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 🕒 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 正確時間軸(2025/7/21–9/23)
【形成與初步偵測】
★ 7/21 → 馬太鞍溪上游大規模崩塌,形成堰塞湖跡象。
★ 7/26 → 林保署花蓮分署成立「堰塞湖應變小組」,空勤直升機勘查、航遙測建模,初估蓄水量與上升速率。
【初步評估與協調】
★ 8/1 → 林保署召開專家工作會議,進行風險評估。
★ 8/6 → 花蓮分署與下游單位召開「防災分工協調會」。
★ 8/7 → 林保署副署長率隊赴花蓮縣政府,協商疏散與應變;縣府秘書長指示消防局統籌。
【首波預防性撤離】
★ 8/11 → 花蓮縣政府召開保全戶撤離研商會。
★ 8/12 → 因「楊柳颱風」啟動預防性撤離,共 259 戶、697 人。
★ 8/14 → 颱風過境,官方判定壩體暫穩,解除警戒。
【加強監測與專案成立】
★ 8/18–8/20 → 完成水位計架設,提高監測頻率;數據同步公開。
★ 8/27 → 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分三組(壩體工程/疏散撤離/監測整備),設定 9 月底前清淤 60 萬噸目標。
★ 8/27–9/4 → 花蓮分署特遣隊徒步勘查湖區。
【演練與疏散準備】
★ 9/3 → 東華大學防災團隊製作第一版疏散避難圖。
★ 9/12–9/15 → 公告並預告進行 CBS(細胞廣播)測試。
★ 9/16 → CBS 演練,部分收訊不佳,NCC 建議擴大基地台範圍。
★ 9/17 → 花蓮縣政府召開「疏散撤離因應會議」,依最新監測資料調整對策。
★ 9/18 → 花蓮縣長徐榛蔚 出訪韓國。
★ 9/19 → 農業部專案小組第二次會議,更新潰壩情境;花蓮縣府僅線上參與。
【危險期與預警】
★ 9/20
→ 東華大學完成第二版疏散圖。
→ 林保署累計 9 次警戒通報(黃色+紅色,不是 9 次紅色)。
→ 新聞:颱風「樺加沙」可能 72 小時內升強颱。
★ 9/21 上午 11:00
→ 林保署通知花蓮縣政府,堰塞湖進入 黃色警戒。
→ 花蓮縣府召開防災會議,由副縣長主持。
★ 9/22 上午 07:00
→ 林保署發布 紅色警戒,正式建議花蓮縣府強制撤離下游居民。
→ 花蓮縣府公告「列管 1837 戶、8524 人」,並開設 3 處收容所;但多數居民僅依親或垂直避難,撤離不徹底。
→ 縣長徐榛蔚於 晚間返國。
【潰堤與災情】
★ 9/23 凌晨–中午
→ 林保署共 5 次通報,提醒可能於當日中午前發生溢流,並建議立即疏散、封閉馬太鞍溪橋。
★ 9/23 下午
→ 14:50 堰塞湖壩頂溢流。
→ 15:08 洪峰抵達馬太鞍溪橋。
→ 15:30 馬太鞍溪橋被沖斷。
→ 16:00 前後 土石泥流淹入光復市區。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9/23 當日)
→ 14 人罹難
→ 124 人失聯(後續數字有下修)
→ 34 人受傷
→ 上百人受困等待救援 | 2025-09-25 21:1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