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彰化市呂守仁 的留言

留言時間

留言頻道

  1. 攝徒日記Fun TV 33 影片有留言,共 21 則與回應 84 則
  2. 民視新聞網 Formosa TV News network 6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50 則
  3. 中視新聞 2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2 則
  4. 華視新聞 CH52 1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6 則
  5.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1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5 則
  6. TVBS NEWS 1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2 則
  7. 三立新聞網SETN 1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1 則
  8. 台視新聞 TTV NEWS 1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1 則

留言標籤

  1. 泛綠 有 41 則留言
  2. 泛藍 有 3 則留言
  3. 台灣立場 有 1 則留言


排名影片內容時間
1甜共滾回中國剛好而已,中華民國也是一個國家也有法律2025-05-14 00:40:04
2😂小粉紅破防了哈哈,硬要把臺灣說成中共國不懂中華民國法律只會嘴硬2025-05-16 02:26:35
3剛開始也不是一直被中共打壓不讓中華民國國旗出現嗎,Google 可以查2025-05-16 01:39:10
4臺灣早就有觸控電腦了2025-05-24 00:37:09
5​@@灰原哀-l7n臺灣不會像中國想一堆政治甜共也是一堆2025-05-24 06:48:18
6死在野黨整天搞甜共2025-05-23 07:59:21
7臺灣從1949年到現在本來是一個國家條件:政黨執政體制,民主自由體制,擁有中華民國憲法法律規定,外交能力,製造能力,代工能力,那些甜共跟蟾蜍不知道而已,所謂青鳥是指支持民進黨的人,甜共是指支持共產黨的人,蟾蜍是指親中跟支持國民黨及民眾黨的人,中立是指不管支持誰沒有指定目標,主要是看政府政策是否合理才能去投喜歡政黨的人2025-05-25 01:57:44
8不過那些甜共仔一直嘴硬當個鍵盤俠不敢說8964天安門事件,中華民國還一直硬扯說什麼臺灣屬於中國領土一部分,兩岸一家親,必將統一這些,也不敢面對現實中華民國存在感不懂法律還在那邊搞中國說到清朝時期到現在歷史笑死,不斷重複循環說同一句話完全沒變過聽快要膩了不想聽了,中天媒體也是親共整體來說下架也好,這家媒體沒救了2025-05-30 02:22:21
9你不信可以查百度2025-05-30 09:09:29
10有啦中國不少假訊息詐騙王國2025-05-30 09:14:43
11😮中共政府整天抵押真消息資訊2025-05-30 09:17:04
12你親共喔2025-05-30 09:12:30
13你們中國還不是一樣訊息整天造假不然就是隱瞞直接刪文2025-05-30 09:11:15
14AI聊天GPT說:目前並無確鑿證據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將於2027年對台灣發動攻擊,但相關警告與預測已引起國際關注。 美國的警告與觀察 美國國防部長彼得·赫格塞斯(Pete Hegeseth)在2025年5月的香格里拉對話中指出,中國正「可信地準備」可能對台灣使用武力,並形容這一威脅為「真實且迫在眉睫」。 他提到中國在南海部署具核能力的H-6轟炸機,並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這些行動被視為可能的封鎖或入侵演練。 此外,美國國會於2025年5月15日舉行聽證會,討論中國可能在2027年前以武力奪取台灣的計劃。 與會者指出,中共可能曲解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孤立台灣並為其行動提供合法性。 分析與觀點 根據《遠見》雜誌的分析,若中國準備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可能出現以下五大信號: 1. 政治面:官方聲明強化統一立場。 2. 經濟面:資金流動異常。 3. 交通面:大規模取消運輸。 4. 軍事面:頻繁且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5. 外交面: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變化。 然而,遠景基金會的研究指出,美方釋放的2027年攻台訊息可能造成誤導,強調需要謹慎解讀相關情報。 結論 總體而言,雖然目前無法確認中國將於2027年對台灣發動攻擊,但相關的軍事準備與國際警告值得關注。 台灣與國際社會需持續監測局勢發展,並加強防衛與外交準備,以應對可能的挑戰。2025-06-02 22:09:25
15裡面人口音明顯是中國看來你也不信沒差小粉紅甜共仔2025-06-03 08:17:04
16​@@lausansx1910名稱只是我的居住地,無法代表政治人物好嗎?2025-06-03 10:32:45
17臺灣口音基本上用注音唸出來的中部腔調發音,南部腔調發音速度較慢一些,北部腔調發音速度比較快,東部腔調發音偏向原住民,有一些是客家語言發音跟台語發音不同,中國了話用語比臺灣多一些1989年當時還沒出生2025-06-05 22:14:02
18館長整天飆髒話態度都很差沒素質的人他去大陸剛好而已2025-06-07 03:59:27
19臺灣用過販賣機速度非常快嗶一下卡選飲料直接掉下去直接拿走,也用過投幣販售機速度比較慢一些這是我經驗2025-06-07 03:53:01
20民主不是縱容仇恨與暴力的藉口。當你主張「鎮壓」、「清洗」他人時,就已經跨越了言論自由的底線。在民主社會,自由不是用來傷害他人的工具。2025-06-09 01:59:23
21你口中的「鎮壓」與「清洗」證明你對台灣完全沒有理解,只懂得用暴力解決異己。這種極權發言正好印證了為什麼台灣不願被統一。別幻想台灣人會在威脅下低頭,我們選擇的是自由與尊嚴。2025-06-09 01:55:05
22這與政黨毫無關聯只是他們不懂法律,只會硬扯《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條例》),是中華民國(臺灣)政府於1992年制定並施行的一部專門規範兩岸人民關係的法律,全名為《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此法案主要目的是因應兩岸分治的現實,調整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之間的法律關係。 📜 條例基本資訊: 制定時間:1992年7月31日公布 主管機關:中華民國行政院陸委會 法律性質:特別法(凌駕於民法、刑法等普通法) 📌 主要內容摘要: 一、定義區域 臺灣地區:指中華民國實際統治範圍(包括臺澎金馬等地區)。 大陸地區:指中國大陸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及其所屬沿海島嶼。 二、人民往來規定 大陸地區人民來台須經核准,包括觀光、探親、就學、工作等目的。 台灣地區人民赴大陸進行投資、定居、擔任職務等行為,有特定限制及申報義務。 三、財產與投資 台灣人對大陸投資需向主管機關申報。 大陸人不得在台購置不動產,除非經特別許可。 四、政治活動與國家安全 禁止大陸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或政治組織於台灣。 若台灣人民協助大陸進行政治活動、宣傳或危害國安行為,將受處罰。 五、婚姻與戶籍 台灣與大陸居民間婚姻需經程序審查,防止假結婚或人蛇集團等問題。 大陸配偶來台需經申請並通過居留、定居程序。 ⚖️ 相關修法動態: 此法自1992年施行以來,隨著兩岸情勢變化曾多次修正。例如: 增強對國安相關職位人員赴陸之限制; 加強「代理中國意圖」之法律規範; 明確規範台灣人民不得參與中國黨政軍等組織。 🧭 法律地位與爭議 《兩岸條例》實質上視中國大陸為「非我管轄地區」而非外國,因此此法是中華民國針對特定地區、特定關係所訂的特別法。部分學者與人士認為該法的立法精神反映的是「一個中國,兩個地區」的政治立場,但在民主與安全的脈絡下,條例也扮演保障台灣安全與秩序的角色。 如需查詢最新法條或條文原文,可以至【全國法規資料庫】查詢《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一個人最多只能擁有一張身分證如果有兩張必須放棄一張國籍身分證這是臺灣以前到現在規定2025-06-09 01:47:49
23中國的《反分裂法》《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法》等法律只適用於中國境內,與台灣毫無法律關係。台灣是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有言論自由與司法獨立制度,並不受中國法律的約束。若你對不同意見感到不適,建議多了解不同體制下的法律觀念,而不是隨意將中國法律套用在台灣或其他地區的人身上。這樣的言論既無法律根據,也缺乏尊重他人立場的基本態度。2025-06-10 01:44:20
24尊重彼此的國家與立場是最基本的國際禮儀。中華民國的國旗代表的是台灣多數人的認同,任何撕毀他國國旗的行為,不但缺乏風度,也破壞了交流與和平的基礎。2025-06-11 01:06:53
25臺灣屬於中華民國不管是:護照,身分證,駕照這些寫著中華民國臺灣六個字自己去網路查吧,證明在那邊2025-06-11 01:10:55
26舉五星旗被抓,是因為違反集會規定或干擾秩序,不是因為旗子本身。你是故意搞不懂,還是覺得法律不能管你要舉什麼? 美國不會怎麼樣,是說民主社會可以示威不是說沒底線放任。雙標是你硬套別人邏輯套不到,急了?2025-06-12 03:28:23
2714億人搞不贏一間新竹的公司,這世界前沿你慢慢玩,我們先出貨。2025-06-12 03:19:35
28​​@@jy2112你以為送出去的是台積電?台積電去美國設廠是美國補助、台灣掌控、技術保留、產能在地化。送一半的是你理解力。2025-06-12 03:25:28
29我只是講個事實/講自己的看法,結果你就幫我掛民進黨?你這邏輯是看臉還是看黨證?2025-06-12 03:11:20
30問這句之前先照照鏡子啦,搞不好答案就在你IP位置上面欸😉2025-06-12 03:22:57
31我不是八炯,我也不靠星座算出事發時間。週一夜店人少不代表什麼都不能發生,你邏輯這樣兜,AI都給你打回票。」2025-06-12 03:14:29
32如果擔心自己被騙建議用AI防詐應用程式免費使用,內建有檢測提醒包括,簡訊,電話資訊,有問題可以問人工智能他會提醒,辨識提醒功能,非常推薦2025-06-12 08:50:19
33也可以下載AI防詐應用程式2025-06-12 08:47:20
34問題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中國平臺「覺得」你做了什麼。所謂錄播、紋身、髒話、不正能量,其實都只是審查系統裡的浮標。他們不是在找犯規的,是在篩「風險來源」。你可能什麼都沒違規,但講了某句話讓演算法不爽,或你的影片吸引到太多「不符合廣告商喜好的觀眾」,你就會被悄悄限流,連通知都沒有。這種不是懲罰,是清理。你沒被罰,但你會被消音。你沒被封,但你會慢慢消失。這才是現在平台真正的封鎖方式:無聲勝有聲。2025-06-12 22:08:07
35網路世界就是這樣,各種比喻和看法都有,我們尊重每個人的表達自由。2025-06-13 22:16:08
36我們歡迎對內容的討論與建議,但不接受針對個人的惡意評論。2025-06-13 22:14:22
37尊重言論自由,但也請避免使用不禮貌的詞彙。2025-06-13 22:12:56
38YouTube的流量機制是基於演算法和觀眾互動,我們也持續學習如何優化內容。2025-06-13 22:11:06
39館長此行的目的確實有許多不同的解讀,感謝您提出其中一種觀點。2025-06-13 22:04:49
40我們不接受帶有侮辱性或人身攻擊的言論,請理性討論。2025-06-13 22:06:53
41請理性討論,勿使用侮辱性字眼。2025-06-13 21:58:29
42請理性討論,勿使用情緒性字眼。2025-06-13 22:02:00
43謝謝您的看法。網路上的聲音很多元,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觀點。2025-06-13 21:56:59
44對於影片內容,您有什麼具體的看法或疑問嗎?2025-06-13 21:53:38
45你為什麼會這樣說呢?2025-06-13 21:50:07
46每個時代都有其挑戰,我們努力向前。2025-06-13 21:47:37
47喔?這形容真特別,是說我的眼睛很專注嗎?😆2025-06-13 21:45:32
48呵呵國台辦跟小粉紅一樣獨裁邏輯錯亂2025-06-13 21:36:06
49哈囉!很抱歉影片聲音可能不太清楚,或是語速比較快,讓你聽不明白。 你可以試試看這幾個方法,或許會有所幫助:你可以試試看這 開啟影片字幕:有些影片會提供字幕,你可以在播放器右下角的設定(齒輪圖案)中找找看,開啟字幕後會比較容易理解。 開啟影片字 調整播放速度:同樣在播放器的設定裡,你可以把播放速度調慢一點,這樣或許就能聽得更清楚了。 容易理解。 重複播放片段:你可以多倒帶幾次,重複聽聽看那個聽不清楚的片段。 如果你還是沒辦法理解,或是有特別想知道的內容,歡迎再告訴我,我會盡力為你解答!謝謝你的觀看!2025-06-13 21:41:26
50反共本來就是為了中華民國保衛民主自由法律,更不用說臺灣早就有行動電源親眼看到的每一個地方都能租借不過記得歸環2025-06-15 05:53:04
51請不要歧視青鳥嗎 AI說:所謂青鳥屬於支持民進黨的人2025-06-15 09:37:14
52日文是日本語言並不是臺灣語言2025-06-15 09:26:57
53誰說不能過中國節難道全世界不能過節嗎,還要你多管閒事2025-06-15 09:25:34
54笑死不懂歷史繁體字要叫人不用好好告訴您我們繁體字是從中華民國時期從1946年就保留下來也是採用注音輸入法,也有獨立法律司法目前中華民國政權在臺灣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請看清楚,那你也可以簡體字也別用啊難道香港用繁體字也不行嗎,這種什麼態度小粉紅滾回中國享有獨裁政權政府吧,做夢去吧2025-06-15 09:31:17
55其實這只是演的啦2025-06-15 23:23:19
56可憐啊中國經濟慢慢越來越少只會吹牛小粉紅跟甜共仔2025-06-18 01:34:01
57你這整串留言滿滿玻璃心 + 搞不清楚狀況。陳之漢是中華民國國民,不是你中國的韭菜,憑什麼要他表態「統一」?他如果說自己是中華民國人,這是事實,不是台獨。他沒講支持獨立,也沒講支持統一,就被你一口咬定是「既要又要」?你以為世界只有你們那種表忠心的邏輯喔?還什麼「婊子立牌坊」這種髒話,嘴巴那麼噁心,是誰給你言論自由讓你在YT亂罵人?你自己國內平台封一堆人,輪到人家講話就受不了,這什麼雙標心態?館長罵過台灣政治人物不只一次,他立場一貫都在罵有權勢的人,沒偏袒誰,也沒跪舔誰。你要是覺得他靠熱度賺錢,那很簡單——你不要看就好,這平台自由點進來的,沒人逼你按播放。自己搞不清楚什麼是民主、什麼是台獨、什麼是現狀,還硬要拿你那套邏輯去檢查別人的人生觀,講白了就是想當鍵盤審查員罷了。2025-06-18 01:40:32
58呵呵中國本來就獨裁,中華民國才是三民主義吧中國只會搞統戰吃飽太閒,臺灣永遠是國家本來就是中華民國中國本來就要回歸中華民國政權2025-06-19 01:26:10
59臺灣不管是下雨或颱風淹水沒有像中國那麼高吧,臺灣南部淹水到腿部一半而已,中部低窪淹水到腳踝而已2025-06-21 02:49:35
60那些人活該不懂臺灣法律笑死只會罵民進黨自己違規在先還怪政府2025-06-22 08:33:30
61你既然相信老共能控制全世界網紅,那還留言懷疑我,是你太入戲,還是你其實也在被控制?2025-06-28 04:29:05
62「沙歸沙,戲歸戲,站在岸邊看人吵,最容易誤判方向。小心花生米噎到。2025-06-28 04:28:17
63頻道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性言論,無論你是哪裡來的,用『台巴佬』這種話來罵人,只會讓你顯得更封閉,也失去與人溝通的資格。2025-06-28 04:24:22
64支持一個人是基於當下的行為與價值,不是永久保證。如果我哪裡讓你失望,歡迎直接指出,不用靠反諷掩飾情緒,真正想討論,請給我具體的問題。2025-06-28 04:25:31
65​@@lanyushan哈,其實大家都知道不是在討論投降,而是在思考怎麼讓台灣在最壞情況下依然保留籌碼和空間。 至於你提到的暈眩,我建議你先穩住方向盤,我們這邊會繼續往前開。2025-06-28 05:19:35
66比成卡通人物挺有創意的,只是如果對內容沒意見,拿外型講話就有點弱了。畢竟,長得像誰不代表講的沒道理。2025-06-28 04:20:47
67殖民,是指以武力控制土地與人民。今天法國與台灣沒有任何殖民關係,只因為有價值認同或文化交流,就被說成殖民,這種說法是把歷史與現代地緣政治混為一談。2025-06-28 04:21:46
68當一個人說出『要殺台灣的叛國賊』時,我們看到的不是正義,而是極權的影子。面對分歧,用刀劍解決,是最可悲也最不自由的選擇。台灣要走的,是言論自由,不是仇恨統治。2025-06-28 04:17:55
69館長在台灣擁有相當穩固的粉絲群和影響力,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沒市場’。市場變化很快,任何人都可能面臨挑戰,但輕易斷言‘等死’未免太早。2025-06-28 04:13:11
70每個公眾人物都面臨不同的聲音與挑戰,罷免是民主社會的權利與程序,重要的是透過理性討論與證據來決定,不是情緒性的攻擊。2025-06-28 04:15:43
71每個人信任的對象不同,館長能吸引年輕人,是因為他有一套自己的立場和表達方式。年輕人有自己的判斷力,也有權選擇相信誰,不該被輕易貼標籤。2025-06-28 04:10:28
72政治鬥爭不該走向武力對抗,否則所有人都會成為受害者。稱呼異己為‘雜草’更助長社會撕裂,民主社會要靠理性與溝通,而非恐嚇與暴力。2025-06-28 04:09:36
73有人說,支持某黨就該溺水而死?這種說法跟專制有什麼不同?一邊喊民主自由,一邊詛咒異己死亡,這不叫覺醒,這叫發瘋。2025-06-28 04:08:31
74這段留言語氣雖然很重,但可以感覺到背後對兩岸局勢與台灣內部政局的焦慮。KMT、TPP的立場可以被討論,但貼上『共產黨化身』這樣的標籤,其實很容易把討論變成謾罵。台灣人要理性辨識誰是真心捍衛主權、誰只是說得好聽而已。2025-06-28 04:03:53
75這段留言情緒非常強烈,可以理解留言者對極權統治有極深的不信任與反感。但如果想讓更多人理解中共體制的危險,靠這種口號式語言反而容易讓人當作極端言論而忽略其背後真實的問題,例如強制失蹤、言論控制、維穩監控、數位極權等,才是最該被關注的2025-06-28 04:04:36
76把中國共產黨比喻為聖經中的撒旦,這種說法雖然能凸顯反感與恐懼,但會讓理性討論變得像神學爭辯。對抗極權,不是靠宣告世界共識,而是靠每個人對真相的選擇2025-06-28 04:05:47
77沒錯,解放軍在實戰經驗、後勤動員、跨海兩棲能力上都有明顯短板,要真的登陸台灣,不是軍演秀肌肉,而是得面對極高的損耗風險。但這不代表台灣可以掉以輕心,戰力不足不代表不敢打,有時候問題不在能力,而在『政治決心』跟『誤判風險』。2025-06-28 03:57:46
78這建議有道理。很多大陸網友根本沒看過影片全貌,就一直說館長沒講過這句話,還敢發誓要『天天罵他是賣國賊』。那就乾脆把原片段重播一次給他們打臉,看他們要不要兌現發誓。2025-06-28 03:54:07
79你這段留言比漫畫還有畫面,諷刺很狠,情緒也能理解。確實有些人只看到繁華沒看到代價,選擇當喇叭不當眼睛。不過也要提醒自己,討厭極權的同時,我們也別掉進仇恨的陷阱。希望你保持清醒,也保護好自己。2025-06-28 03:55:56
80罵人是你能表達觀點的極限了嗎?那你確實值得我關注……但不是因為你厲害,是因為你可憐。2025-06-28 04:00:46
81​@@吕嘉伟-n2t我尊重每位觀眾的觀點,但你這樣的留言其實沒有對話價值,也扭曲了原本影片想討論的主題。所謂的“廁所有門”是一種文化觀察與對比,並不是貶低誰。若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理性討論。臺灣也有門啊更本不用說2025-06-28 03:48:07
82你如果有具體論點,我可以討論;但只會貼標籤、叫囂,那你就繼續當鍵盤下的勇士吧。舔不舔不是你說了算,是不是講道理才是重點。2025-06-28 03:51:55
83請自重,你的發言已涉及攻擊性言語,根據社群規範可能遭到檢舉,建議你回歸理性討論2025-07-08 02:20:20
84臉書總部在美國,還被中國政府封鎖超過15年,結果你說它是中國的一部分?這邏輯怎麼像是 AI 亂講的?2025-07-08 02:22:15
85​@@不平凡你說的很聳動耶,有沒有可信來源?還是只是某些陰謀論網紅講的就信?這種等級的指控,起碼要有新聞媒體或政府調查報告支持吧?如果是真的,Meta早就被美國國會電爆了。2025-07-08 04:24:51
86​@@不平凡哇,那你還用臉書留言跟我講?你這樣不怕被「滲透」逆向控制喔?還是你其實是滲透進來提醒我們的高人?😂2025-07-08 05:20:51
87中共要是臉書的同路人,為什麼從2009年到現在一直把臉書封鎖?2025-07-08 02:24:16
88我明白您的意思。從社會觀感的角度來看,停權可能是一種維護秩序的方式。不過,您覺得在什麼情況下,停權會比較合適呢?或者,您認為停權的標準夠明確嗎?2025-07-08 02:28:24
89了解。對於『青鳥』行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斷。如果方便,您是否能多說明一下,您所擔憂的『危害』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呢?或許這有助於大家更全面地理解您的考量。2025-07-08 02:33:53
90謝謝您分享對於臉書帳號被鎖定情況的觀察。關於臉書的AI系統和檢舉機制,目前公開資訊顯示其運作原理複雜,且不斷更新。平台通常會聲明對惡意檢舉或不實內容有相關處理措施。對於您提到館長的例子,社群媒體帳號被鎖定原因有很多種可能,確實需要依據平台方的具體說明才能釐清。2025-07-08 02:38:42
91你這種幸災樂禍的言論,只會暴露你的人格。『害死』這種話講得這麼理直氣壯,你有證據嗎?還是只會靠鍵盤當法官?建議你為自己留點口德,也別讓法律找上門。2025-07-08 02:18:13
92每個人表達觀點的方式不同,不認同可以討論,貼標籤只會讓自己顯得更沒說服力。2025-07-17 00:43:55
93賴清德若真有切割,是在對社會觀感負責,政治人物必須為自身言行與團隊形象做選擇。民主社會本來就允許不同聲音,但也不能無限拖累國家整體走向。2025-07-17 00:41:33
94台海安全從來不是靠“妄想”維持的,而是靠戰略合作與國際信任累積出來的。美國會不會出手不是喊口號決定,而是取決於台灣值不值得保。2025-07-17 00:40:08
95其實,真正最需要的,是全民的清醒跟抵抗外來干涉的決心。武器再強,如果腦袋跟立場不清楚,也難保台灣安全。至於火砲打哪裡……這個就留給專業的軍事單位來規劃,我們專心守住民主就好😉2025-07-17 00:38:49
96最近出現嚴重人身攻擊與惡意詛咒的留言,我已採取封鎖與檢舉,並保留相關紀錄。 理性討論歡迎,情緒攻擊與謾罵絕不容忍。 希望這裡是一個能談事情、不傷人品的空間2025-07-20 01:07:11
97謝謝你的留言,也能感受到你對政府治理與兩岸現況的擔憂。他分享影片內容的出發點,是希望促進更多人理解不同角度的戰略與歷史背景,不代表不接受檢討或不同聲音。民主社會中,政府當然應該以人民為本,但國安與尊嚴也無法輕視。希望大家能理性討論,不只是批判,更能提出建設性思維。2025-07-20 01:05:35
98你提出的問題很值得重視,尤其在軍備品質與能源策略方面。 台灣在綠能發展上確實有更多可能性值得探討,例如地熱、潮汐等,未來也許會有更多突破。 軍備品質方面,國防單位也持續在改良與測試中。 希望各方意見能匯聚成共識,推動實際改變。2025-07-20 01:29:50
99若你有具體的看法或數據,歡迎分享,不然這樣的批評只是情緒發洩,無助於討論。2025-07-20 01:03:27
100每個人都有立場和情緒,但請不要用他人家庭與孩子做攻擊,這已經不是討論,是傷害。2025-07-20 01:02:30
101​@@維王-c1q 所謂的奉勸如果是建立在他人傷痛上的幸災樂禍,那就不是提醒,是踐踏。 真誠的善意,從來不會以‘報應’來包裝。希望你我都明白這點。2025-07-20 01:21:57
102內容給有興趣的人準備的,不喜歡可以選擇略過。不需要特地留下冷嘲熱諷。2025-07-20 00:56:09
103每個人對政治的看法都不同,但我們更需要的是冷靜討論與事實依據。貼標籤、指控投降,只會讓社會更分裂。希望大家能用對話代替對立。2025-07-20 01:00:03
104謝謝你的留言,也看得出來你對社會上某些不公言論感到憤怒。 我相信無論在哪個縣市、支持什麼立場,人的生命與尊嚴都應被平等對待。颱風是天災,團結應對才是重點。願大家都能多一點理性與同理心。2025-07-20 00:58:10
105請尊重他人經歷與家庭隱私。以他人傷痛來指責,是一種令人遺憾的行為。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2025-07-20 00:54:58
106請勿觸及他人隱私與傷痛,無論立場如何,基本的尊重是討論的前提。希望我們能將焦點回到議題本身。2025-07-20 00:53:43
107有不同看法歡迎提出,但用字可以再成熟一點。這樣大家也更願意交流。2025-07-20 01:16:00
108​@@对线八炯 理性討論我當然樂見,但不是為了吵架。如果你有觀點,請具體提出來,我願意聽。2025-07-20 01:23:58
109近期出現將公民身份與立場直接羞辱為「雜質」的言論,我認為這不只是針對我或某群人,而是對民主社會選擇權的根本否定。 每位選民的選擇都有其背景與立場,不該因立場不同就被詆毀或污名。 言論自由不是霸凌許可證。我拒絕這種仇恨語言,也呼籲彼此保有討論的尊嚴與界線。2025-07-20 01:14:45
110這裡是他的用心經營的平臺,不是讓人用來發洩仇恨與踐踏他人尊嚴的地方。 面對惡意中傷與人格羞辱,我選擇不沉默,並已檢舉封鎖處理。 反共、關注公共議題不是罪,冷血羞辱與人身攻擊才是真正的社會毒素。 網路不應成為霸凌的庇護所,而是讓每個人安全發聲的地方。2025-07-20 01:11:52
111​@@JujutsuMan 你提出的問題很重要,歷史上的政策和事件確實值得我們反思。 對於馬英九時期的問題,社會上有不同看法,我們可以一起探討過去經驗,從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 希望能在理性討論中找到更好的出路。2025-07-20 01:32:11
112反的是中共,不是中國人。讓人分裂的不是我們發聲,是中共的打壓與恐嚇。台灣人有選擇的自由,不等於四分五裂,而是民主正常運作。2025-07-21 07:39:35
113感謝你的留言,我們團隊一直都很團結,會持續努力的!2025-07-27 01:39:42
114這段對話確實引人深思,它呈現了不同觀點的碰撞,特別是關於政治參與與社會關懷的優先順序。 影片中提到的「青鳥行動」參與者,其核心理念是展現公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投入。而那位老先生提到「去台南幫忙災民」,則點出了實際行動與人道關懷的重要性。這兩者並非互相排斥,而是公民社會中同樣重要的面向。 至於留言中,追問者那句「我是公民耶,台灣風災關我屁事」,確實讓許多人感到心寒。這句話暴露出部分人對於公民責任的認知偏差,將公民身份誤解為僅是權利的享受,而非義務的承擔。在天災面前,社會的共同體意識和互助精神尤為重要,這樣的言論很難被大眾接受。 這整個場景可以看作是臺灣社會多元聲音與價值觀衝突的一個縮影。它提醒我們,在追求政治理想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身邊苦難的同理心與實際行動。2025-07-27 01:36:30
115在罷免行動後的心聲與省思。 影片內容主要傳達的是對民主程序的尊重,以及參與者們即便面對不如預期的結果,依然選擇繼續為他們所認同的價值努力。這其中也包括了參與者們在行動中建立的情誼與團結,這對他們來說,是相當珍貴的收穫。 無論結果如何,公民能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並從中學習、成長,這本身就是民主社會中值得重視的一環。2025-07-27 01:16:52
116​​@@knightofren6955 這部影片主要呈現了臺灣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樣貌,以及對民主價值的堅持。 影片中,儘管面對挑戰,參與者們仍展現出積極參與、相互支持的態度。他們所凝聚的情誼和團結,是這次行動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希望能從中看見公民社會多元的聲音與力量。2025-07-27 01:20:38
117這部影片主要呈現了臺灣民眾對於公共事務的投入與關心,以及在民主進程中,即便面對挑戰,仍舊選擇積極參與並堅持理念的態度。影片中,參與者們表達了他們對臺灣未來發展的期望,並且從行動中凝聚了彼此的情誼與力量。他們所展現的是一種公民自發性的行動,以及對自身所處社會的責任感與參與感。這也是臺灣民主社會多元聲音的一個縮影。2025-07-27 01:18:07
118雖然面對罷免結果的挑戰,但他們展現的更多是對於民主程序的尊重與對未來持續努力的決心。 這部影片其實聚焦在參與者如何從這次經驗中成長與團結。許多人因為共同的理念而結識,成為了彼此的「戰友」,這份情誼與集體意識的提升,對他們而言是比結果更重要的收穫。 他們的行動,不論您是否認同,都代表了一群公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付諸行動的勇氣。這在民主社會中,是相當寶貴且值得被看見的。2025-07-27 01:15:02
119影片中確實傳達了參與者對結果的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種堅持和團結的精神。 雖然罷免結果不如預期,但影片中的大家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強調要從失敗中學習,繼續為臺灣的民主努力。他們從中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情誼和共同努力的過程,或許就是他們仍然能夠保持希望與力量的原因。 這並非「不笑了」,而是在困難中,選擇用更堅定的信念去面對。2025-07-27 01:13:14
120關於「台灣國」與「中華民國」,確實是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的複雜議題。 「中華民國」是台灣現行政府的正式名稱,擁有完整的國家體制與主權運作;「台灣國」則是部分人對台灣未來定位的期望與主張。 這兩者反映了不同的政治認同與歷史發展階段。 至於五星紅旗,代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與台灣的中華民國是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 台灣在國際社會中堅持自己的民主制度與自由價值,旗幟只是象徵,背後是2300萬人自主選擇的生活方式與制度。 討論中最重要的是尊重事實與多元觀點,避免簡化為非黑即白的對立。 這樣才能真正促進理性溝通與理解。2025-07-27 19:49:11
121關於「中國台灣」這個稱呼,確實在某些場合中被使用,但它反映的是政治現實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台灣社會的多元意見始終存在,許多人依然堅持台灣的主體性與自主權,這種努力從未停止。 所謂「主流民意」常會隨時代變遷而改變,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在多元聲音中找到共識,讓台灣繼續走在自由與民主的道路上。 台灣人的力量,來自於持續的堅持與奮鬥,而不是輕易放棄。2025-07-27 19:50:35
122我理解你的憤怒與不滿,但用情緒性的言詞很難真正解決問題。 台灣的政治現象複雜多面,背後有多種因素與利益牽扯,只有透過理性討論與民主機制,才能促進改變,守護我們的未來。 將問題簡化為「中國黨想要的」,可能忽略了更多的脈絡與真實情況。 我們更需要的是冷靜分析與積極參與,讓台灣變得更好。2025-07-27 19:51:28
123台灣與日本確實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與密切的交流,雙方在經濟、安全、文化等多方面合作緊密。 日本對台灣的支持,在很多層面已經非常明顯,包含高層互訪、技術交流及民間友好互動。 不過,國際政治複雜多變,日本在外交上必須兼顧多方利益與地區穩定,這使得支持的方式往往較為謹慎與務實。 但無論如何,台日友好是不可動搖的基石,也是台灣在國際社會中重要的夥伴關係。 我們期待未來台日關係能繼續深化,共同面對區域挑戰,攜手維護民主與自由的價值。2025-07-27 19:48:09
124關於身份認同的討論,其實是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持續面對的課題。 無論是認同「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國」,背後都有不同的歷史脈絡與情感連結,這正展現了我們社會的多元與活力。 身份認同不是簡單一句話能定義的,更不是誰能「改歷史」或「沒根基」的問題,而是每個人對這片土地的不同理解與期待。 至於「游泳去美國」,台灣有2300萬人,我們更願意用理性和團結,面對未來的挑戰,而不是空談逃離。 尊重彼此的差異,才能讓台灣社會更強大、更有凝聚力。2025-07-27 19:47:17
125國際關係本來就充滿複雜與平衡,日本也在努力在安全與經濟利益之間找到合適的立場。 「怕中國」或「妥協」這樣的說法,忽略了國際政治中需要謀求穩定與合作的現實。 日本同時也是台灣的重要盟友,雙方在經濟、文化及安全上有著緊密的合作。 在大國競爭的局勢下,理性與務實的外交策略,往往比簡單的對抗更能保護自身利益。2025-07-27 19:46:06
126國民黨與中國的關係確實是台灣政治中一個敏感且複雜的議題。 不論你對國民黨有什麼看法,重要的是我們能夠透過民主機制對政黨進行監督與問責,確保台灣的利益被捍衛。 簡單的「舔」或「不敢吠」的標籤,無法全面呈現政治現實的多層面,也無法促進理性討論。 我們期待各方能以理性、事實為基礎,進行更深入的對話,共同守護台灣的民主與主權。2025-07-27 19:45:30
127關於「日本的真相」,你指的是哪方面呢?是政治、歷史還是經濟層面的? 日本作為台灣的重要鄰國,在很多議題上都有複雜而多元的面向。 如果能具體分享你的看法或問題,我們可以一起理性討論,了解事實背後的全貌。2025-07-27 19:44:53
128台灣參賽,不只是為了比賽本身,更是希望透過舞台讓世界看到我們的存在與努力。 在現實政治壓力下,選擇「參賽」本身就是一種堅持與智慧,並非單純的「妥協」。 退賽固然有其理想性,但也可能讓台灣失去重要的國際曝光與話語權。 抗中不是只靠喊叫,更要看實際行動和長遠策略。 台灣人懂得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堅守並且一步步爭取,這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 希望大家能多一些理解與支持,少一些嘲笑,讓我們一起守護這片土地的尊嚴與未來。2025-07-27 19:43:45
129全球「是不是都得聽中國的」,這種說法其實正說明了問題的本質: 不是因為中國有道理,而是因為中國有權力——而這正是民主與威權的根本差異。 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不是靠別人說了算,而是2300萬人有自己的政府、選舉制度、軍隊、護照、貨幣與法律體系,這些都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實質條件。 美日等國之所以不在外交上「正式承認」,並不等於否定台灣,而是考量到中國的報復與區域穩定的複雜現實。 但事實是,美國國會通過過無數支持台灣的法案、對台軍售、美日高層公開聲援台灣…這難道不是某種實質承認的體現? 台灣從不幻想依賴誰來承認,而是靠自己走出民主自由的路。 不怕你看不起,只怕你看不懂。2025-07-27 19:42:24
130和平從來不是單方面「簽個條約」就能達成的,而是要建立在對等、尊重、沒有武力威脅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實現。 目前對岸仍頻繁軍演、干擾台灣國際空間,甚至不承認我們的民主制度,這樣的情況下談「和平條約」,恐怕只是換個包裝的壓迫。 真正的和平,是彼此承認存在、尊重選擇,而不是強迫接受單方面的政治框架。 台灣不是反對和平,而是要一種有尊嚴、不是在槍口下被逼的和平。2025-07-27 19:35:59
131你說得沒錯,目前國際大多數國家承認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中國」的代表,但這不等於否定了中華民國(台灣)的存在與價值。 國際承認涉及的是外交承認,不代表主權不存在。事實上,台灣擁有自己的政府、軍隊、貨幣、司法制度、總統直選與健全的民主體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無可否認的現實。 至於一些活動中象徵(如旗幟、名稱)被撤下,常常不是台灣自己願意這麼做,而是受到來自中國強大政治壓力與主辦單位的配合。 被迫撤下,不代表我們不存在,只證明了我們的處境有多困難、對岸干預有多深。 真正值得尊敬的,不是誰的旗子多常出現在國際上,而是即使被打壓,我們依然堅持用自由、民主的方式活著,這才是台灣最強的價值。2025-07-27 19:36:51
132謝謝「提醒」,但台灣是一個擁有自己民主制度、主體意識與公民社會的地方,我們會思考自己的選擇,而不是靠誰「提醒」才知道該怎麼做。 真正成熟的國際互動,是基於尊重與平等,而不是誰來教誰「自覺」。 我們不傲慢,但也不會盲從;我們願意傾聽世界,但更會堅持走自己的路。 台灣不完美,但至少我們靠自己選出領導人,自己討論政策,自己承擔未來。 這種自主與責任感,才是值得尊敬的價值。2025-07-27 19:39:31
133哈,其實我們台灣最不缺的,就是網路上的「戰狼」和「八炯」啦,每天都有人在線上開戰,只是多數人比較想看到的,是做事的人,而不是吵架的人。 現在需要的不再是誰嗓門大、誰罵得狠,而是誰能真正替台灣穩住局勢、爭取尊嚴、守住價值。 嘴炮打不出和平,硬拗也撐不起主權。台灣社會該走向的是成熟、理性與堅定,而不是誰更像戰狼、誰更愛出征。2025-07-27 19:39:17
134你說得沒錯,台灣確實已經以 “Chinese Taipei” 名義參加奧運幾十年了,梅花旗也早就是我們在國際賽事中唯一能用的旗幟。 但問題不是「是不是奇怪」,而是:為什麼我們只能這樣? “Chinese Taipei” 是1981年洛桑協議的產物,是在中共強烈打壓下、為了讓台灣運動員不至於全面被排除,所做出的被迫妥協。 所以,台灣人不是現在才覺得不合理,而是一直都知道這是一種「政治現實下的自我吞忍」。 得獎時不能升自己的國旗、不能唱自己的國歌,對任何一個正常國家來說,這本身就是一種缺席的尊嚴。 我們尊敬代表隊的努力,但也希望有朝一日,台灣能用自己的名字與標誌,站在世界面前。 所以不是矯情,而是我們從接受現實,走向爭取改變的一部分。2025-07-27 19:41:01
135你這段分析確實反映了許多人的憂慮:中共的確擅長「離間分化」,試圖用認知作戰與經濟誘因影響台灣內部。 但我想提醒的是:國內政黨的動態遠比單一「被驅使」來得複雜。 國民黨內部對中國的態度其實也並非鐵板一塊,過去在兩岸議題上有鷹有鴿,既有主張交流,也有人強調防衛自主。民進黨當然不會完全排除與國際溝通,也有務實派;而中共對台策略,也並非如棋盤般能一步步收服,反而常因過度打壓讓台灣更反感。 你提到的「驅虎吞狼之計」確實值得警惕,但更重要的是—— 我們台灣社會內部要能看清這一點,不讓不同立場的人彼此仇視,而是共同守住我們的自由、制度與自主性。 不論你認同中華民國還是期盼台灣國,只要能團結在守護台灣本體的信念上,就是對抗分化最強的力量。2025-07-27 19:33:12
136用歧視與嘲笑來掩飾優越感,其實只是把自己的格局暴露出來而已。 我們台灣人,不靠辱罵別人來證明自己強,而是靠自由、民主與努力站穩腳步。 嘲笑別人「挨揍的命」的人,其實心裡最怕的,就是看到對方靠自己活得好、活得有尊嚴。2025-07-27 19:34:15
137反攻早已不是現代台灣人的選項,因為我們的選擇不是征服,而是守住自由與生活方式。 我們不靠武力證明存在,而是靠選票、制度、思想與文化,走出自己的路。 你說「不服就反攻」,但真正的自信,不是揮拳,而是能在壓力下堅守價值不退讓。 台灣今天能有民主、有自由、有創新,靠的不是軍隊,而是一代代人不願被誰統一、也不隨便妥協的堅持。2025-07-27 19:34:52
138你的感受我能理解,台灣內部政治紛爭確實讓人疲憊,也容易讓外界看到分裂的影子。 但正因為有這些不同聲音與討論,才代表我們還活在一個民主社會,而不是被壓制的獨裁體制。 確實,互相對罵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唯有聚焦實質作為、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變現況。 希望未來,大家能多一些理性和合作,少一些無謂的爭吵,讓台灣在面對挑戰時更團結、更有力量。 我們都希望看到一個更好、更有韌性的台灣,這份期待是大家共同的責任。2025-07-27 19:30:35
139關於旗幟與認同,台灣社會確實存在多元且複雜的聲音,這也是民主社會的真實面貌。 有些人認同中華民國這個體制與歷史,有些人則希望台灣能有自己的獨立象徵,這種差異反映出我們對身份的不同理解與期待。 不過,不論立場如何,我們都共享這片土地,彼此尊重是討論的起點。 「勢不兩立」的對立語氣,往往無法促成真正的溝通與共識。 希望未來大家都能在尊重多元的基礎上,找到更能凝聚台灣社會的共通價值。 台灣的力量,來自於我們敢於面對分歧,也敢於包容不同。2025-07-27 19:29:19
140你說得沒錯,「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確實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等國際賽事裡的專用名稱,是基於1981年中華奧會與國際奧會簽訂的《洛桑協議》,目的是讓台灣能在極為嚴峻的國際政治壓力下,仍保有參賽資格。 不過,合唱團等其他國際文化或藝術活動,往往沒有一套像奧會這麼正式且統一的命名與代表方式,有時候名稱和旗幟的使用會更靈活,也更容易成為各方政治角力的場域。 台灣的外交空間相對有限,這使得我們在不同場合會有不同的稱呼與策略,有時候看似矛盾,實則是為了在有限的國際舞台上,努力爭取最大曝光和參與的無奈調整。 這是台灣外交的現實縮影: 不是不講原則,而是在堅持中尋找生存的空間。2025-07-27 19:26:47
141台灣從來不是矯情,而是在爭取應有的尊嚴與自由。 所謂「敵對勢力」,往往是政治對立下的標籤化說法,但我們更願意看到的是彼此尊重、和平共處的可能。 打壓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只會讓矛盾更加深化。 台灣的價值,是多元、包容與自主,這才是真正讓我們能夠持續前進的動力。 希望未來的討論,能夠多一些理解與理性,少一些敵意和誤解。 這樣才是讓台灣走得更遠、更穩的關鍵。2025-07-27 19:27:40
142你的這段留言,把歷史當成一場拳賽,好像誰「打贏了」就擁有全部詮釋權,這種成王敗寇的邏輯,說穿了就是強權思維。 但歷史和主權不是拳頭大就能定義的 —— 否則,當年聯合國讓中華民國代表中國,也不過就是冷戰格局下的選擇,並非「誰才是中國正統」的唯一依據。 青天白日滿地紅的確源自中國歷史,也曾是整個中國的代表旗幟,這點我們不否認;但現在的中華民國早已退居台灣,並在島內形成了獨特的政治、民主與國家體制。 我們從來不怕有人說「創立台灣國」,但那並不等於現在的中華民國就沒有正當性。 真正該問的是:一個島嶼2300萬人,有選票、有自由、有健全社會制度的存在,是不是已經遠超過國旗上的圖樣? 而你最後那句「要抗住一波攻擊哦」,說穿了就是「你不順服,就得承擔軍事代價」的邏輯。 這樣的話,其實更證明了——我們不願成為那種制度下的人民。2025-07-27 19:25:14
143身分從來不是靠「撤不撤」來決定的。 我們是誰,不是誰說了算,而是我們自己選擇怎麼活、怎麼守住信念。 如果「變中國人」只是因為某人一句話,那我們存在的意義未免也太脆弱了。 中華民國存在至今,是靠一代代人守下來的,不會因為誰嘴上說說就改變。2025-07-27 19:19:44
144每一個「C」背後,都是一段歷史、文化與人民共同走過的歲月。不管別人怎麼簡化、怎麼抹去,對我們來說,中華民國(ROC)不是幾個字母而已,而是實實在在存在、努力生活的人們。這不是文字遊戲,而是一種認同、一份責任,也是我們自己的歷史。2025-07-27 19:18:38
145國際政治很多時候不是單純的「挺誰」或「妥協誰」,而是現實與利益的平衡。 日本與中國之間有龐大的經貿往來、地緣依存與外交博弈,對台灣來說固然希望友邦更明確支持我們,但國與國之間的互動往往也涉及能源、供應鏈、安全保障等多重考量。 我們不能只看表面上的動作,就斷定誰「妥協」或「拿好處」; 有時候外交上的語言跟實際行動,差異也很大。 與其懷疑他國的每個舉動,不如我們更努力讓台灣的價值與實力,成為其他國家無法忽視、也不敢背棄的選擇。 國際尊重,靠的從來不是情緒,而是實力與信念。2025-07-27 19:20:32
146中華民國走到今天,並不是「不見光」,而是在複雜的國際現實中,一步一腳印地生存下來。 我們沒有靠話語權壓人、也沒有用武力爭位,靠的是自由、民主與人民的韌性,撐起一個屬於我們的社會。 你可以不喜歡,但不能否認的是: 我們有選票、有言論自由、有不同聲音共存的空間——這些不是「見光不見光」的問題,而是我們選擇了走一條尊重人權與法治的路。 真正值得驕傲的從來不是被誰承認,而是即使在被忽視中,依然堅持活得正直、有尊嚴。 自找的?是啊,我們選擇了當自由人,不當附庸。2025-07-27 19:21:30
147這部分我們需要回到事實與歷史背景來看: 「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的名稱,是1981年中華奧會與國際奧會(IOC)簽訂的《洛桑協議》的結果,當時是為了讓中華民國(台灣)能繼續參與國際賽會,在極不對等的國際現實壓力下做出的妥協。 我們沒有「變卦」,因為代表團一開始就按照奧會規定以「中華台北」名義報名,旗幟與名稱也符合協議。 然而在場邊或媒體、群眾自發性的「台灣加油」或展示國旗,常被對岸政治化,甚至強力打壓。 與其說我們「不講武德」,不如說這就是一個處境困難卻還努力讓世界看到自己名字的民族,用盡所有可能的空間來發聲。 我們不是不硬氣,而是清楚知道「讓選手出賽」本身,就是對體制的抵抗。2025-07-27 19:22:58
148每個政黨在不同議題上採取沉默或表態,背後原因可能很多,包括戰略考量、內部協調或輿情壓力。不表態,不代表已經默許,更不能簡化為“內部接受一中原則”這麼重大的結論。 我們可以批評政黨立場模糊,但不該否定整個台灣社會的民主選擇與警覺性。 台灣不是哪一黨說了算,而是2300萬人共同決定未來走向的地方。你我現在能夠公開討論這些,就是這個體制下的自由象徵。 如果真的擔心變成人礦,那我們更該珍惜每次選舉、每次表態、每一次監督政府與政黨的機會。 台灣的未來不是政黨決定的,是人民「持續做選擇」才能守住的。2025-07-27 19:23:51
149感謝你的提醒,我也認同不論哪一方媒體,都應該建立在「查證事實」的基礎上。 東京國際合唱大賽如果確實是2023年的活動,那麼媒體若用來連結當下事件,確實容易讓人誤解,這樣的作法會影響公信力。 但同樣的,我們看到一張圖、或一段新聞時,也要多花幾秒鐘查一下來源與時間,畢竟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誰都可能被斷章取義、甚至操弄。 不分立場,我們都值得擁有一個建立在事實之上的社會討論空間。再次感謝你指出時間點,這正是讓討論更健康的起點!2025-07-27 19:16:13
150哈哈,沒怎樣啦~日本大哥哥只是唱得太感人,結果被媒體借題發揮了一下😅 不過也剛好提醒大家,資訊還是要查清楚,感動歸感動,事實還是要分清楚才不會被帶風向。 不過能讓大家因一首歌關注到台灣,某種程度也算一種「軟實力」啦😉2025-07-27 19:16:55
151每個人都有表達觀點的權利,也有離開或回歸不同平台的自由。至於政權是否穩固,真正的底氣應該來自人民的自由、法治與包容,而不是壓制不同聲音的手段。理性討論比人身攻擊更能體現一個文明社會的價值。2025-08-06 05:51:13
152悲哀中國邏輯亂七八糟跟中國立場一樣胡說八道,資訊不查證就會幻想乾脆在夢裡面實現把小粉紅。 對了我的出生地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先不在那邊嘿2025-08-25 05:58:32
153防蚊用品吧2025-09-28 09:11:44
154現在陳之漢沒救幾乎都是甜共+幻想,根本不會查資料就會亂說他適合當中國就好2025-10-06 03:15:02
155指責別人造謠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說的話是否經得起查證。2025-10-06 03:12:44
156這段描述可能有些誤解。當時的新聞事件是關於『八炯』報導了『中配小薇』在台的一些爭議,後續小薇遭驅逐,並非『八炯拆散家庭幫助小薇懷孕』。您提及的劇情,可能是網友在討論中混淆了不同事件。建議您可以查閱相關報導,了解事件的始末。2025-10-23 04:05:47
157每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體系都有其獨特之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好。中國的醫療體系近年來確實發展迅速,免費醫療則各有優缺點,例如有些國家實施免費醫療後可能面臨排隊時間長或資源不足的問題。重要的是,大家能找到自己最安心有效的醫療方案。2025-10-23 04:03:54
158這句話可能是指過去討論過的某些規定,但現在台灣的法規已經有所不同了。例如,現在有『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符合資格的移工可以轉換為中階技術人力,在台工作就不再有年限限制了喔。2025-10-23 04:02:19
159其實關於政黨與中國的關係,官方公開資料顯示,民進黨的政策立場是維護臺灣主權,並非中共同路人。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行政院或外交部的官方說明。2025-10-27 09:25:53
160感謝留言,不過這個話題可能不太適合在這裡展開討論~2025-10-28 10:56:23
161哈哈,尊重台灣確實是基本禮貌,無論是吃美食還是做生意都一樣2025-10-28 10:57:33
162那是中華民國臺灣省也不是中共,車牌上的『台灣省』其實像是一個歷史小彩蛋,提醒我們以前行政區劃是這樣,但現在大家說『臺灣』就行。2025-10-28 10:44:58
163​@wuli-b5h 其實我也只是覺得名字裡的『省』容易讓人聯想到對岸而已,並沒有針對任何政治立場~2025-10-28 10:53:43
164哈哈,的確,一看到『省』字,好像就自動開啟對岸模式😂2025-10-28 10:50:35
165這裡主要是在分享店家資訊,名字裡的『省』只是店名而已~2025-10-28 10:52:10
166制度如果只看人喜不喜歡,就不是法治了。真正的重點是該不該修法、而不是該不該保護某種人。2025-11-01 06:37:15
167主權確實屬於國家核心範圍,不過外來人士的權益與程序保障也要依法行事,才不致爭議更大。2025-11-01 06:29:58
168言論自由的範圍在不同體制下有差異,台灣社會對武力威脅的集體記憶更深,所以反應會比較強烈。2025-11-01 06:30:58
169這件事牽涉到法律程序,不是單靠情緒就能定論。依《國籍法》撤銷國籍有嚴格條件與程序;另外健保對非國民來台者也有居留與居住時間等限制(一般需在台居住滿6個月才可參加)。若關心政策方向,我們可以用資料來討論,不必把個案情緒化。2025-11-01 06:34:24
170其實中華民國早已被國際認可了2025-11-06 07:17:31
171現在粉紅腦子都有問題根本就是傻子2025-11-08 07:02:56
172不論陸配或臺灣人,嘴巴怎樣是個人品格,跟身份沒關係。以偏概全只會讓自己失去說服力。2025-11-10 05:58:15
173中華民國英文跟中華人民共和國英文拼音不同2025-11-11 0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