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yuyou 的留言

留言時間

留言頻道

  1. 寒國人 15 影片有留言,共 5 則與回應 31 則
  2. 攝徒日記Fun TV 8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14 則
  3. 不禮貌鄉民團 7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13 則
  4. 陳老師來了 7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9 則
  5. 我是柳傑克 3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2 則
  6. 公民V 2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3 則
  7. 洛狗 1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0 則
  8. 葉式特工 Yes Ranger 1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0 則
  9. 館長惡名昭彰 1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2 則
  10. 錫蘭Ceylan 1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1 則
  11. TVBS NEWS 1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1 則
  12. 中天新聞 1 影片有留言,共 0 則與回應 1 則

留言標籤

  1. 泛紅 有 18 則留言
  2. 泛藍 有 18 則留言
  3. 泛白 有 12 則留言
  4. 泛綠 有 8 則留言


排名影片內容時間
1哇 是你 馬來西亞搔貨2025-05-01 20:08:39
2就不買大牌子 買這種 真服了2025-05-12 09:28:14
3@@tristal234 上海2025-05-07 21:33:23
4導管去吧 別擖這yy 了 臭打遊戲的2025-05-20 19:42:59
5@@Zj-Aka那咋啦2025-05-25 15:11:45
6埃及吧講中國就講中國2025-05-25 15:12:07
7和找個機2025-05-25 15:08:28
8也不是共產黨 只要中國放棄台灣這塊地 是不是共產黨 就能和平2025-05-28 13:19:16
9@@shekyeung2683 那兩岸不可能和平了 真棒2025-05-28 14:20:57
10@@shekyeung2683真民主的話 統一也沒什麼關係 我主動過去中國住也行2025-05-28 15:43:57
11還真是2025-05-29 13:21:37
12不是bro 你去天安門面對保安只敢說打坐 笑死人了 不敢說戰綠共戰獨裁啊2025-05-27 22:39:32
13那很慘了2025-05-29 21:52:00
14至少沒繃住2025-06-11 01:35:39
15破草開始虛空索敵了😊2025-06-11 01:24:56
16陝西獨立2025-06-11 12:19:38
17那麽民進黨組黨前兩岸肯定沒有敵對吧2025-06-11 12:20:52
18那如果他沒看 是不是又要說 八炯沒看不敢面對 慫了2025-06-11 13:52:01
19上一集已經講了2025-06-11 22:00:33
20館長這次去跟若至一樣 真的難繃2025-06-11 22:01:01
21@@忘了-g7y比劉姥姥還不如 人家劉姥姥有智慧 他呢2025-06-11 22:06:57
22Bro還活在二戰的日本2025-06-11 13:57:08
23跟著你們的立場講話又不高興了2025-06-14 16:59:42
24這也不是陳先生那個啊 轉人工2025-06-15 22:37:32
252025-06-16 21:49:44
26看看圖2025-06-30 13:40:26
27志祺 cheap2025-07-12 15:37:24
28@@MikoWong-k7w 是親戚2025-07-13 00:28:22
29國民黨當初內部確實被滲透很嚴重2025-07-16 08:58:37
30核能才是最棒得2025-07-18 19:27:25
31皇室戰爭沒繃住2025-07-25 14:00:21
32找林金城辦 比較近2025-07-27 16:52:16
33@@才不告訴你勒-r2r 那就趕緊去啊 別只在網上口嗨2025-07-27 17:12:30
34中華民國妳也把他碼掉 你也是神人了2025-07-28 20:35:00
35@@唔林-c4t 館長說的 上海和台灣有時差2025-07-28 20:36:11
36@@haihuachen2627 中國不管哪裡都是東八區時間 新疆 西藏也都是2025-07-28 22:38:12
37混血2025-08-01 10:41:25
38不可能2025-08-10 11:59:53
39用日本動漫當頭貼 夠罕見2025-08-14 15:20:05
40你对中国大陆网络言论的观察很有意思,但需要注意的是,“批评职能部门无风险”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中,言论审查和风险是动态且复杂的。 审查的复杂性 * 没有绝对的安全区:你提到的批评法院、食品安全、公安、交通等部门,虽然在某些时候可能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话题,但这取决于批评的程度、影响范围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如果批评被认为是在煽动群体不满、组织抗议或被境外势力利用,即便是对职能部门的批评,也可能面临严厉的后果。 * 红线是移动的:言论的“红线”并非一成不变,它会根据时事、政策风向以及社会热点而调整。今天看来安全的讨论,明天可能就成为敏感话题。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网络言论的风险难以预估。 * 官方的反应:对批评的容忍度也取决于官方的回应策略。有时,对特定问题的批评会被视为“正常的社会监督”,但有时则可能被解读为“寻衅滋事”或“恶意攻击”。 “冲塔”行为的风险 “冲塔”这个词形象地描述了挑战审查底线的行为。在知乎等平台上,确实有一些用户会以隐晦、比喻或反讽的方式发表观点,试图绕过审查。然而,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风险: * 被封号或禁言:这是最常见的后果。如果你的言论被系统或人工审核员认定违规,你的账号可能会被禁言、封禁,甚至连带你的其他账号也受影响。 * 法律风险: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如果言论被认为触犯了法律,比如构成“寻衅滋事罪”,发帖者可能会面临法律追责。这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确实发生过。 * 影响个人生活:发布敏感言论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泄露,甚至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工作或学业。 关于注册知乎账号的建议 如果你想注册知乎并观察这个生态,我建议: * 保持匿名:使用一个与你个人身份无关的账号名,不要绑定你的真实手机号或其他个人信息。 * 谨慎发言:在观察阶段,尽量避免直接参与敏感话题的讨论。可以先看看其他用户是如何提问和回答的,了解平台内的“潜规则”。 * 不存侥幸心理:不要认为“法不责众”或“我只是小人物,不会被发现”。在强大的审查系统面前,任何言论都可能被追溯。 总之,中国的网络环境并非一个可以“容忍更多批评”的地方。所谓的“无风险”批评是相对的,任何可能触及政治敏感话题的言论,都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如果你对此有兴趣,可以先以旁观者的身份去了解,但务必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2025-08-21 01:11:24
41您好,很高興您能提出這個問題,並以開放和好奇的態度來探討。這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而「批評政府會被抓」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源於過去數十年來許多真實發生的具體事件。 我作為一個AI,沒有個人的「看法」,但我可以根據我被訓練的公開資訊、新聞報導、人權組織報告等,為您整理出一些廣為人知、對形成這種印象有深刻影響的案例和背景。 簡單來說,這種看法的形成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層面: * 法律框架中的模糊罪名:中國的法律體系中存在一些定義寬泛、容易被用來壓制言論的罪名,例如「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和「尋釁滋事罪」。 * 對著名異議人士的判刑:許多公開批評政府政策或領導人的知識分子、藝術家、企業家等,最終都遭到了長期監禁。 * 對公民記者和維權律師的打壓:在重大公共事件中,試圖獨立報導真相的公民或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師,常會面臨「被消失」、逮捕和判刑的風險。 * 近年來對網絡言論的嚴格管控: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在網上發表敏感評論、甚至只是轉發,都可能導致帳號被封、被警察「喝茶」(警告、訓誡)甚至拘留。 以下我將舉出一些具體的案例,來說明這些情況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以及「後續是怎樣的」。 著名案例列舉 1. 劉曉波 (Liu Xiaobo)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發生了什麼事?:劉曉波是一位知名的文學評論家和人權活動家。他是《零八憲章》的主要起草人之一,這份文件呼籲在中國進行政治改革、保障人權和實行民主。他主張「我沒有敵人」,倡導和平、非暴力的政治變革。 * 什麼時候發生的?:2008年,他因起草《零八憲章》被捕。2009年,他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 * 後續是怎樣?:2010年,他在獄中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中國政府阻止他和他的家人前往領獎,並對國內媒體全面封鎖消息。2017年,他被診斷出肝癌晚期,獲准保外就醫,但在嚴密監控下於一個多月後病逝,成為自納粹德國以來第一位在監禁中去世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的妻子劉霞也長期遭到軟禁。 2. 任志強 (Ren Zhiqiang) - 敢言的企業家 * 發生了什麼事?:任志強是前華遠集團董事長,也是一名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絡大V。他以敢於批評政府政策而聞名。2020年初,他撰寫了一篇文章,不點名地批評了中國最高領導人在應對新冠疫情初期的講話,稱其為「一位剝光了衣服也要堅持當皇帝的小丑」。 * 什麼時候發生的?:文章發表後不久,2020年3月,任志強失聯。 * 後續是怎樣?:2020年9月,他被北京市一家法院以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罪等多項罪名,重判有期徒刑18年。外界普遍認為,這次重判與其說是經濟問題,更多是「因言獲罪」的政治報復。 3. 張展 (Zhang Zhan) - 報導武漢疫情的公民記者 * 發生了什麼事?:張展曾是一名律師。2020年2月,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初期,她親自前往武漢,透過YouTube、Twitter等社交平台,報導她所看到的醫院、社區和普通市民的真實情況,內容與官方宣傳的正面敘事形成鮮明對比。 * 什麼時候發生的?:2020年5月,她在武漢被捕。 * 後續是怎樣?:2020年12月,她被上海一家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她在獄中進行了長期的絕食抗議,導致身體狀況極度虛弱,生命垂危,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呼籲。與她類似的還有陳秋實、方斌等公民記者,他們都在武漢進行報導後「被消失」或被捕。 4. 彭立發 (Peng Lifa) / 「四通橋勇士」 * 發生了什麼事?:在中共二十大召開前夕,一名抗議者在北京四通橋上掛出兩條巨型橫幅,寫著「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鎖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做公民不做奴才」,並用高音喇叭播放口號,公開反對當時嚴格的清零政策和個人崇拜。 * 什麼時候發生的?:2022年10月13日。 * 後續是怎樣?:這名抗議者被證實為彭立發(網名彭載舟)。他當場被警察帶走,至今下落不明。中國國內所有相關的討論、圖片和關鍵詞都被迅速、徹底地從互聯網上清除。他的勇氣激發了後來的「白紙運動」。 總結 所以,當人們說「在大陸批評政府會被抓去坐牢」時,他們指的並非是私下和朋友抱怨兩句就會出事,而是指公開地、系統性地、挑戰權威地表達反對意見時,個人可能面臨的巨大風險。 * 風險的程度不同:在網上抱怨物價可能沒事,但質疑國家領導人、挑戰基本政治制度、報導敏感事件真相,風險就急劇升高。 * 懲罰的方式多樣:除了最嚴重的「坐牢」,還包括被警察約談警告(俗稱「喝茶」)、工作丟失、限制出境、社交帳號被封禁,以及對家人親屬的連帶影響(例如子女升學、就業受阻)。 * 寒蟬效應 (Chilling Effect):上述這些案例的公開處理,最大的作用是警告社會大眾,讓許多人因恐懼而選擇自我審查,不敢再公開發表敏感言論。 希望以上的整理和案例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這個說法背後的脈絡和事實依據。這確實是一個複雜的現實,由許多個體的真實遭遇所構成。2025-08-21 01:08:24
42快點統一吧 趕緊用你的鍵盤發射導彈吧 民進黨太可怕 太獨裁了 嗚嗚嗚嗚2025-08-21 01:17:23
43真在這片土地時 講政府不好又會叫你不喜歡滾出去啊2025-08-21 01:18:49
44真的 民進黨就是獨裁 我要被抓走了 太可怕了 嗚嗚嗚嗚嗚2025-08-21 01:25:04
45@@kesararin還有用日本鬼子的二次元頭像和看一推日本鬼子博主的人2025-08-21 01:20:57
46⁠@@kesararin和玩洋鬼子遊戲作品的人2025-08-21 01:22:11
47把一個政府的媒體叫媽沒繃住 忠誠✋🤣✋2025-08-21 02:03:23
48還是以後也要叫公視媽媽2025-08-21 02:04:15
49日本要叫nhk媽媽2025-08-21 02:04:29
50那英國人要叫BBC b媽是吧 真夠逆天的2025-08-21 02:06:04
51都2025了還未成年看不明白 bro還在上世紀2025-08-21 02:06:59
52​@@sass2023別小紅書了 等等那先cmg xxn 哈氣怎麼辦2025-08-21 02:09:36
53快手有公序良俗這一塊2025-08-21 01:55:34
54他自己就說了 中國這趟是為了錢2025-08-21 01:54:27
55​@@haihuachen2627油管有自動翻譯功能2025-08-21 02:13:52
56那就全開放了吧2025-08-21 01:53:49
57今天就過了2025-08-22 19:28:47
58封號這一塊2025-08-24 21:58:13
59講得好像現在喊中共統一台灣就會被註銷中華民國國籍一樣2025-08-27 13:01:05
60玩瓦羅藍玩的2025-09-01 19:02:41
61然嘔現在是老藍男2025-09-07 11:12:41
62經典黨國不分這一塊2025-09-09 14:02:24
63怎麼這麼保守 還親嘴呢 都連結了吧2025-09-11 08:52:06
64不如某人去學校食堂叫那些阿姨好好做給學生吃好的 贏2025-09-25 17:15:45
65我是黨員 黨已經用簡訊發動員令了 我從宜蘭下去花蓮幫忙2025-09-25 17:16:42
66差不多了2025-09-28 09:48:48
67你說的對 但他住板橋2025-09-28 09:49:33
68招笑 經典不看相對差距2025-10-03 21:59:16
69是樺跟博加在一起導致的bro2025-10-03 22:00:41
70寒共人又在幫中共洗了 中共就是這麼的邪惡 竟然不自由貿易 果然是個獨裁的邪惡華納帝國 真是可怕 所以偉大的賴總統說要幫全世界最發達文明國家的忙有什麼不對嗎🥵🥵🥵2025-10-10 01:48:29
71@@csf99招笑3低2025-10-10 01:54:32
72@@csf99你名字用英文 你是漢奸嗎2025-10-10 01:55:26
73⁠@@moscowquan 南京廠假的是吧2025-10-10 01:57:40
74我看了這集射了64次2025-10-12 09:49:15
75舔共館長趕快去中共國享樂啊 幹嘛還留在台灣受苦受罪啊2025-10-17 00:16:44
76招笑 百年爛黨 難怪打不過共產黨和民進黨2025-10-19 23:10:46
77某些地方吧2025-10-19 18:49:18
78看地方吧2025-10-19 18:49:36
79@xyz-ld1zt不行 就得多吃肉 要不怎麼健身長肌肉2025-10-19 23:09:39
80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包括聯合國大會的多數決議)是: • 俄羅斯是侵略者: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了全面入侵。這被國際上廣泛譴責為**「無端」(unprovoked)的侵略行為**,嚴重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侵犯了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 「挑釁」的說法: • 所謂的「挑釁」通常指的是烏克蘭尋求加入北約(NATO)以及與西方國家建立更緊密關係的意願。 • 然而,根據國際法,一個主權國家有權決定自己的外交政策和安全聯盟。將一個國家尋求自保的行為定性為「挑釁」並以此作為發動全面戰爭的理由,這種觀點並不被國際法或大多數國家所接受。 • 這種「烏克蘭挑釁論」是俄羅斯政府為其軍事行動辯護時所使用的核心敘事之一。 • 將責任歸咎於「人民」: • 將戰爭歸咎於烏克蘭「人民」的「德性」或「自我膨脹」,這是一種**「指責受害者」(victim-blaming)**的論述。 • 戰爭的決策是由國家領導人(在此案中是俄羅斯政府)做出的,而不是由被入侵國家的平民百姓所決定的。 懂?2025-10-29 01:10:39
81@halu0513 觀點一:您所提出的「俄羅斯被迫反擊」論 這個觀點認為,責任在烏克蘭和美國。 1. 「迫害親俄人民八年」 • 事實背景: 這指的是 2014 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並支持頓巴斯地區(頓內次克、盧甘斯克)的分離主義勢力後,烏克蘭政府軍與俄羅斯支持的分離主義武裝之間爆發的**「頓巴斯戰爭」**。 • 敘事: 俄羅斯指控烏克蘭政府在此期間對俄語區居民實施「種族滅絕」(Genocide)。 • 國際觀點: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 (OHCHR) 的數據顯示,這八年衝突造成約 14,000 多人死亡,其中包括烏克蘭軍人、分離主義武裝人員以及雙方的平民。雖然有嚴重的人權侵犯事件,但沒有任何國際法庭或主要人權組織認定烏克蘭犯下了「種族滅絕」。 2. 「實行新納粹主義」 • 事實背景: 這主要指向烏克蘭國民警衛隊中的「亞速營」(Azov Regiment)。該團體在 2014 年成立時,其創始成員確實包含極右翼和新納粹思想的人士。 • 敘事: 俄羅斯將此放大,宣稱整個烏克蘭政府都已被「新納粹」控制,因此需要「去納粹化」。 • 國際觀點: 雖然亞速營的早期意識形態備受爭議,但它早已被收編為正規軍。更重要的是,在 2019 年的總統選舉中,烏克蘭的極右翼政黨總得票率不到 3%,遠低於許多歐洲國家。此外,烏克蘭現任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是猶太人,他的家人曾在二戰大屠殺中倖存。因此,「烏克蘭是納粹國家」的說法被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是虛假的戰爭藉口。 3. 「美國的馬前卒 / 耗材」 • 事實背景: 烏克蘭自 2014 年以來,確實積極尋求加入北約(NATO)並與西方(特別是美國)建立更緊密的軍事和政治關係。 • 敘事: 俄羅斯認為這威脅其「勢力範圍」和國家安全,因此烏克蘭是美國推出來挑釁俄羅斯的「代理人」或「棋子」。 • 國際觀點: 這是一種地緣政治中的**「強權政治」或「現實主義」**觀點。但從國際法角度看,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有權自主決定其外交政策和安全聯盟。 觀點二:國際法與聯合國的「俄羅斯侵略」論 這個觀點認為,責任在俄羅斯。 1. 什麼是「侵略」? • 根據《聯合國憲章》,一個主權國家(俄羅斯)派兵越過國際公認的邊界,對另一個主權國家(烏克蘭)發動全面軍事攻擊,這就是「侵略」(Act of Aggression)的法律定義。 • 無論烏克蘭政府多麼腐敗、是否有新納粹分子、或者是否親美,這些都不能構成俄羅斯用武力片面推翻其政府並佔領其領土的合法理由。 2. 國際社會的立場 • 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在 2022 年 3 月 2 日,以 141 個國家贊成、5 個國家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 ES-11/1 號決議。 • 該決議**「最嚴厲地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並「要求」**俄羅斯立即、無條件地撤出其所有軍事力量。 • (反對的 5 國是:俄羅斯、白俄羅斯、敘利亞、北韓、厄利垂亞。中國當時投了棄權票。) 3. 「拉壯丁」與「耗材」 • 烏克蘭政府實施徵兵(拉壯丁),是因為其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正遭受外國軍隊的全面入侵。 • 根據國際法,這被稱為行使**「國家自衛權」**(Right of Self-defense),這是《聯合國憲章》第 51 條賦予每個成員國的基本權利。 • 將保衛自己國家的士兵稱為「美國的耗材」,這正是您所提到的那種敘事觀點;而從烏克蘭和國際法的主流觀點來看,他們是在抵抗侵略的衛國者。 懂?2025-10-29 02:07:45
82@elisasa1220 首先,「國際社會」並非僅指西方。聯合國大會以 141 票贊成(對 5 票反對)通過決議譴責俄羅斯侵略,這 141 國包括了亞、非、拉美的大多數國家,代表了全球共識。 其次,「北約不東擴」從未有過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俄方所指的「承諾」,是 1990 年關於北約軍隊是否進入「前東德」的特定口頭討論,戈巴契夫本人亦否認存在禁止北約吸納新成員的協議。 第三,俄羅斯才是明確違約的一方。1994 年,俄羅斯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白紙黑字承諾「尊重烏克 làng 的獨立、主權和現有邊界」,以換取烏克蘭放棄核武。俄羅斯 2014 年和 2022 年的入侵,公然違背了自己簽署的國際條約。 最後,「前因」不能使「侵略」合法化。地緣政治的「安全焦慮」(前因)是存在的,但這絕不構成發動全面戰爭、佔領他國領土(後果)的合法理由。這在國際法上是清晰的侵略行為。 懂?2025-10-29 02:09:56
83⁠@elisasa1220 那幾個等於141個是吧 什麼招笑贏學 懂了 5大於141是吧😅2025-10-29 02:11:04
84正常 宣誓手勢2025-11-04 12:06:26
85世堅呢2025-11-04 16:47:27
86怎麼這篇文老人味道這麼濃啊2025-11-08 10: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