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神派大星 的留言

留言時間

留言頻道

  1.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3 影片有留言,共 3 則與回應 0 則
  2. BBC News 中文 1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0 則
  3. 錫蘭Ceylan 1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0 則

留言標籤

  1. 泛綠 有 3 則留言


排名影片內容時間
1額 台灣也是一樣耶 至少7年級生是這樣 學習的過程就是想辦法猜到老師心中的正確答案 或是社會期待你的正確答案 別說中小義務教育 到大學 研究所 依舊是 甚至到工作 你的答案不管對不對 有沒有意義 只要不是跟上司相同或雷同就是錯的 so funny 還是在研發單位呢 正確答案除了賺錢以外 還需要符合政治需求 雖然我覺得在國外也一樣 就像是川普底下只要有誰沒有認同川普 立馬就會被幹掉 類似的階級政治需求 而你要馬有能力就換碗飯吃要馬就帶好面具甚至催眠自己 就像台灣常常換了一個領導人 底下的政府機關也會完整的換一個立場 就算那些基層人員都沒變 大家不僅要會專業還要擅長當個稱職的演員 可能華人世界還是比較嚴重一點 而且年紀越大就越嚴重 至少這表示這問題有持續在改善吧?2025-05-05 03:11:47
2是那個O的太陽眼鏡 那是90年代男人的夢想 好懷念阿 在屁孩眼裡猶如LV般耀眼 離題了 藝人的話 要看利用其演藝影響力犯罪的程度有多高 也要看犯罪程度 不是什麼程度都一律取消 也要符合比例原則 也不該一罪多罰 如果關聯性高 那要演藝內容要盡可能取消 也不得復職 當然也還是得看後續加害者與被害者的狀況而定 如果關聯性低 那演藝內容 可能視程度取消 類似不得公眾撥放 僅供學術研究 或是 在其內容加註警語 復職可能要考慮其演藝內容貢獻度 不可替代度 及事後態度為何 考慮到有些貢獻如果被取消 對後世的損失可能比益處更多 影片的例子 他的影片後世本來也不會看 取消也無妨 但他的創新想法表演技巧後世還是可以學習 只要不以他為名即可 也不必通通取消 假如 貝多芬被發現當年犯罪 是不是以後都不該聽他的音樂了呢 我想可能改設為基金會 可能營利所得作為防制犯罪與補償受害者用 公開撥放可能需要管制 例如60年不公開撥放 或是受害者在世時不得撥放 避免受害者二次傷害 取消他們的工作 可能對社會利大於弊 如果是愛因斯坦 賈伯斯呢 電晶體之父呢 如果能夠畏罪補償社會 那應該是最兩全其美 還是你能想像你現在還用智障手機 沒有電腦網際網路的世界 雖然說也沒這麼嚴重 還有其他專業者 可能世界就落後個幾年或幾十年吧 然後取消歸取消 取消並不是讓這個人社會死亡 經濟死亡 要譴責與改善的是行為 不全是那個人 那個人也跟其他人一樣 只是他剛好有那需求有那環境所以犯罪了 他就只是個人 把這些元素換到別人身上 一個不會發生 一百個例子下去總有人會行差踏錯 所以先進國家才是用矯正不是用懲罰 因為他們懂這個社會學道理 但台灣還不行 以社會健康來說 壞人也是人 也該好好活下去 為錯誤負責 作為社會改進的榜樣 是名人也可以 以其影響力 對防治盡其功用 比把他殺死還要有幫助 例如鄭潔 死刑後沒有研究對象了 現在大家也都忘記他了 至少也讓學界把他的犯罪成因研究清楚再殺不遲 然後每隔一陣子就提醒社會怎麼預防這樣的人產生 以為殺了一個人問題就都解決了 天下太平了嗎 就沒人仿效了嗎 如果法律把他逼到走投無路 那他變成陳進興 變成賓拉登 不也是取消文化產生的副作用 事情不能都只想得這麼單純 犯罪不是只有被害者跟加害者而已 所有行為都是人的天性在環境與機率碰撞下的產物 其實本來是沒有好與壞的 名人犯罪的影響力 除了造成被害人 也造成這個事件受到關注 如果今天是一個路人犯罪 那可能也無法造成社會共鳴 名人犯罪有其壞處 也有其益處 然後名人與其他人也該同罪 不是因為他是名人就法律前不平等 他社會責任更多也沒錯 然後上面的益處也回應了其責任 一般人犯罪未必會丟工作 未必會社會死亡 但名人犯罪多半會丟工作 這也是需要考慮公平性的地方 然後為啥 徐志摩 胡適 蔣渭水 孫中山 蔣經國也是 這些渣人 都可以放在課本裡 都不用警語 犯罪產物孩被捧成台北市長了呢 雖然後代是無辜的 但那些捧的人是不是也有問題 不過也是要考慮當年的時空背景 不是都用後來的標準審視 這並不公平 有很多面相可以思考的 就我都不是相關領域都能想這麼多 相信學界還有更多研究吧 問題重點絕對不是在取消不取消2025-05-12 03:03:09
3給一下不同的觀點 也就是後續改善的方向 今天出現庇護島問題 其實都不是設計不良 是根本沒有進行設計 是在凸顯官僚體制的問題 但多數人根本沒意識到這點 這要分成 1 立法 法案出來時 只出了短短幾個法條 如何施作 那些環境適合 那些不適合 根本沒有進行任何別說專業分析 連常理的評估都完全沒有做 這凸顯 立法時 台灣根本沒有任何團隊 對於這個法條與適用環境 台灣各地原有道路設計 進行可行性評估 只有魯莽照抄外國法條 細節一無所知 結果 0 2 主管機關 主管機關也沒有對於 法條的細節不足 對立法機關進行反饋 組織起完善法條 執行細則的 設計評估 設計審核 需要設立哪些組織來進行 甚至可行性 適用性 評估也可以在此階段進行 發包學界或民團進行設計與建議的合作 結果也是0 3 地方單位 層級又更低 專業度更低了 決策權又更低 但實際上在這層才開始進行 上面所有問題的初階規劃 上面什麼都沒說 該怎麼做不知道 什麼情況 完全不知道 所以導致各地方做出來都不一樣 成功率也不同 完善度也不同 普及度也不同 等於小小一個台灣每個縣市都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哪些地方 先試行 評估成效 那些地方是重點設置區 哪些地方的道路現況可能放置上會出問題 需要往上層回報 或是 尋求意見 結果還是0 然後百花齊放 各種妖魔鬼怪出現 當然也看得到哪個地方單位做得比較好 但依舊沒有向上進行改善建議 每次都要等到百姓沸騰才往上改一層 4 再到工程發包單位 這邊我就不知道工程單位到底有收到多少細節的設計規劃了 還是給工程單位自由發揮 工程單位有沒有回饋施作上的問題 不然怎麼會做出這些反智的物件 整個階段下來 裡面經過何止幾千幾萬個博士碩士 更別說台灣每個人都大學生 好像都沒有人發現有問題需要向上回報 基礎設計 跟問題建議 統合問題 提出解決辦法 重行組織權責 然後才施工 或是哪些地方 先施工 然後就全面開工了? 請問大家怎麼都沒發覺有夠好笑 台灣歡慶百年了 這三小智障體制阿 好像小學生班會能弄出來的組織結構似的 這麼多交通問題 為啥炒這麼久又擱置這麼久 都0進度 台灣還是世界交通死亡榜首 全部都是同樣一個問題 規劃 評估 設計 回報 檢討 改組 的機制完全是0的問題啊啊啊 市面上有哪間公司像台灣行政結構這麼智障的 應該上層做的全部推到地方單位做 地方也不敢向上檢討 上頭只會喊一個口令 然後後面一層推一層 最底層無頭蒼蠅亂飛 上面領最多的薪水 做最少的事 (因為搞關係的事超級多超級忙 下層忙到死 最後裝死是最佳解 當然這跟整個政治體系 靠關係 靠酬庸 無視專業 上面牽下面 從最高層一連模仿到底層 導致大家只想搞關係 只想完成 只想依法 只想避責 只會開罰 當然就會產生這個體制 無視專業 只管關係跟錢 找了一條龍的白痴組成 就算有一個天才也會被排擠 而不是能力最強的在最上面 然後依序向指派 下層回饋提拔 反正亂源是啥大家都知道 改不了就是繼續爛下去 目前問題源頭就出在民主的多數決 因為最大者全拿 造就二選一 不會有三 連鎖發展導致制衡機制出問題 美國也一樣2025-05-21 03:03:44
4討論家長的部分也太少了吧 學生霸凌老師確實不容易 但家長就很容易 學生會攻擊老師 也跟家長對老師的態度很有關係 就算我處於上個世代 學生還是有能力霸凌老師的 通常用同學輿論或是黑道背景 別說老師 教官都不一定擋得住 但還是屬於少數 且國中以上才較有可能 教官的確在高中還是蠻重要的 不然就是要駐警 在比較底層的高中職 老師對於學生已處於下位 稍有不順學生的意 很可能就會受到圍攻 自己覺得社會氣氛對老師態度 才是最主要的問題 家長對老師的態度會連帶到小孩對老師的態度 其實跟體罰沒什麼關係 雖然體罰仍然是弊大於利的 約束不一定靠體罰 以前光連絡家長對於學生就有很強大的約束力了 因為社會氛圍是非常尊敬推崇老師的 這其實跟蔣中正的崇文也有關 爸媽會優先相信老師 當然小孩就更弱勢 老師提罰完回家還要體罰一次 這時候的確是老師地位過度高 現代爸媽都不把老師當回事的狀態 當然家庭環境影響下 學生的內心也會對老師的地位也會變很多 老師別說是上位者可能地位比同學更低 同學朋友還可能是未來的潛在人脈 老師什麼都不是 只有保母的地位 現在就算最好的狀況 學校挺老師 那也只是學生轉學 毫無教育意義 家長也毫無共同成長的意義 以前大家都低學歷的時代 老師是幫忙學生取得文憑的腳色 現在人人都大學 大學以下的老師反而變成 如果學生稍有表現不好 反而被怪罪成 無法追上其他人 或是 幫倒忙的對象 然後又經過年經改革 很多家長對於老師也可能被洗腦成國家財政的吸血蟲 真的是飛得越高摔得越低 現在可能最低點了 剛好在世代交替 這個反轉得程度有點太大了 有點矯枉過正 還有幾個原因 1. 前一個世代權力過大的那個時代 當年的學生剛好是現在的家長 對於當年的老師的印象 也會影響小孩對老師的態度 可能更多會先懷疑檢討老師 連帶小孩也會跟著不信任老師 2. 以前老師相對於其他職業 確實知識程度遠遠高於其他職業 例如農業時代 加工出口時代 現在家長的教育程度可能一半都高過老師了 尊敬與信任的程度當然就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3. 現代文憑與工作脫鉤度也日趨嚴重 因為就職更多元 早就不是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態度 可能更多是托兒 多過於希冀老師能提供更好的知識教育 4. 自我意識抬頭的社會氛圍 在團體生活中更注重個人自由權力多元 但也會更缺乏團體生活社會和諧的意義 家長更注重自我 也會帶給小孩更多的自我意識 導致不只老師 對於其他同學 甚至學校 也會變得更不願意配合 以前是異類會被霸凌 現在是奇行種霸凌所有人 5. 然後抄半套的多元 給學生過多自由的空間 對老師反而是更狹窄的空間 什麼都不敢說是對的 多元應該是老師多元教法 而不是學生自我認定學習方式 雖然也可以但給於是當時間空間發揮即可 而不是過度自由 以前是大家害怕提問打斷老師上課 現在是學生隨時在課堂亂噴2025-05-31 05:25:07
5所以到底有沒有足夠證據指向他有問題 不然有種私刑正義的感覺 因為大眾的刻板印象 為了維持形象而犧牲了某個親人 雖然我是猜 家人知道 他曾經有亂來 但是他現在安守本分 所以勉強扛住壓力不主動開刀 但過了這麼久 民眾仍不能平息怒火 也只好做了2025-11-02 06: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