為什麼有這種想法,志祺頻道是這樣用的。 | 2025-09-17 06:59:23 |
| 6 |  | 多一條出路的說法真的蠻好笑的。
我今天如果是在就業市場求職,我不排除去中國公司就業,那我就會閉嘴不批評中國了;台灣人基本上尊重球員的決定,就像去中國發展的藝人一樣、意向明確但知道市場艱難也不會做過多批評,那只要由球員帶動一批人減少對中國的反感,我們距離兩岸統一就更進一步了。
有這麼嚴重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台灣根本不需要倚賴中國棒球、唯一的誘因是錢吧? | 2025-11-13 14: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