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從歷史角度來看,我不認同把整個東亞歷史都簡化成「中國歷史」。在古代民族國家概念還沒出現之前,東亞一直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關係,不是同一國家的內部更替。
例如孔子是魯國人,當時只存在周天子與諸侯國體制,沒有「中國人」的概念。李白、杜甫是大唐帝國的臣民,唐是多民族帝國,文化極度國際化。元是蒙古建立的帝國、清是女真(滿洲)建立的帝國,硬把這些都當成「中國的一部分」,是把現代政治概念倒灌到古代。
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是近代才出現的概念,而符合現代政治定義的中國只有兩個政體:
• 中華民國(1912–)
•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
所以不能用今天的政治名詞去綁架歷史,否則會產生荒謬結論:
• 如果用「領土曾被統治過」就算中國,那越南曾被秦漢統治,是否越南是中國?
• 如果用「有中華文化或寫漢字」就算中國,那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全世界的唐人街是不是都要算中國領土?
• 如果用「發生在東亞就是中國歷史」的邏輯,那滿洲國時期駐東北的日本人要算中國人?今天統治海參崴的俄羅斯人也算中國人?
這些問題都凸顯一件事:「中國」這個詞不能被無限擴大,更不能拿來壓扁東亞的歷史多樣性。
歷史應該回到當時時空脈絡理解,而不是把東亞歷史強行塞進當代政治框架。 | 2025-10-27 10:4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