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首先,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以來,就是國際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與中國沒有任何隸屬或「省份」關係。這不僅寫在新加坡自己的法律裡,也被全球各國承認。
說「台灣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省,即中國的一個省」,這種說法完全忽略了1949年後兩岸分治的歷史事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成立後,中華民國(ROC)政府遷至台灣,持續有效統治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地。PRC從未統治過台灣,這是國際社會與兩岸現實都承認的事實。
1971年聯合國席位轉換,代表的是國際承認「中國」席位由PRC取代ROC,但這並不等於台灣(ROC)被PRC統治或消失。至今,台灣擁有自己的政府、軍隊、憲法、貨幣與司法體系,與中國大陸互不隸屬。台灣的主權與現狀,是由2300萬台灣人民共同維護。
把「中華民國代表權被剝奪」與「PRC有權佔領台灣」畫上等號,這種邏輯根本站不住腳。國際法與現實治理都不支持這種「喊一喊就屬於自己」的強盜邏輯。台灣屬於中華民國,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議先補一下歷史和國際法常識,別再用偷換概念來混淆視聽了。 | 2025-06-03 01:12:30 |
| 2 |  | 這種「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的說法完全是混淆視聽,無視歷史與現實。事實上,台灣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成立以來,就從未被PRC統治過。當時中華民國(ROC)政府早已遷至台北,並持續有效統治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地。
1971年以前,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的代表,直到聯合國2758號決議後,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但這並不代表台灣(ROC)就此消失或歸屬於PRC。至今,台灣擁有自己的政府、軍隊、憲法、貨幣、司法體系,和中國大陸互不隸屬、互不統治。
不能用「中國台灣」這種政治術語來否定台灣現有的主權與事實治理。台灣屬於中華民國,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分治是國際現實,請不要用後1971年的國際話語,抹煞台灣和中華民國的存在。 | 2025-06-03 01:05:17 |
| 3 |  | 台灣的國防部長當然沒去,因為台灣根本沒被邀請參加香格里拉對話,連個正式席位都沒有,只能派前官員以「來賓」身份旁聽,現場連官方名牌都沒有。
不過你問台灣,不如也順便問問中國那邊:中國這次連自己的國防部長都沒來,改派軍事學院的代表出席,現場完全沒有部長級人物。為什麼?因為現任國防部長董軍正捲入貪腐調查,前兩任部長李尚福、魏鳳和也都因貪腐被查、被黨籍開除,創下中共史上首次三任國防部長接連出事的紀錄。
所以今年香格里拉對話現場,台灣部長沒來,中國部長也沒來,兩岸國防部長想見面都找不到人。這場亞洲最重要的安全論壇,主角們不是沒被邀請,就是忙著應付紀律調查,真是國際政治的現實寫照。 | 2025-06-03 01:00:58 |
| 4 |  | @財主-l6k 你的說法真是毫無邏輯,只會用「鴕鳥心態」這種標籤來抹黑新加坡的務實外交。新加坡防長的發言,根本不是「聽話求苟且」——而是清楚認知到區域和平與穩定對所有國家都至關重要,呼籲兩岸理性溝通、避免衝突,這才是真正負責任、成熟的國際態度。
你把務實外交和理性對話曲解成「怕被侵略」、「不敢面對現實」,完全是無視新加坡長期堅持國家主權、積極強化國防、維護本國利益的事實。新加坡一向主張獨立自主,從來不靠「討好」任何大國苟且偷生。
現實世界不是靠嘴硬、喊口號就能保護國家,而是要靠智慧、團結與國際合作。你這種非黑即白、情緒化的說法,只會讓局勢更危險,完全沒有建設性。請先搞清楚新加坡的立場和現實,再來發表評論吧。 | 2025-06-03 00:43:27 |
| 5 |  | @pkgman658 你的邏輯真的很荒謬,完全是混淆焦點、偷換概念。新加坡防長陳振聲的重點,是提醒大家不要把台海問題簡化成「民主vs威權」這種二元對立,因為這樣只會讓局勢更危險,無助於和平。他強調的,是兩岸要多溝通、建立信任機制,避免誤判、降低衝突風險,這才是負責任的國際態度。
你說「如果中國共產黨要統一新加坡」,這是假設性、無根據的腦補。新加坡的國際立場一直是堅持國家主權、維護和平、依法行事,並積極投入國防建設,沒有人會坐等被吞併。而且新加坡從來沒有對任何國家「給面子」,只是務實地呼籲各方理性、對話,這才是真正成熟的國際觀。
再拿二戰日本侵略東南亞來類比,更是離題萬里。二戰時期日本對新加坡和東南亞的殘酷掠奪,造成無數平民死亡與苦難,正好說明了極端民族主義和軍事擴張的危害。新加坡防長正是要防止歷史悲劇重演,才呼籲各方設立「護欄」、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所以,請你先搞清楚事實,不要用情緒化的假設和歷史悲劇來混淆現實問題。台海和平、亞太穩定,需要的是理性對話,不是你這種無謂的仇恨與腦補。 | 2025-06-03 00:41:03 |
| 6 |  | @segelHoch 你的邏輯實在過於簡化甚至錯誤。新加坡雖然國土和人口規模不大,但在國際調解和多邊外交上早已建立起堅實的地位。新加坡是《新加坡調解公約》的發起和命名地,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擁有高成功率,全球多國選擇新加坡作為爭端解決平台,這正凸顯了小國也能發揮巨大調停作用。
新加坡長期奉行務實外交政策,善於在大國之間尋求平衡,透過中立與專業贏得各方信任。歷屆香格里拉對話、川金會等國際重大會談都選在新加坡舉行,這不是「體量」決定的,而是靠國際信譽與能力。
至於「吃海峽紅利」這種說法更是膚淺。新加坡的經濟成就不僅靠地理優勢,還有高效制度、全球化經營、創新能力與國際協作。新加坡在東盟、亞太乃至全球都具有舉足輕重的經濟、金融和航運地位。
所以,請不要用「體量小」這種懶人邏輯否定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貢獻和影響力。真正陷進去的是你這種狹隘的思維。 | 2025-06-03 00:50:17 |
| 7 |  | @Felix3359 你的邏輯漏洞百出,充滿自我矛盾和選擇性忽視現實。
首先,新加坡不是美國的「盟友」,而是「主要安全合作夥伴」——這是李顯龍總理多次公開說明的事實,新加坡與美國合作但始終保持獨立自主,從來不會被任何大國牽著鼻子走。
你說新加坡「體量太小」,但正因如此才更重視國際規則與多邊主義,這才是小國生存之道。新加坡作為東西方橋樑,是靠務實外交、信譽和中立立場贏得各方尊重,而不是靠「裝受害者」來「霸凌大國」——這種說法只會讓人發笑。
至於香格里拉對話變成「攻擊中國的舞台」,那是因為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作為有疑慮,中方完全可以用事實和理性回應,而不是一味抱怨。新加坡作為主辦國,始終鼓勵各方對話溝通,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你又把「百年國恥」搬出來煽動民族情緒,這種歷史敘事早已被用爛。現代國際關係講究互利共贏,東南亞與中國的確有經濟合作,但這並不代表東南亞國家就要在地緣政治上無條件站邊,更不是「享受紅利」就要閉嘴。
最後,動不動就威脅「中國人很記仇」,這種小學生式的情緒發言只會讓人覺得好笑。國際關係不是靠「記仇」維持的,而是靠理性、合作和尊重。
建議你下次發言前,先把事實搞清楚,不要再用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邏輯來丟人現眼。 | 2025-06-03 00:47:19 |
| 8 |  | @于小楼 你這種「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的說法完全是混淆視聽,無視歷史與現實。事實上,台灣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成立以來,就從未被PRC統治過。當時中華民國(ROC)政府早已遷至台北,並持續有效統治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地。
1971年以前,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的代表,直到聯合國2758號決議後,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但這並不代表台灣(ROC)就此消失或歸屬於PRC。至今,台灣擁有自己的政府、軍隊、憲法、貨幣、司法體系,和中國大陸互不隸屬、互不統治。
你不能用「中國台灣」這種政治術語來否定台灣現有的主權與事實治理。台灣屬於中華民國,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分治是國際現實,請不要用後1971年的國際話語,抹煞台灣和中華民國的存在。 | 2025-06-03 01:04:35 |
| 9 |  | he didn't say anything. a lot of words but nothing of note. | 2025-06-03 00:30:52 |
| 10 |  | @bigface7746 你的邏輯漏洞百出,完全混淆了現實與網路泡沫。你說「大部分中國人迫切希望武力統一台灣」,這種說法沒有任何嚴謹的民調佐證,只是網路上一些極端聲音的放大。現實中,戰爭對兩岸人民都是災難,這也是新加坡防長陳振聲強調「無論台灣還是中國老百姓都不願意發生戰爭」的原因。
而且,與其在這裡爭論誰更想打仗,不如建議兩岸國防部長直接見面對話,開啟溝通管道,降低誤判風險。很可惜,台灣今年根本沒被邀請參加香格里拉對話,中國那邊國防部長還因為貪腐問題被查辦,想溝通都找不到人,這才是現實的荒謬。
至於其他回覆者,不是用「兩面人」這種情緒化語言,就是拿「內戰關係」當藉口,完全迴避了區域和平與人民福祉的核心問題。網路喊打喊殺很容易,真要面對戰爭後果,敢負責任的人又有幾個?
與其沉迷網路民族主義,不如推動理性對話,這才是真正對兩岸人民負責的態度。 | 2025-06-03 00:55:16 |
| 11 |  | @SmartAgriculturers 問得好,台灣的國防部長當然沒去,因為台灣根本沒被邀請參加香格里拉對話,連個正式席位都沒有,只能派前官員以「來賓」身份旁聽,現場連官方名牌都沒有。
不過你問台灣,不如也順便問問中國那邊:中國這次連自己的國防部長都沒來,改派軍事學院的代表出席,現場完全沒有部長級人物。為什麼?因為現任國防部長董軍正捲入貪腐調查,前兩任部長李尚福、魏鳳和也都因貪腐被查、被黨籍開除,創下中共史上首次三任國防部長接連出事的紀錄。
所以今年香格里拉對話現場,台灣部長沒來,中國部長也沒來,兩岸國防部長想見面都找不到人。這場亞洲最重要的安全論壇,主角們不是沒被邀請,就是忙著應付紀律調查,真是國際政治的現實寫照。 | 2025-06-03 00:59:47 |
| 12 |  | @GoodCitizen-gm1tl 你的論點充滿選擇性解讀和邏輯謬誤,把中國的規劃體制神化,同時把民主國家的政策運作過度醜化,完全忽略了現實的多面性。
首先,中國的五年規劃、遠景目標確實在經濟發展上發揮過重要作用,例如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產業升級和基礎建設等成就。但這些成就並不代表體制沒有問題,也不是所有目標都能完全如期實現。例如「中國製造2025」在部分領域進展有限,綠色製造等目標遠未達標。而且,這種高度集中的規劃模式也帶來了地方債務、產能過剩、社會監控等一系列副作用,這些你選擇性忽略。
你對民主國家的描述則過於刻板。民主國家確實會有政策更迭、黨爭等現象,但這恰恰是民主制度自我修正、避免權力壟斷的機制。美國、德國、南韓等國家同樣有長期產業政策和國家戰略,並非你說的「推倒重來、一片混亂」。事實上,民主國家在創新、科技、教育、社會治理等領域仍然全球領先,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也遠超多數威權體制國家。
你把「規劃」和「執行力」當作唯一評價標準,卻忽略了社會自由、法治、言論權利、政府問責等現代國家不可或缺的價值。民主制度雖有缺陷,但長期來看,能夠通過選舉和公開討論修正錯誤,避免極端政策和個人崇拜帶來的災難。
最後,產業結構停滯、社會分化、貧富差距等問題,中國同樣存在,並非只有民主國家才有。你用「全民闹剧」來形容選舉,這種態度本身就反映了對多元社會和公民參與的偏見。
總之,體制沒有完美,只有不斷改進。中國的發展值得肯定,但不代表威權體制就優於民主制度。你這種非黑即白的邏輯,只會讓討論淪為意識形態對罵,毫無建設性。 | 2025-06-03 00:57:13 |
| 13 |  | 新加坡也有明確的文明標語,但由於官方語言是英文,一些中國大陸遊客聲稱看不懂而無視這些標語。新加坡當局為了避免冒犯中國大陸遊客,一直不願設立大型中文標語。然而,隨著免簽證政策的實施,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
幸運的是,小紅書上出現了一股推薦馬來西亞的趨勢,許多人認為馬來西亞華人對祖國大陸更為接受,因此更適合中國大陸遊客。這讓新加坡鬆了一大口氣。 | 2025-06-20 22:34:02 |
| 14 |  | 新加坡如戰國時期之秦國
新加坡之治國方略,實與戰國時期秦國改革頗為相似。商鞅變法於秦國,強調法治至上,賞罰分明,正如今日新加坡之嚴刑峻法。秦國地處西陲,四面受敵,猶如新加坡身處馬來穆斯林國家包圍之中,必須以法制維持內政穩定,以實用主義應對外交挑戰。
商鞅改革中「法不阿貴,繩不撓曲」之精神,在新加坡體現為無論種族出身,皆須遵守同一法律。秦國推行軍功爵制,選賢任能,新加坡亦以精英治國,不拘一格降人才。兩者皆明白,小國生存之道在於制度優勢勝過地理劣勢。
戰國七雄中,秦國最初被視為蠻夷之邦,正如新加坡曾被視為殖民地小島。然秦國通過法家改革,化弱為強,以法治國,最終統一天下。新加坡亦憑藉嚴明法治,在短短數十年間躋身發達國家之列,此豈非古今相通之理?
中國現狀如秦國統一前夕
觀今日中國,正如戰國末期秦國之勢。秦國經商鞅變法後,國力日盛,四方來朝,中國亦經改革開放後,綜合國力躍居世界前列。秦國採「遠交近攻」之策,逐步蠶食六國,中國今日亦以「一帶一路」聯通世界,影響力日漸擴大。
戰國時期,「合縱連橫」成為各國外交主軸。六國或聯合抗秦(合縱),或依附於秦(連橫),正如今日各國在中美博弈中選邊站隊。秦國最終勝出,因其制度先進,執行力強,中國今日之崛起,亦源於制度自信與治理能力。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車同軌,書同文」,建立統一度量衡。中國今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制定國際標準,豈非有異曲同工之妙?古之秦國以法家思想治國,今之中國亦強調依法治國,從嚴治黨,此乃歷史之必然,非偶然也。
歷史告訴我們,強者制定規則,弱者適應規則。秦國從邊陲小國成為統一帝國,中國從積貧積弱走向民族復興,皆證明了一個道理:制度創新與執行力才是國家興衰之關鍵。新加坡學習秦國法治精神而成功,中國承繼秦國統一雄心而復興,此豈非東方智慧之體現? | 2025-06-29 12:56:26 |
| 15 |  | 新加坡也歧視中國人。他們的幼教老師只請台灣人,機場輔警也是只請台灣人。 | 2025-07-12 22:14:31 |
| 16 |  | I don't understand this part too. I thought this is historical fact, what's new? Maybe I did not study history in China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2025-08-08 22:41:16 |
| 17 |  | please continue to show the world how mainland chinese influencers break foreign country laws. malaysia and singapore governments are under pressure to discontinue and rescind the visa-free policy for mainland china tourists. they are most unwelcome in southeast asia. | 2025-08-13 23:09:16 |
| 18 |  | 這不僅僅是因為行為失當,更深層的是中國的教育和文化教養問題。這些所謂的「小粉紅」被灌輸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又偉大了的理念。因此當她來到低等的馬來西亞時,卻被一位馬來穆斯林海關官員攔下。要知道,在中國,宗教不被認可,還被視為迷信和封建。接著那位馬來官員叫她靠邊讓下一位遊客通關,我相信那位遊客是南印度人。這讓她更加不爽,因為作為中國公民,她認為自己不該為一個「低等國家」的遊客讓路。她因此攻擊以發洩不滿。她來自偉大的中國,根本沒想到必須遵守馬來西亞的法律。
希望類似事件能更頻繁發生,這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才能有理由取消對中國大陸的免簽政策。 | 2025-08-19 22:06:08 |
| 19 |  | 中國人常以「五千年文明」自豪,但若回顧此脈絡,卻似乎更像是「五千年的習性」未曾轉變。從明清時期的吏治腐敗、鄉紳横行,到民國年代的紛亂、軍閥割據,再到現今大陸社會裡依然處處可見的霸道粗魯、不守規矩,幾乎是一脈相承。若說文明,是應該生產出良知、禮貌、秩序;可惜在歷史長河裡,這些往往成了紙上談兵。
反觀先前離散到台灣、南洋的華人後裔,他們雖也帶著故土的影子,卻在新的土地上,被迫與當地社會規範互動,逐漸打磨成較符合秩序與公共觀念的群體。馬來西亞、星加坡、台灣的華人社群,雖各自歷經不同殖民政體與社會環境,卻在法律制度與公眾規範當中找到了底線,學會了自律與尊重,這才真正培養出有現代公民意識的「近代華人」。
因此,當今來自大陸的遊客,在海外常用行為「完整演繹」那口口聲聲的「五千年文明」,不啻是一面鏡子,讓我們更慶幸當年先輩離鄉遠渡,在異地落腳。如果說五千年是一段不間斷的歷史,那麼台灣、星馬等地的華人,或許才是「文明的突變點」——能夠真正把中華文化的精神抽離粗俗,與現代世界對話,而不是只剩下口號。 | 2025-08-21 08:37:18 |
| 20 |  | @davidtm 這種「理想化民族主義」和文化大革命式的思維,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動不動就愛國,動不動就要全世界照著自己的標準走,把一切外部批評都當成“敵對勢力”。這種態度完全是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在作祟,把自尊全寄託在“民族偉大敘事”裡,而不是理性討論和自我反省。
說實話,這種口號式批判不是基於邏輯或事實,只是情緒上的發洩和身份認同的宣洩。很多人內心有一種無力感,於是只好抱團取暖,把複雜的社會現象或個人困惑都簡化成「敵我」、「對錯」這種二元對立。就像回音室一樣,越喊越極端,完全失去理智與邏輯,只剩下情緒與仇恨。
心理學上,這叫做集體認同焦慮(collective identity anxiety),本質是不安全,才會如此激進,只能靠誇大敵人、否定他人來營造自我的存在感。這種思維最終只會造成更多對立和誤解,無法真正解決任何問題。 | 2025-09-07 12:32:43 |
| 21 |  | 新加坡人真的應該放鞭炮慶祝——大陸遊客說新加坡又貴又熱,服務態度還最差!感恩~阿彌陀佛,一路好走不送!
現在他們都跑去馬來西亞、台灣、金門“冒險”了。
新加坡真的是“超級不好”,乾淨、治安太好、商場太多,連一杯咖啡都比海南貴。他們說得對啦,拜託別來新加坡,去台灣金門吧!
那邊有最“熱情”的服務,還能感受“涼爽”的島嶼之風,保證體驗更“原汁原味”的海外生活。
新加坡沒你,真的沒問題啦!感謝老天,現在中國大陸遊客嫌棄新加坡! | 2025-09-07 12:30:26 |
| 22 |  | 請不要再拍這種影片了。你這樣只是把中國大陸遊客的不良行為展示給全世界的YouTube觀眾看,這對「中國形象」很不好。這些事情本來就應該一直留在國內、抖音和那些封閉的社交平台裡,讓大陸網民自己慢慢消化。讓這些習慣和行為繼續傳播下去,延續個一百年也無妨——這正是自然演化的過程。等到哪一天,大陸人演化成與世界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一種「新人類」,你我都會見證歷史啊。 | 2025-09-14 22:40:34 |
| 23 |  | 我真心希望中國大陸遊客能繼續「侵略」日本,既然這麼討厭日本,就多去點,多抱怨、多搞亂好了。不要來馬來西亞,也拜託不要來新加坡,我們真的不需要你們這種動不動就覺得自己是「上帝」的顧客。要嫌棄、日本請你們多嫌棄一點,繼續留在那邊自己折騰吧。 | 2025-09-17 23:04:04 |
| 24 |  | 義大利應該修改入境簽證規定,明確區分「安卓人」和「蘋果人」。凡是在義大利官網上使用蘋果IOS系統註冊的旅客,可以直接享有免簽待遇,無需申請即可入境;而使用任何安卓手機註冊的旅客,則必須按照一般流程申請旅遊簽證,經過審查後方可入境。
這樣一來,不僅能有效過濾那些不守規矩、素質較低的中國大陸遊客,也符合義大利政府希望推動高端消費、提升旅遊品質的目標。畢竟蘋果用戶在中國一般收入較高,消費能力也強,更契合義大利定位的優質旅客。 | 2025-10-16 19:55:42 |
| 25 |  | 中國大陸人的思維真的很奇怪,常常跟台灣人或新加坡人說:「你有本事的話,就不要用我們的漢字。」我始終搞不懂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優越感,是不是認為漢字屬於中國,只要台灣人、新加坡人不向中國低頭,就不准用漢字打字?那如果台灣和新加坡還是繼續用漢字,又怎樣?他們會怎樣?
同樣地,如果台灣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那又怎樣?是不是要一直堅持台灣人就是中國人?
他們還很不喜歡新加坡人以英語為母語,認為新加坡是英國前殖民地。但香港政府也用英語來處理普通法事務吧?結果又說,如果新加坡人「有本事」,就不要用漢語。但新加坡人用英語時,大陸人又聽不懂。這種自我矛盾和優越感,真令人費解。 | 2025-10-16 19:06:10 |
| 26 |  | 我是台灣人,我接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樣應該讓所有中國大陸的同胞都滿意了吧。 | 2025-10-22 22:15:01 |
| 27 |  | 這才剛看完影片的開頭,已經覺得那位中國大陸女子的說話方式非常粗魯、不文雅。奇怪的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大陸網友會覺得這種說話和表現很有趣,甚至贊同?對我們這些海外華人而言,她的言談舉止早已給人很差的印象,不需要後面內容來證明她缺乏教養。 | 2025-10-24 22:44:37 |
| 28 |  | 如果台灣綠營強調「台灣自1949年事實上已經獨立」,那為什麼中華民國憲法至今仍然保有「大陸地區」的架構?
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設計時是面向整個中國(包含大陸、台灣、外蒙古等),結構中如國大代表、立委選區均涵蓋全中國。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台灣後,憲法架構沒立即實質改變,大陸地區代表繼續名義上「代表大陸」,形同憑空存在。
直到1991年第一次憲法增修條文(Additional Articles),將大陸地區明文劃分出來,「自由地區」(即台澎金馬)才享有完整政治權利,大陸地區則實際上視為境外,但憲法文字上稱為「大陸地區」。
1992年第二次增修條文繼續限定選舉、政治運作範圍,國會代表僅由「自由地區」民眾選出。
憲法未根本修正「一個中國」架構,是歷史與主權意識妥協的產物。事實上運作儼然是「台灣地區本位」,但法理上大陸依舊名存於憲法條文中,成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特殊現象,這也是台灣「事實獨立、法理未決」的本質根源。 | 2025-10-28 23:13:54 |
| 29 |  | 台灣在1991年進行憲法增修條文,才結束了“萬年國會”,讓選舉僅限於台澎金馬地區。但至今不論憲法還是《兩岸條例》,都仍保留“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分別,而且憲法文本仍主張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領土,只是實際上被擱置。既然如此,台灣自己都還沒把憲法修正得明明白白,要求其它國家一定要用台灣期待的標準解讀台灣地位,真的說不過去。 | 2025-10-28 23:17:33 |
| 30 |  | 台灣在1991年進行憲法增修條文,才結束了“萬年國會”,讓選舉僅限於台澎金馬地區。但至今不論憲法還是《兩岸條例》,都仍保留“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分別,而且憲法文本仍主張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領土,只是實際上被擱置。既然如此,台灣自己都還沒把憲法修正得明明白白,要求其它國家一定要用台灣期待的標準解讀台灣地位,真的說不過去。 | 2025-10-28 23:18:02 |
| 31 |  | 最近看到新加坡國會的辯論,雖然我的英文不太好,但我仍然能看出其西敏寺式程序傳統,辯論有秩序,即使有分歧也很有規矩。相比之下,台灣的立法院簡直像娛樂節目,所以台灣人投票時更喜歡選擇那些有娛樂效果、表現鮮明的人物,反正納稅的錢至少能換來一些趣味。 | 2025-11-06 15:47:25 |
| 32 |  | 敬請協助翻譯這些中文影片內容為馬來語,讓馬來西亞的店主們能夠了解中國大陸遊客當中一些人的不禮貌與無理行為。這有助於讓本地員工更有針對性地培訓和應對相關情況,保護店家和員工的利益,提升服務安全與品質。
請協助分享,務必讓更多馬來西亞商家知道如何防範與應對部分中國旅客的不當行徑。 | 2025-11-12 23:2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