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上-k8l 的留言

留言時間

留言頻道

  1. 小鄭在日本 16 影片有留言,共 47 則與回應 1 則
  2. Jer仔 2 影片有留言,共 2 則與回應 0 則
  3. 東大議會 1 影片有留言,共 5 則與回應 0 則
  4. 阿兜仔不教美語 1 影片有留言,共 3 則與回應 0 則
  5. 波特王 Potter King 1 影片有留言,共 2 則與回應 0 則
  6. 陳老師來了 1 影片有留言,共 1 則與回應 0 則

留言標籤

  1. 泛綠 有 1 則留言


排名影片內容時間
1粉蛐2025-07-27 09:35:15
2哪些統一過程中的「共通性」 問題? 戰亂 幾乎每次統一都伴隨殘酷內戰 人口流動 戰爭導致大規模移民與遷徙 政治洗牌 舊有統治階級被清洗,新統治者重新分封官員與資源 文化融合 多民族政權統一常伴隨「漢化」或「反漢化」過程 思想控制 如焚書坑儒(秦)、文字獄 (清)、文革(現代) 重建國家機器 政稅制度、戶籍制度、軍隊編制等全部重建 這就是「內戰是家事,外戰是仇恨」的心理邏輯。 中國還沒統一前的各地,基本上都是透過戰爭、征服(可視為侵略)統一起來的。 統一過程中和之後,都伴隨著: 飢荒 土地與財富再分配 社會階層重組 文化整合甚至強制同化 官僚體制的重新建立 這些都是「大一統帝國」誕生的典型特徵 它是「民族團結」、「仇恨輸出」、「內部矛盾轉移」的工具。 📌 換句話說,「恨日本」比「反思我們自己殺了多少人」更政治安全,更有「宣傳價值」。 “歷史敘事如何被權力塑造”、“歷史課本怎麼選擇記憶”或“民族主義如何成為政府工具” “我們再怎麼內鬥,終究是中國人,但你日本人是來消滅我們的。” “哪個'王朝'沒有殺過平民?” 是的,差別不在於是不是殺人,而在於: 殺的人是不是「外族」; 殺人的是不是「自己的王朝」; 歷史書是誰寫的。 在民族主義教育裡,有這樣一種邏輯: 自己人打仗、殺人、屠城,是為了「統 一」; 外族這麼幹,就是「滅我中華」、「萬惡不赦」。 本質上,死亡的平民是一樣的冤屈,但被 賦予了不同的政治意義。 歷史上是國家戰爭,不是“兄弟內訌” 揭穿了統一敘事的虛假性 現在把它說成“朝代之爭” 是為了政治合法性和民族認同操控 是不是在製造虛構歷史? 是,為了維穩和國家統一思想服務 是不是在掩蓋征服與屠殺? 是,特別是對少數民族的歷史處理 國家與國家戰爭(如元徵宋 變成“朝代更替” 合理化征服,抹去外族入侵 民族獨立意識 (如藏、維) 變成“分離主義、恐怖主義” 削弱自治訴求, 統一控制 外國批評(如人權) 變成“西方敵對勢力干涉內政” 樹立對外敵人, 維穩內部輿論 批評中共 被等同為“反華、叛國” 混淆黨與國家, 壓制反對聲音 中華文化 被黨領導文化所 把「文明」與「政權」強行綁定2025-08-01 23:35:35
3在中国未统一之前,这块土地上分布着无数彼此独立的政权、民族与文化体。它们之间的战争,本质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征服和吞并 这些战争都是“互相独立的政权之间”的真实战争,在古代语境里可以理解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现代的“中国史叙事”,常常“包装”成“统一传承” 中共主导的历史叙事喜欢这样讲: “中国五千年一脉相承的文明,不断经历王朝更替,最终由共产党完成统一和复兴。” 这个说法的问题是: 把王朝更替当作“民族统一”; 把外族征服说成“中华融合”; 把独立政权之间的战争说成“家族内斗”或“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为何要这样包装?目的是政治需要 中共强调“五千年统一文明史”,是为了: 强化民族认同感(制造“我们一直是一家”的感觉); 合理化中共的统治地位(我是文明的“继承者”); 打压异见民族/地区(如藏族、新疆、台湾,说“你们自古属于中国”); 掩盖历史中的残酷与掠夺(把“征服”美化成“融合”)。 的情况应该是这样描述的: 这块叫“中国”的土地,历史上经历了无数独立政权、民族战争、朝代更替、征服与反抗**。这些事件构成的是一块土地上多元文明的演变过程,而非一条统一的“中华文明直线传承史”。** 这才是符合逻辑、符合证据的表达。2025-08-01 23:35:22
4面對外敵時,仇恨是簡單的; 面對自己人時,仇恨是危險的; 面對真相時,反思是痛苦的; 所以多數人會選擇沉默、遺忘、接受宣傳。 中國的統一,是建立在: 屠殺對手 恐嚇人民 剝奪資源 控制話語權 日本侵華確實殘酷,不能否認; 但中國自己的歷史上對平民的殺戮同樣殘酷,甚至更廣泛、更持久; 中國人之所以不恨“自己人”,是因為勝者寫歷史、宣傳選擇記憶; 恨日本,更是一種情緒政治操作,不僅是為了紀念歷史,更是為了服務當下政權。 “過去是國家與國家的戰爭”,卻被現在的中國共產黨描述為“內部朝代更替”或“中華民族一家親”,這是一種歷史敘事的重新包裝。 所以,這些本質上不是“朝代更替”,而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與吞併 是典型的歷史敘事重新包裝,把過去的多元國家、敵對政權變成「內部兄弟之爭」。 維護統一敘事,防止「分裂」思維出現 如果承認過去是「國家與國家」的戰爭,那就可能出現今天蒙古、西藏、新疆、滿洲等有「獨立歷史」的說法; 這對中共來說是禁忌,它堅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一部分」。 所以,統一的歷史是維穩的政治工具。 美化征服,合法化暴力統治 如果清朝是“外國侵略”,那中共政權繼承的是外來政權的傳統,不利於合法性建立。 但如果說“清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就變成: 「大家都是一家人,只是皇帝換了」。 所以,把外族征服包裝成「民族融合」→方便統治、消除敵意。 本來是“國家之間的侵略”, 📣 現在被包裝成「朝代內部輪替 掩蓋事實,篡改歷史,偷換概念=中國共產黨 中共統治邏輯 ≈ 政治權力合法性 = 宣傳洗腦 + 控制言論 + 歷史改寫 維護權力合法性 如果不修改歷史,就要面對自己過去的錯誤; 如果不統一敘事,就會出現多元聲音; 如果承認暴政錯誤,就有失民心。 2. 控制意識形態 一切知識、教育、文化都服務於「黨領導下的國家」; 把歷史變成工具,把人民變成聽眾2025-08-01 23:35:13
5让中国染红的共产党,为什么没有拍成电影2025-08-01 23:34:54
6中国官方叙事的核心矛盾: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中共)一边接受了外国带来的现代科技、制度与资本推动发展, 一边又不断灌输仇外、反美、民族主义情绪?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政治逻辑: 🔹 1. **“仇恨教育”背后的本质:不是历史,是政治工具** 中国的“爱国教育”中,经常提到“列强入侵”、“百年屈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类内容虽然源于历史事实,但重点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 👉 **制造统一的“民族叙事”**,从而: * **凝聚民族身份**(我们中国人是一体的); * **制造对立情绪**(外部敌人想搞乱我们); * **转移内部矛盾**(你生活困难不是政府错,是美国卡我们脖子); * **让中共成为“唯一保护你的人”**。 简而言之: **“敌人”必须存在,否则体制难以维系。** 🔹 2. **为什么不能感恩外国带来的现代化?** 因为这会动摇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人民意识到: > “原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是靠外国援助、技术转让、外资进来、全球合作……” 那么接下来就会问: > “那共产党有什么本事?我们变好是因为外国的帮助,不是因为你中共?” 这对中共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是靠\*\*“执政合法性 = 我让你们脱贫、强国”\*\*来统治的。 所以必须把功劳说成: ✅ “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 ✅ “是党的英明领导” ❌ “外国只是想遏制我们” 🔹 3. **“民主”问题:为什么拒绝西式民主,还说自己有“中国式民主”?** 因为真正的民主意味着: * **权力可以被监督、质疑、下台**; * **人民可以自由组织政党、媒体、舆论**; * **党权不是“终身制”或绝对领导地位**。 这与中共的根本利益冲突,所以它必须创造一个替代品: 👉 **“中国式民主”**(实则是人民不能选领导、但可以发“建议”的假民主) 👉 强调“西方民主混乱、内斗、选不出人” 👉 宣称“中国制度优越,是稳定、高效、符合国情的民主” 这是典型的**话语掠夺**:用你熟悉的词,但灌输自己的解释。 🔹 4. **“粉红”现象:为什么中共愿意民间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 **民间民族主义(粉红)可以帮政府攻击异见**; * **政府不需要自己出面打压,只要“人民群众自己愤怒”**; * **既能制造忠诚感,又能压制自由派和改革派** 换句话说: **煽动民粹,是更隐蔽、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 5. **美国等国家真的给过中国改变的机会?** 是的。 * 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 * 1990年代,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并期望中国随着经济开放而走向政治开放; * 但中国利用了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经济、提升科技,但并没有政治改革,反而: > ✅ 更强的舆论控制 > ✅ 更大的监控系统(如天网、人脸识别) > ✅ 更严的打压异见(律师、记者、宗教、维权人士) 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由“接触派”转向“遏制派”**,这也是中共开始全力宣传“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转折点。 总结: 中共为什么宣传仇外、制造敌人、拒绝民主?**核心原因是维持统治的需要**。 它知道: * 一旦人民意识到真相,会质疑它的合法性; * 一旦人民享受自由,会要求改变制度; * 所以它必须操控历史叙事、仇恨情绪和“伪爱国主义”来维稳。2025-08-01 23:34:42
7中国共产党如何篡改历史 被篡改的历史:抗日战争 真相:国民党主力抗战8年 篡改成:教育中强调“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被篡改的历史:解放战争 真相:国共双方内战 篡改成:美化成“人民解放、推翻压迫” 被篡改的历史:文革时期 真相:红卫兵、毛泽东发动 篡改:改口成“林彪、四人帮乱政” 被篡改的历史:清朝屠汉 真相:大量屠杀记录清晰 篡改:教材中说成“民族融合” 被篡改的历史:台湾历史地位 真相:曾是清朝附属、后由日统治、战后归还 篡改:简化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还有偷换概念 在中国未统一之前,这块土地上分布着无数彼此独立的政权、民族与文化体。它们之间的战争,本质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征服和吞并 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的五千年历史 根本就是占领了别人的国家,然后把东西当成是自己的 如:在中国的官方历史叙述中,不管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一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政权,往往都会被纳入“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的情况 马来西亚确实曾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外来政权统治过,但在今天: 也不会说“我们有葡萄牙文化500年”、“我们是日本历史的一环”; 相反,这些被看作是殖民历史、侵略史、民族抵抗史。 这是一种**“主权-民族”型的历史观**:谁统治我 ≠ 谁是我自己;我文化的核心 ≠ 被统治者留下的东西。2025-08-01 23:34:34
8政治关系到生活,如果你不关心政治等于不关心生活2025-08-04 14:48:14
9中国共产党如何篡改历史 被篡改的历史:抗日战争 真相:国民党主力抗战8年 篡改成:教育中强调“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被篡改的历史:解放战争 真相:国共双方内战 篡改成:美化成“人民解放、推翻压迫” 被篡改的历史:文革时期 真相:红卫兵、毛泽东发动 篡改:改口成“林彪、四人帮乱政” 被篡改的历史:清朝屠汉 真相:大量屠杀记录清晰 篡改:教材中说成“民族融合” 被篡改的历史:台湾历史地位 真相:曾是清朝附属、后由日统治、战后归还 篡改:简化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还有偷换概念 在中国未统一之前,这块土地上分布着无数彼此独立的政权、民族与文化体。它们之间的战争,本质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征服和吞并 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的五千年历史 根本就是占领了别人的国家,然后把东西当成是自己的 如:在中国的官方历史叙述中,不管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一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政权,往往都会被纳入“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的情况 马来西亚确实曾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外来政权统治过,但在今天: 也不会说“我们有葡萄牙文化500年”、“我们是日本历史的一环”; 相反,这些被看作是殖民历史、侵略史、民族抵抗史。 这是一种**“主权-民族”型的历史观**:谁统治我 ≠ 谁是我自己;我文化的核心 ≠ 被统治者留下的东西。2025-08-04 14:43:46
10哪些统一过程中的「共通性」 问题? 战乱 几乎每次统一都伴随残酷内战 人口流动 战争导致大规模移民与迁徙 政治洗牌 旧有统治阶级被清洗,新统治者重新分封官员与资源 文化融合 多民族政权统一常伴随「汉化」或「反汉化」过程 思想控制 如焚书坑儒(秦)、文字狱 (清)、文革(现代) 重建国家机器 政税制度、户籍制度、军队编制等全部重建 这就是「内战是家事,外战是仇恨」的心理逻辑。 中国还没统一前的各地,基本上都是透过战争、征服(可视为侵略)统一起来的。 统一过程中和之后,都伴随着: 饥荒 土地与财富再分配 社会阶层重组 文化整合甚至强制同化 官僚体制的重新建立 这些都是「大一统帝国」诞生的典型特征 它是「民族团结」、「仇恨输出」、「内部矛盾转移」的工具。 📌 换句话说,「恨日本」比「反思我们自己杀了多少人」更政治安全,更有「宣传价值」。 “历史叙事如何被权力塑造”、“历史课本怎么选择记忆”或“民族主义如何成为政府工具” “我们再怎么内斗,终究是中国人,但你日本人是来消灭我们的。” “哪个'王朝'没有杀过平民?” 是的,差别不在于是不是杀人,而在于: 杀的人是不是「外族」; 杀人的是不是「自己的王朝」; 历史书是谁写的。 在民族主义教育里,有这样一种逻辑: 自己人打仗、杀人、屠城,是为了「统 一」; 外族这么干,就是「灭我中华」、「万恶不赦」。 本质上,死亡的平民是一样的冤屈,但被 赋予了不同的政治意义。 历史上是国家战争,不是“兄弟内讧” 揭穿了统一叙事的虚假性 现在把它说成“朝代之争” 是为了政治合法性和民族认同操控 是不是在制造虚构历史? 是,为了维稳和国家统一思想服务 是不是在掩盖征服与屠杀? 是,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历史处理 国家与国家战争(如元征宋 变成“朝代更替” 合理化征服,抹去外族入侵 民族独立意识 (如藏、维) 变成“分离主义、恐怖主义” 削弱自治诉求, 统一控制 外国批评(如人权) 变成“西方敌对势力干涉内政” 树立对外敌人, 维稳内部舆论 批评中共 被等同为“反华、叛国” 混淆党与国家, 压制反对声音 中华文化 被党领导文化所 把「文明」与「政权」强行绑定2025-08-04 14:43:10
11中国共产党如何篡改历史 被篡改的历史:抗日战争 真相:国民党主力抗战8年 篡改成:教育中强调“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被篡改的历史:解放战争 真相:国共双方内战 篡改成:美化成“人民解放、推翻压迫” 被篡改的历史:文革时期 真相:红卫兵、毛泽东发动 篡改:改口成“林彪、四人帮乱政” 被篡改的历史:清朝屠汉 真相:大量屠杀记录清晰 篡改:教材中说成“民族融合” 被篡改的历史:台湾历史地位 真相:曾是清朝附属、后由日统治、战后归还 篡改:简化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还有偷换概念 在中国未统一之前,这块土地上分布着无数彼此独立的政权、民族与文化体。它们之间的战争,本质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征服和吞并 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的五千年历史 根本就是占领了别人的国家,然后把东西当成是自己的 如:在中国的官方历史叙述中,不管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一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政权,往往都会被纳入“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的情况 马来西亚确实曾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外来政权统治过,但在今天: 也不会说“我们有葡萄牙文化500年”、“我们是日本历史的一环”; 相反,这些被看作是殖民历史、侵略史、民族抵抗史。 这是一种**“主权-民族”型的历史观**:谁统治我 ≠ 谁是我自己;我文化的核心 ≠ 被统治者留下的东西。2025-08-04 14:28:52
12哪些统一过程中的「共通性」 问题? 战乱 几乎每次统一都伴随残酷内战 人口流动 战争导致大规模移民与迁徙 政治洗牌 旧有统治阶级被清洗,新统治者重新分封官员与资源 文化融合 多民族政权统一常伴随「汉化」或「反汉化」过程 思想控制 如焚书坑儒(秦)、文字狱 (清)、文革(现代) 重建国家机器 政税制度、户籍制度、军队编制等全部重建 这就是「内战是家事,外战是仇恨」的心理逻辑。 中国还没统一前的各地,基本上都是透过战争、征服(可视为侵略)统一起来的。 统一过程中和之后,都伴随着: 饥荒 土地与财富再分配 社会阶层重组 文化整合甚至强制同化 官僚体制的重新建立 这些都是「大一统帝国」诞生的典型特征 它是「民族团结」、「仇恨输出」、「内部矛盾转移」的工具。 📌 换句话说,「恨日本」比「反思我们自己杀了多少人」更政治安全,更有「宣传价值」。 “历史叙事如何被权力塑造”、“历史课本怎么选择记忆”或“民族主义如何成为政府工具” “我们再怎么内斗,终究是中国人,但你日本人是来消灭我们的。” “哪个'王朝'没有杀过平民?” 是的,差别不在于是不是杀人,而在于: 杀的人是不是「外族」; 杀人的是不是「自己的王朝」; 历史书是谁写的。 在民族主义教育里,有这样一种逻辑: 自己人打仗、杀人、屠城,是为了「统 一」; 外族这么干,就是「灭我中华」、「万恶不赦」。 本质上,死亡的平民是一样的冤屈,但被 赋予了不同的政治意义。 历史上是国家战争,不是“兄弟内讧” 揭穿了统一叙事的虚假性 现在把它说成“朝代之争” 是为了政治合法性和民族认同操控 是不是在制造虚构历史? 是,为了维稳和国家统一思想服务 是不是在掩盖征服与屠杀? 是,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历史处理 国家与国家战争(如元征宋 变成“朝代更替” 合理化征服,抹去外族入侵 民族独立意识 (如藏、维) 变成“分离主义、恐怖主义” 削弱自治诉求, 统一控制 外国批评(如人权) 变成“西方敌对势力干涉内政” 树立对外敌人, 维稳内部舆论 批评中共 被等同为“反华、叛国” 混淆党与国家, 压制反对声音 中华文化 被党领导文化所 把「文明」与「政权」强行绑定2025-08-04 14:28:15
13中国官方叙事的核心矛盾: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中共)一边接受了外国带来的现代科技、制度与资本推动发展, 一边又不断灌输仇外、反美、民族主义情绪?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政治逻辑: 🔹 1. **“仇恨教育”背后的本质:不是历史,是政治工具** 中国的“爱国教育”中,经常提到“列强入侵”、“百年屈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类内容虽然源于历史事实,但重点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 👉 **制造统一的“民族叙事”**,从而: * **凝聚民族身份**(我们中国人是一体的); * **制造对立情绪**(外部敌人想搞乱我们); * **转移内部矛盾**(你生活困难不是政府错,是美国卡我们脖子); * **让中共成为“唯一保护你的人”**。 简而言之: **“敌人”必须存在,否则体制难以维系。** 🔹 2. **为什么不能感恩外国带来的现代化?** 因为这会动摇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人民意识到: > “原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是靠外国援助、技术转让、外资进来、全球合作……” 那么接下来就会问: > “那共产党有什么本事?我们变好是因为外国的帮助,不是因为你中共?” 这对中共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是靠\*\*“执政合法性 = 我让你们脱贫、强国”\*\*来统治的。 所以必须把功劳说成: ✅ “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 ✅ “是党的英明领导” ❌ “外国只是想遏制我们” 🔹 3. **“民主”问题:为什么拒绝西式民主,还说自己有“中国式民主”?** 因为真正的民主意味着: * **权力可以被监督、质疑、下台**; * **人民可以自由组织政党、媒体、舆论**; * **党权不是“终身制”或绝对领导地位**。 这与中共的根本利益冲突,所以它必须创造一个替代品: 👉 **“中国式民主”**(实则是人民不能选领导、但可以发“建议”的假民主) 👉 强调“西方民主混乱、内斗、选不出人” 👉 宣称“中国制度优越,是稳定、高效、符合国情的民主” 这是典型的**话语掠夺**:用你熟悉的词,但灌输自己的解释。 🔹 4. **“粉红”现象:为什么中共愿意民间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 **民间民族主义(粉红)可以帮政府攻击异见**; * **政府不需要自己出面打压,只要“人民群众自己愤怒”**; * **既能制造忠诚感,又能压制自由派和改革派** 换句话说: **煽动民粹,是更隐蔽、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 5. **美国等国家真的给过中国改变的机会?** 是的。 * 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 * 1990年代,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并期望中国随着经济开放而走向政治开放; * 但中国利用了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经济、提升科技,但并没有政治改革,反而: > ✅ 更强的舆论控制 > ✅ 更大的监控系统(如天网、人脸识别) > ✅ 更严的打压异见(律师、记者、宗教、维权人士) 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由“接触派”转向“遏制派”**,这也是中共开始全力宣传“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转折点。 总结: 中共为什么宣传仇外、制造敌人、拒绝民主?**核心原因是维持统治的需要**。 它知道: * 一旦人民意识到真相,会质疑它的合法性; * 一旦人民享受自由,会要求改变制度; * 所以它必须操控历史叙事、仇恨情绪和“伪爱国主义”来维稳。2025-08-04 14:27:59
14​​@@tianlezheng6829你没有注意看我的第3个point 吧?中国政府独立了?共产党党员有人民选出来吗?地方政府有因为做得不好被人民还下来吗?还是势威被警察请去喝茶,不是镇压就是被监控,司法独立吗?人民因为得罪党员/警察/体制内,去法院上诉,有人赢过吗?法挺有公开听审吗?2025-08-05 09:57:58
15中国官方叙事的核心矛盾: 为什么中共一边接受了外国带来的现代科技、制度与资本推动发展, 一边又不断灌输仇外、反美、民族主义情绪?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政治逻辑: 1. “仇恨教育”背后的本质:不是历史,是政治工具 中国的“爱国教育”中,经常提到“列强入侵”、“百年屈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类内容虽然源于历史事实,但重点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 👉 制造统一的“民族叙事”,从而: >凝聚民族身份(我们中国人是一体的); >制造对立情绪(外部敌人想搞乱我们); >转移内部矛盾(你生活困难不是政府错,是美国卡我们脖子); >让中共成为“唯一保护你的人”。 简而言之: “敌人”必须存在,否则体制难以维系。 2. 为什么不能感恩外国带来的现代化? 因为这会动摇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人民意识到: > “原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是靠外国援助、技术转让、外资进来、全球合作……” 那么接下来就会问: > “那共产党有什么本事?我们变好是因为外国的帮助,不是因为你中共?” 这对中共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是靠“执政合法性 = 我让你们脱贫、强国”来统治的。 所以必须把功劳说成: ✅ “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 ✅ “是党的英明领导” ❌ “外国只是想遏制我们” 3. “民主”问题:为什么拒绝西式民主,还说自己有“中国式民主”? 因为真正的民主意味着: >权力可以被监督、质疑、下台; >人民可以自由组织政党、媒体、舆论; >党权不是“终身制”或绝对领导地位。 这与中共的根本利益冲突,所以它必须创造一个替代品: > “中国式民主”(实则是人民不能选领导、但可以发“建议”的假民主) >强调“西方民主混乱、内斗、选不出人” >宣称“中国制度优越,是稳定、高效、符合国情的民主” 这是典型的话语掠夺:用你熟悉的词,但灌输自己的解释。 4. “粉红”现象:为什么中共愿意民间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民间民族主义(粉红)可以帮政府攻击异见; >政府不需要自己出面打压,只要“人民群众自己愤怒”; >既能制造忠诚感,又能压制自由派和改革派 换句话说: 煽动民粹,是更隐蔽、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5. 美国等国家真的给过中国改变的机会? 是的。 >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 >1990年代,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并期望中国随着经济开放而走向政治开放; >但中国利用了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经济、提升科技,但并没有政治改革,反而: ✅ 更强的舆论控制 ✅ 更大的监控系统(如天网、人脸识别) ✅ 更严的打压异见(律师、记者、宗教、维权人士) 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由“接触派”转向“遏制派”,这也是中共开始全力宣传“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转折点。 总结: 中共为什么宣传仇外、制造敌人、拒绝民主?核心原因是维持统治的需要。 它知道: >一旦人民意识到真相,会质疑它的合法性; >一旦人民享受自由,会要求改变制度; >所以它必须操控历史叙事、仇恨情绪和“伪爱国主义”来维稳。2025-08-09 12:08:48
16中共篡改的历史 被篡改的历史:抗日战争 真相:国民党主力抗战8年 篡改成:教育中强调“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被篡改的历史:解放战争 真相:国共双方内战 篡改成:美化成“人民解放、推翻压迫” 被篡改的历史:清朝屠汉 真相:大量屠杀记录清晰 篡改:教材中说成“民族融合” 被篡改的历史:台湾历史地位 真相:曾是清朝附属、后由日统治、战后归还 篡改:简化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还有偷换概念 在中国未统一之前,这块土地上分布着无数彼此独立的政权、民族与文化体。它们之间的战争,本质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征服和吞并 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的五千年历史 本就是占领了别人的国家,然后当成是自己的 如:在中国的官方历史叙述中,不管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一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政权,往往都会被纳入“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的情况 马来西亚确实曾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外来政权统治过,但在今天: 也不会说“我们有葡萄牙文化500年”、“我们是日本历史的一环”; 相反,这些被看作是殖民历史、侵略史、民族抵抗史。 这是一种**“主权-民族”型的历史观**:谁统治我 ≠ 谁是我自己;我文化的核心 ≠ 被统治者留下的东西。2025-08-09 12:08:37
17江油照相馆2025-08-10 20:07:15
18中国官方叙事的核心矛盾: 为什么中共一边接受了外国带来的现代科技、制度与资本推动发展, 一边又不断灌输仇外、反美、民族主义情绪?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政治逻辑: 1. “仇恨教育”背后的本质:不是历史,是政治工具 中国的“爱国教育”中,经常提到“列强入侵”、“百年屈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类内容虽然源于历史事实,但重点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 👉 制造统一的“民族叙事”,从而: >凝聚民族身份(我们中国人是一体的); >制造对立情绪(外部敌人想搞乱我们); >转移内部矛盾(你生活困难不是政府错,是美国卡我们脖子); >让中共成为“唯一保护你的人”。 简而言之: “敌人”必须存在,否则体制难以维系。 2. 为什么不能感恩外国带来的现代化? 因为这会动摇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人民意识到: > “原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是靠外国援助、技术转让、外资进来、全球合作……” 那么接下来就会问: > “那共产党有什么本事?我们变好是因为外国的帮助,不是因为你中共?” 这对中共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是靠“执政合法性 = 我让你们脱贫、强国”来统治的。 所以必须把功劳说成: ✅ “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 ✅ “是党的英明领导” ❌ “外国只是想遏制我们” 3. “民主”问题:为什么拒绝西式民主,还说自己有“中国式民主”? 因为真正的民主意味着: >权力可以被监督、质疑、下台; >人民可以自由组织政党、媒体、舆论; >党权不是“终身制”或绝对领导地位。 这与中共的根本利益冲突,所以它必须创造一个替代品: > “中国式民主”(实则是人民不能选领导、但可以发“建议”的假民主) >强调“西方民主混乱、内斗、选不出人” >宣称“中国制度优越,是稳定、高效、符合国情的民主” 这是典型的话语掠夺:用你熟悉的词,但灌输自己的解释。 4. “粉红”现象:为什么中共愿意民间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民间民族主义(粉红)可以帮政府攻击异见; >政府不需要自己出面打压,只要“人民群众自己愤怒”; >既能制造忠诚感,又能压制自由派和改革派 换句话说: 煽动民粹,是更隐蔽、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5. 美国等国家真的给过中国改变的机会? 是的。 >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 >1990年代,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并期望中国随着经济开放而走向政治开放; >但中国利用了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经济、提升科技,但并没有政治改革,反而: ✅ 更强的舆论控制 ✅ 更大的监控系统(如天网、人脸识别) ✅ 更严的打压异见(律师、记者、宗教、维权人士) 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由“接触派”转向“遏制派”,这也是中共开始全力宣传“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转折点。 总结: 中共为什么宣传仇外、制造敌人、拒绝民主?核心原因是维持统治的需要。 它知道: >一旦人民意识到真相,会质疑它的合法性; >一旦人民享受自由,会要求改变制度; >所以它必须操控历史叙事、仇恨情绪和“伪爱国主义”来维稳。2025-08-10 20:04:15
19中国官方叙事的核心矛盾: 为什么中共一边接受了外国带来的现代科技、制度与资本推动发展, 一边又不断灌输仇外、反美、民族主义情绪?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政治逻辑: 1. “仇恨教育”背后的本质:不是历史,是政治工具 中国的“爱国教育”中,经常提到“列强入侵”、“百年屈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类内容虽然源于历史事实,但重点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 👉 制造统一的“民族叙事”,从而: >凝聚民族身份(我们中国人是一体的); >制造对立情绪(外部敌人想搞乱我们); >转移内部矛盾(你生活困难不是政府错,是美国卡我们脖子); >让中共成为“唯一保护你的人”。 简而言之: “敌人”必须存在,否则体制难以维系。 2. 为什么不能感恩外国带来的现代化? 因为这会动摇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人民意识到: > “原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是靠外国援助、技术转让、外资进来、全球合作……” 那么接下来就会问: > “那共产党有什么本事?我们变好是因为外国的帮助,不是因为你中共?” 这对中共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是靠“执政合法性 = 我让你们脱贫、强国”来统治的。 所以必须把功劳说成: ✅ “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 ✅ “是党的英明领导” ❌ “外国只是想遏制我们” 3. “民主”问题:为什么拒绝西式民主,还说自己有“中国式民主”? 因为真正的民主意味着: >权力可以被监督、质疑、下台; >人民可以自由组织政党、媒体、舆论; >党权不是“终身制”或绝对领导地位。 这与中共的根本利益冲突,所以它必须创造一个替代品: > “中国式民主”(实则是人民不能选领导、但可以发“建议”的假民主) >强调“西方民主混乱、内斗、选不出人” >宣称“中国制度优越,是稳定、高效、符合国情的民主” 这是典型的话语掠夺:用你熟悉的词,但灌输自己的解释。 4. “粉红”现象:为什么中共愿意民间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民间民族主义(粉红)可以帮政府攻击异见; >政府不需要自己出面打压,只要“人民群众自己愤怒”; >既能制造忠诚感,又能压制自由派和改革派 换句话说: 煽动民粹,是更隐蔽、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5. 美国等国家真的给过中国改变的机会? 是的。 >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 >1990年代,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并期望中国随着经济开放而走向政治开放; >但中国利用了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经济、提升科技,但并没有政治改革,反而: ✅ 更强的舆论控制 ✅ 更大的监控系统(如天网、人脸识别) ✅ 更严的打压异见(律师、记者、宗教、维权人士) 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由“接触派”转向“遏制派”,这也是中共开始全力宣传“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转折点。 总结: 中共为什么宣传仇外、制造敌人、拒绝民主?核心原因是维持统治的需要。 它知道: >一旦人民意识到真相,会质疑它的合法性; >一旦人民享受自由,会要求改变制度; >所以它必须操控历史叙事、仇恨情绪和“伪爱国主义”来维稳。2025-08-13 22:49:34
20中国官方叙事的核心矛盾: 为什么中共一边接受了外国带来的现代科技、制度与资本推动发展, 一边又不断灌输仇外、反美、民族主义情绪?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政治逻辑: 1. “仇恨教育”背后的本质:不是历史,是政治工具 中国的“爱国教育”中,经常提到“列强入侵”、“百年屈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类内容虽然源于历史事实,但重点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 👉 制造统一的“民族叙事”,从而: >凝聚民族身份(我们中国人是一体的); >制造对立情绪(外部敌人想搞乱我们); >转移内部矛盾(你生活困难不是政府错,是美国卡我们脖子); >让中共成为“唯一保护你的人”。 简而言之: “敌人”必须存在,否则体制难以维系。 2. 为什么不能感恩外国带来的现代化? 因为这会动摇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人民意识到: > “原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是靠外国援助、技术转让、外资进来、全球合作……” 那么接下来就会问: > “那共产党有什么本事?我们变好是因为外国的帮助,不是因为你中共?” 这对中共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是靠“执政合法性 = 我让你们脱贫、强国”来统治的。 所以必须把功劳说成: ✅ “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 ✅ “是党的英明领导” ❌ “外国只是想遏制我们” 3. “民主”问题:为什么拒绝西式民主,还说自己有“中国式民主”? 因为真正的民主意味着: >权力可以被监督、质疑、下台; >人民可以自由组织政党、媒体、舆论; >党权不是“终身制”或绝对领导地位。 这与中共的根本利益冲突,所以它必须创造一个替代品: > “中国式民主”(实则是人民不能选领导、但可以发“建议”的假民主) >强调“西方民主混乱、内斗、选不出人” >宣称“中国制度优越,是稳定、高效、符合国情的民主” 这是典型的话语掠夺:用你熟悉的词,但灌输自己的解释。 4. “粉红”现象:为什么中共愿意民间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民间民族主义(粉红)可以帮政府攻击异见; >政府不需要自己出面打压,只要“人民群众自己愤怒”; >既能制造忠诚感,又能压制自由派和改革派 换句话说: 煽动民粹,是更隐蔽、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5. 美国等国家真的给过中国改变的机会? 是的。 >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 >1990年代,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并期望中国随着经济开放而走向政治开放; >但中国利用了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经济、提升科技,但并没有政治改革,反而: ✅ 更强的舆论控制 ✅ 更大的监控系统(如天网、人脸识别) ✅ 更严的打压异见(律师、记者、宗教、维权人士) 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由“接触派”转向“遏制派”,这也是中共开始全力宣传“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转折点。 总结: 中共为什么宣传仇外、制造敌人、拒绝民主?核心原因是维持统治的需要。 它知道: >一旦人民意识到真相,会质疑它的合法性; >一旦人民享受自由,会要求改变制度; >所以它必须操控历史叙事、仇恨情绪和“伪爱国主义”来维稳。2025-08-15 22:41:55
21中共篡改的历史 被篡改的历史:抗日战争 真相:国民党主力抗战8年 篡改成:教育中强调“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被篡改的历史:解放战争 真相:国共双方内战 篡改成:美化成“人民解放、推翻压迫” 被篡改的历史:清朝屠汉 真相:大量屠杀记录清晰 篡改:教材中说成“民族融合” 被篡改的历史:台湾历史地位 真相:曾是清朝附属、后由日统治、战后归还 篡改:简化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还有偷换概念 在中国未统一之前,这块土地上分布着无数彼此独立的政权、民族与文化体。它们之间的战争,本质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征服和吞并 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的五千年历史 本就是占领了别人的国家,然后当成是自己的 如:在中国的官方历史叙述中,不管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一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政权,往往都会被纳入“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的情况 马来西亚确实曾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外来政权统治过,但在今天: 也不会说“我们有葡萄牙文化500年”、“我们是日本历史的一环”; 相反,这些被看作是殖民历史、侵略史、民族抵抗史。 这是一种**“主权-民族”型的历史观**:谁统治我 ≠ 谁是我自己;我文化的核心 ≠ 被统治者留下的东西。2025-08-16 20:52:00
22中国官方叙事的核心矛盾: 为什么中共一边接受了外国带来的现代科技、制度与资本推动发展, 一边又不断灌输仇外、反美、民族主义情绪?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政治逻辑: 1. “仇恨教育”背后的本质:不是历史,是政治工具 中国的“爱国教育”中,经常提到“列强入侵”、“百年屈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类内容虽然源于历史事实,但重点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 👉 制造统一的“民族叙事”,从而: >凝聚民族身份(我们中国人是一体的); >制造对立情绪(外部敌人想搞乱我们); >转移内部矛盾(你生活困难不是政府错,是美国卡我们脖子); >让中共成为“唯一保护你的人”。 简而言之: “敌人”必须存在,否则体制难以维系。 2. 为什么不能感恩外国带来的现代化? 因为这会动摇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人民意识到: > “原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是靠外国援助、技术转让、外资进来、全球合作……” 那么接下来就会问: > “那共产党有什么本事?我们变好是因为外国的帮助,不是因为你中共?” 这对中共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是靠“执政合法性 = 我让你们脱贫、强国”来统治的。 所以必须把功劳说成: ✅ “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 ✅ “是党的英明领导” ❌ “外国只是想遏制我们” 3. “民主”问题:为什么拒绝西式民主,还说自己有“中国式民主”? 因为真正的民主意味着: >权力可以被监督、质疑、下台; >人民可以自由组织政党、媒体、舆论; >党权不是“终身制”或绝对领导地位。 这与中共的根本利益冲突,所以它必须创造一个替代品: > “中国式民主”(实则是人民不能选领导、但可以发“建议”的假民主) >强调“西方民主混乱、内斗、选不出人” >宣称“中国制度优越,是稳定、高效、符合国情的民主” 这是典型的话语掠夺:用你熟悉的词,但灌输自己的解释。 4. “粉红”现象:为什么中共愿意民间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民间民族主义(粉红)可以帮政府攻击异见; >政府不需要自己出面打压,只要“人民群众自己愤怒”; >既能制造忠诚感,又能压制自由派和改革派 换句话说: 煽动民粹,是更隐蔽、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5. 美国等国家真的给过中国改变的机会? 是的。 >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 >1990年代,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并期望中国随着经济开放而走向政治开放; >但中国利用了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经济、提升科技,但并没有政治改革,反而: ✅ 更强的舆论控制 ✅ 更大的监控系统(如天网、人脸识别) ✅ 更严的打压异见(律师、记者、宗教、维权人士) 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由“接触派”转向“遏制派”,这也是中共开始全力宣传“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转折点。 总结: 中共为什么宣传仇外、制造敌人、拒绝民主?核心原因是维持统治的需要。 它知道: >一旦人民意识到真相,会质疑它的合法性; >一旦人民享受自由,会要求改变制度; >所以它必须操控历史叙事、仇恨情绪和“伪爱国主义”来维稳。2025-08-16 20:51:27
23中国官方叙事的核心矛盾: 为什么中共一边接受了外国带来的现代科技、制度与资本推动发展, 一边又不断灌输仇外、反美、民族主义情绪?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政治逻辑: 1. “仇恨教育”背后的本质:不是历史,是政治工具 中国的“爱国教育”中,经常提到“列强入侵”、“百年屈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类内容虽然源于历史事实,但重点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 👉 制造统一的“民族叙事”,从而: >凝聚民族身份(我们中国人是一体的); >制造对立情绪(外部敌人想搞乱我们); >转移内部矛盾(你生活困难不是政府错,是美国卡我们脖子); >让中共成为“唯一保护你的人”。 简而言之: “敌人”必须存在,否则体制难以维系。 2. 为什么不能感恩外国带来的现代化? 因为这会动摇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人民意识到: > “原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是靠外国援助、技术转让、外资进来、全球合作……” 那么接下来就会问: > “那共产党有什么本事?我们变好是因为外国的帮助,不是因为你中共?” 这对中共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是靠“执政合法性 = 我让你们脱贫、强国”来统治的。 所以必须把功劳说成: ✅ “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 ✅ “是党的英明领导” ❌ “外国只是想遏制我们” 3. “民主”问题:为什么拒绝西式民主,还说自己有“中国式民主”? 因为真正的民主意味着: >权力可以被监督、质疑、下台; >人民可以自由组织政党、媒体、舆论; >党权不是“终身制”或绝对领导地位。 这与中共的根本利益冲突,所以它必须创造一个替代品: > “中国式民主”(实则是人民不能选领导、但可以发“建议”的假民主) >强调“西方民主混乱、内斗、选不出人” >宣称“中国制度优越,是稳定、高效、符合国情的民主” 这是典型的话语掠夺:用你熟悉的词,但灌输自己的解释。 4. “粉红”现象:为什么中共愿意民间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民间民族主义(粉红)可以帮政府攻击异见; >政府不需要自己出面打压,只要“人民群众自己愤怒”; >既能制造忠诚感,又能压制自由派和改革派 换句话说: 煽动民粹,是更隐蔽、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5. 美国等国家真的给过中国改变的机会? 是的。 >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 >1990年代,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并期望中国随着经济开放而走向政治开放; >但中国利用了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经济、提升科技,但并没有政治改革,反而: ✅ 更强的舆论控制 ✅ 更大的监控系统(如天网、人脸识别) ✅ 更严的打压异见(律师、记者、宗教、维权人士) 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由“接触派”转向“遏制派”,这也是中共开始全力宣传“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转折点。 总结: 中共为什么宣传仇外、制造敌人、拒绝民主?核心原因是维持统治的需要。 它知道: >一旦人民意识到真相,会质疑它的合法性; >一旦人民享受自由,会要求改变制度; >所以它必须操控历史叙事、仇恨情绪和“伪爱国主义”来维稳。2025-08-18 08:35:02
24中共篡改的历史 被篡改的历史:抗日战争 真相:国民党主力抗战8年 篡改成:教育中强调“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被篡改的历史:解放战争 真相:国共双方内战 篡改成:美化成“人民解放、推翻压迫” 被篡改的历史:清朝屠汉 真相:大量屠杀记录清晰 篡改:教材中说成“民族融合” 被篡改的历史:台湾历史地位 真相:曾是清朝附属、后由日统治、战后归还 篡改:简化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还有偷换概念 在中国未统一之前,这块土地上分布着无数彼此独立的政权、民族与文化体。它们之间的战争,本质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征服和吞并 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的五千年历史 本就是占领了别人的国家,然后当成是自己的 如:在中国的官方历史叙述中,不管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一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政权,往往都会被纳入“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的情况 马来西亚确实曾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外来政权统治过,但在今天: 也不会说“我们有葡萄牙文化500年”、“我们是日本历史的一环”; 相反,这些被看作是殖民历史、侵略史、民族抵抗史。 这是一种**“主权-民族”型的历史观**:谁统治我 ≠ 谁是我自己;我文化的核心 ≠ 被统治者留下的东西。2025-08-18 08:34:44
25我去过那么多国家,都是中午要退房,用退房的时间,如果超过了要贴钱,这个很正常2025-08-20 22:32:31
26建立信息高墙的国家共性 1. 政治体制 → 威权 / 独裁 -领导层权力集中,没有真正的多党制或竞争性选举。 -政府害怕舆论、新闻自由削弱合法性,所以必须“统一口径”。 -比如: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朝鲜金氏家族世袭、伊朗宗教领袖体制、俄罗斯强人政治。 2. 控制媒体 → 党媒/国媒为主 -独立媒体几乎不存在或被压制。 -电视、广播、报纸大多是政府直接或间接掌控。 -只允许“官方叙事”,不允许批评政权。 3. 网络与出版审查 -屏蔽国外新闻、社交媒体、视频网站。 -审查出版物、影视、学术研究。 -通过防火墙、警察、法律(如“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来震慑言论。 4. 思想灌输 / 教育控制 -学校教材强调“国家统一叙事”。 -美化执政党和领导人,弱化甚至抹去其他历史事实。 -典型:中共的“爱国主义教育”、朝鲜的“伟大领袖思想教育”。 5. 打压异议 -异议人士、独立记者、维权律师容易被监禁或流亡。 -社交媒体言论会被删除、封号,甚至人身拘捕。 6. “敌人化”思维 为了维持内部团结,常把外部世界描绘为“敌对势力”“境外势力渗透”。 -内部问题(经济、腐败、失业)则归因于外部敌人,转移民众注意力。 总结一句话 👉 凡是“筑墙”的国家,都是不希望人民自己去比较、去思考,只希望人民听“统一的声音”。 这类国家往往: 独裁/威权统治(政治) 高度审查(信息) 思想灌输(教育) 制造敌人(宣传)2025-08-20 22:31:12
27世界上有一些国家人为地筑起“信息高墙”,严格控制国内民众能看到、能听到的东西。这样的“墙”不一定是实体的,而是信息封锁、网络审查、思想控制。 典型案例 1. 中国(大陆,PRC) -长城防火墙(Great Firewall, GFW):全球最庞大的网络审查系统,屏蔽 Google、YouTub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WhatsApp、Wikipedia 等大量境外网站。 -新闻审查:只允许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等“党媒”作为主流新闻源。 -思想宣传:中小学到大学的教材、影视、网络文艺作品,都受到严格过滤和导向。 结果:很多普通民众获取国际资讯的渠道几乎只有“党国版本”。 2. 朝鲜(North Korea) -世界上最封闭的国家。 -没有对外互联网,只有国内的“内联网(Kwangmyong 光明网)”。 -外国电视、书籍、电影几乎完全禁止。 -民众只能接触到劳动党官方媒体(如《劳动新闻》)。 -对比中国:如果说中国是“有限度的防火墙”,朝鲜则是“完全的铁幕”。 3. 伊朗 -有互联网,但很多国际网站(如 Facebook、Twitter、YouTube)被封。 -国家掌控新闻与广播,但程度没有中国那么严厉。 -民众普遍会用翻墙软件(VPN)获取外部消息。 4. 俄罗斯(近年来逐渐靠近“信息墙”模式) -其是乌俄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加强审查,禁止 Facebook、Instagram、X(推特)等社交媒体。 -国家掌控电视新闻,民众大部分只能听到克里姆林宫的版本。 不过和中国不同的是:俄罗斯依然有相当多“绕过审查”的渠道。 总结 最极端的“有墙国家”:朝鲜。 次极端:中国大陆(但民众还有技术手段“翻墙”)。 部分封锁:伊朗、俄罗斯。 所以,“只靠党新闻,看世界”——中国大陆和朝鲜最典型。 区别是:中国的“墙”更大更复杂,目的是控制叙事、引导思想;朝鲜的“墙”则是完全隔绝外部世界,几乎不给任何出口。2025-08-20 22:31:00
28建立信息高墙的国家共性 1. 政治体制 → 威权 / 独裁 -领导层权力集中,没有真正的多党制或竞争性选举。 -政府害怕舆论、新闻自由削弱合法性,所以必须“统一口径”。 -比如: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朝鲜金氏家族世袭、伊朗宗教领袖体制、俄罗斯强人政治。 2. 控制媒体 → 党媒/国媒为主 -独立媒体几乎不存在或被压制。 -电视、广播、报纸大多是政府直接或间接掌控。 -只允许“官方叙事”,不允许批评政权。 3. 网络与出版审查 -屏蔽国外新闻、社交媒体、视频网站。 -审查出版物、影视、学术研究。 -通过防火墙、警察、法律(如“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来震慑言论。 4. 思想灌输 / 教育控制 -学校教材强调“国家统一叙事”。 -美化执政党和领导人,弱化甚至抹去其他历史事实。 -典型:中共的“爱国主义教育”、朝鲜的“伟大领袖思想教育”。 5. 打压异议 -异议人士、独立记者、维权律师容易被监禁或流亡。 -社交媒体言论会被删除、封号,甚至人身拘捕。 6. “敌人化”思维 为了维持内部团结,常把外部世界描绘为“敌对势力”“境外势力渗透”。 -内部问题(经济、腐败、失业)则归因于外部敌人,转移民众注意力。 总结一句话 👉 凡是“筑墙”的国家,都是不希望人民自己去比较、去思考,只希望人民听“统一的声音”。 这类国家往往: 独裁/威权统治(政治) 高度审查(信息) 思想灌输(教育) 制造敌人(宣传)2025-08-21 22:01:59
29中国官方叙事的核心矛盾: 为什么中共一边接受了外国带来的现代科技、制度与资本推动发展, 一边又不断灌输仇外、反美、民族主义情绪?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政治逻辑: 1. “仇恨教育”背后的本质:不是历史,是政治工具 中国的“爱国教育”中,经常提到“列强入侵”、“百年屈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类内容虽然源于历史事实,但重点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 👉 制造统一的“民族叙事”,从而: >凝聚民族身份(我们中国人是一体的); >制造对立情绪(外部敌人想搞乱我们); >转移内部矛盾(你生活困难不是政府错,是美国卡我们脖子); >让中共成为“唯一保护你的人”。 简而言之: “敌人”必须存在,否则体制难以维系。 2. 为什么不能感恩外国带来的现代化? 因为这会动摇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人民意识到: > “原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是靠外国援助、技术转让、外资进来、全球合作……” 那么接下来就会问: > “那共产党有什么本事?我们变好是因为外国的帮助,不是因为你中共?” 这对中共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是靠“执政合法性 = 我让你们脱贫、强国”来统治的。 所以必须把功劳说成: ✅ “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 ✅ “是党的英明领导” ❌ “外国只是想遏制我们” 3. “民主”问题:为什么拒绝西式民主,还说自己有“中国式民主”? 因为真正的民主意味着: >权力可以被监督、质疑、下台; >人民可以自由组织政党、媒体、舆论; >党权不是“终身制”或绝对领导地位。 这与中共的根本利益冲突,所以它必须创造一个替代品: > “中国式民主”(实则是人民不能选领导、但可以发“建议”的假民主) >强调“西方民主混乱、内斗、选不出人” >宣称“中国制度优越,是稳定、高效、符合国情的民主” 这是典型的话语掠夺:用你熟悉的词,但灌输自己的解释。 4. “粉红”现象:为什么中共愿意民间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民间民族主义(粉红)可以帮政府攻击异见; >政府不需要自己出面打压,只要“人民群众自己愤怒”; >既能制造忠诚感,又能压制自由派和改革派 换句话说: 煽动民粹,是更隐蔽、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5. 美国等国家真的给过中国改变的机会? 是的。 >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 >1990年代,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并期望中国随着经济开放而走向政治开放; >但中国利用了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经济、提升科技,但并没有政治改革,反而: ✅ 更强的舆论控制 ✅ 更大的监控系统(如天网、人脸识别) ✅ 更严的打压异见(律师、记者、宗教、维权人士) 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由“接触派”转向“遏制派”,这也是中共开始全力宣传“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转折点。 总结: 中共为什么宣传仇外、制造敌人、拒绝民主?核心原因是维持统治的需要。 它知道: >一旦人民意识到真相,会质疑它的合法性; >一旦人民享受自由,会要求改变制度; >所以它必须操控历史叙事、仇恨情绪和“伪爱国主义”来维稳。2025-08-23 17:49:16
30世界上有一些国家人为地筑起“信息高墙”,严格控制国内民众能看到、能听到的东西。这样的“墙”不一定是实体的,而是信息封锁、网络审查、思想控制。 典型案例 1. 中国(大陆,PRC) -长城防火墙(Great Firewall, GFW):全球最庞大的网络审查系统,屏蔽 Google、YouTub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WhatsApp、Wikipedia 等大量境外网站。 -新闻审查:只允许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等“党媒”作为主流新闻源。 -思想宣传:中小学到大学的教材、影视、网络文艺作品,都受到严格过滤和导向。 结果:很多普通民众获取国际资讯的渠道几乎只有“党国版本”。 2. 朝鲜(North Korea) -世界上最封闭的国家。 -没有对外互联网,只有国内的“内联网(Kwangmyong 光明网)”。 -外国电视、书籍、电影几乎完全禁止。 -民众只能接触到劳动党官方媒体(如《劳动新闻》)。 -对比中国:如果说中国是“有限度的防火墙”,朝鲜则是“完全的铁幕”。 3. 伊朗 -有互联网,但很多国际网站(如 Facebook、Twitter、YouTube)被封。 -国家掌控新闻与广播,但程度没有中国那么严厉。 -民众普遍会用翻墙软件(VPN)获取外部消息。 4. 俄罗斯(近年来逐渐靠近“信息墙”模式) -其是乌俄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加强审查,禁止 Facebook、Instagram、X(推特)等社交媒体。 -国家掌控电视新闻,民众大部分只能听到克里姆林宫的版本。 不过和中国不同的是:俄罗斯依然有相当多“绕过审查”的渠道。 总结 最极端的“有墙国家”:朝鲜。 次极端:中国大陆(但民众还有技术手段“翻墙”)。 部分封锁:伊朗、俄罗斯。 所以,“只靠党新闻,看世界”——中国大陆和朝鲜最典型。 区别是:中国的“墙”更大更复杂,目的是控制叙事、引导思想;朝鲜的“墙”则是完全隔绝外部世界,几乎不给任何出口。2025-08-23 17:49:05
31建立信息高墙的国家共性 1. 政治体制 → 威权 / 独裁 -领导层权力集中,没有真正的多党制或竞争性选举。 -政府害怕舆论、新闻自由削弱合法性,所以必须“统一口径”。 -比如: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朝鲜金氏家族世袭、伊朗宗教领袖体制、俄罗斯强人政治。 2. 控制媒体 → 党媒/国媒为主 -独立媒体几乎不存在或被压制。 -电视、广播、报纸大多是政府直接或间接掌控。 -只允许“官方叙事”,不允许批评政权。 3. 网络与出版审查 -屏蔽国外新闻、社交媒体、视频网站。 -审查出版物、影视、学术研究。 -通过防火墙、警察、法律(如“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来震慑言论。 4. 思想灌输 / 教育控制 -学校教材强调“国家统一叙事”。 -美化执政党和领导人,弱化甚至抹去其他历史事实。 -典型:中共的“爱国主义教育”、朝鲜的“伟大领袖思想教育”。 5. 打压异议 -异议人士、独立记者、维权律师容易被监禁或流亡。 -社交媒体言论会被删除、封号,甚至人身拘捕。 6. “敌人化”思维 为了维持内部团结,常把外部世界描绘为“敌对势力”“境外势力渗透”。 -内部问题(经济、腐败、失业)则归因于外部敌人,转移民众注意力。 总结一句话 👉 凡是“筑墙”的国家,都是不希望人民自己去比较、去思考,只希望人民听“统一的声音”。 这类国家往往: 独裁/威权统治(政治) 高度审查(信息) 思想灌输(教育) 制造敌人(宣传)2025-08-23 17:48:55
32言论自由在不同制度里的根本差异。 在中国: 所谓的“自由”= 在中共允许的范围里讲话。 -可以骂美国、骂台湾、骂日本,因为这符合官方叙事。 -但不能质疑共产党、不能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更不能呼吁政治变革,否则会被删帖、封号,甚至被警察找上门。 -这是一种 “有限的、被管控的自由”,本质是“党给多少,你就有多少”。 在其他民主国家: -言论自由的原则** = 只要不违反法律(如煽动暴力、恐怖主义、仇恨言论、诽谤、侵犯隐私等),政府就不能限制你。 -举例:美国人可以公开骂总统、英国人可以批评首相、台湾人可以骂执政党,这些都不会被警察上门。 -即使政府觉得“不舒服”,也没有权力强制删帖或秋后算账。 - 这种自由是 “法律保障的权利”,不是谁“恩赐”的。 所以关键区别在于: 1. 中国:自由是权力给的,随时可收回。 2. 民主国家:自由是法律保障的基本人权,政府必须尊重。 👉 换句话说,中国的“自由”更像是“准许”,而不是“权利”。2025-08-23 17:48:46
33别急 → 让他们多讲,矛盾就会自己出现。 抓住核心:不要被带跑题,点出“你没回答问题”。 简短拆穿 → 一句话点破,不要解释太多。 保持冷静 → 他们容易情绪化,你冷静更有力量。 这样做的效果: 自相矛盾的逻辑一旦被点破,他们往往只能沉默、转移话题,或者发脾气。2025-08-25 21:26:24
34偷换概念 在中国未统一之前,这块土地上分布着无数彼此独立的政权、民族与文化体。它们之间的战争,本质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征服和吞并 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的五千年历史 本就是占领了别人的国家,然后当成是自己的 如:在中国的官方历史叙述中,不管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一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政权,往往都会被纳入“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的情况 马来西亚确实曾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外来政权统治过,但在今天: 也不会说“我们有葡萄牙文化500年”、“我们是日本历史的一环”; 相反,这些被看作是殖民历史、侵略史、民族抵抗史。 这是一种**“主权-民族”型的历史观**:谁统治我 ≠ 谁是我自己;我文化的核心 ≠ 被统治者留下的东西。2025-08-25 21:20:26
35建立信息高墙的国家共性 1. 政治体制 → 威权 / 独裁 -领导层权力集中,没有真正的多党制或竞争性选举。 -政府害怕舆论、新闻自由削弱合法性,所以必须“统一口径”。 -比如: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朝鲜金氏家族世袭、伊朗宗教领袖体制、俄罗斯强人政治。 2. 控制媒体 → 党媒/国媒为主 -独立媒体几乎不存在或被压制。 -电视、广播、报纸大多是政府直接或间接掌控。 -只允许“官方叙事”,不允许批评政权。 3. 网络与出版审查 -屏蔽国外新闻、社交媒体、视频网站。 -审查出版物、影视、学术研究。 -通过防火墙、警察、法律(如“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来震慑言论。 4. 思想灌输 / 教育控制 -学校教材强调“国家统一叙事”。 -美化执政党和领导人,弱化甚至抹去其他历史事实。 -典型:中共的“爱国主义教育”、朝鲜的“伟大领袖思想教育”。 5. 打压异议 -异议人士、独立记者、维权律师容易被监禁或流亡。 -社交媒体言论会被删除、封号,甚至人身拘捕。 6. “敌人化”思维 为了维持内部团结,常把外部世界描绘为“敌对势力”“境外势力渗透”。 -内部问题(经济、腐败、失业)则归因于外部敌人,转移民众注意力。 总结一句话 👉 凡是“筑墙”的国家,都是不希望人民自己去比较、去思考,只希望人民听“统一的声音”。 这类国家往往: 独裁/威权统治(政治) 高度审查(信息) 思想灌输(教育) 制造敌人(宣传)2025-08-25 21:19:33
36言论自由在不同制度里的根本差异。 在中国: 所谓的“自由”= 在中共允许的范围里讲话。 -可以骂美国、骂台湾、骂日本,因为这符合官方叙事。 -但不能质疑共产党、不能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更不能呼吁政治变革,否则会被删帖、封号,甚至被警察找上门。 -这是一种 “有限的、被管控的自由”,本质是“党给多少,你就有多少”。 在其他民主国家: -言论自由的原则** = 只要不违反法律(如煽动暴力、恐怖主义、仇恨言论、诽谤、侵犯隐私等),政府就不能限制你。 -举例:美国人可以公开骂总统、英国人可以批评首相、台湾人可以骂执政党,这些都不会被警察上门。 -即使政府觉得“不舒服”,也没有权力强制删帖或秋后算账。 - 这种自由是 “法律保障的权利”,不是谁“恩赐”的。 所以关键区别在于: 1. 中国:自由是权力给的,随时可收回。 2. 民主国家:自由是法律保障的基本人权,政府必须尊重。 👉 换句话说,中国的“自由”更像是“准许”,而不是“权利”。2025-08-25 21:19:02
37为什么不喜欢别人批评中国,却爱翻墙看批评中国的视频? 1. 被动形成的“受害者心理” 中共长期灌输“外国都在抹黑中国”。 所以他们翻墙去找批评中国的视频,不是为了反思,而是为了“验证”自己被灌输的叙事: 看,果然外国人都看不起中国! 看,果然美国人在黑中国! 这是一种自证式心理满足。 2. 官方叙事他们并不信 中国国内新闻都是单调的“歌功颂德”,他们自己也觉得假。 所以翻墙看国外批评中国的视频,其实是在寻找刺激和真实感。 但由于思想被长期控制,他们不会反思政权问题,只会转化成外国人欺负中国的仇恨。 3. 选择性过滤 国外对中国的批评,有两类: 1.批评中共体制(比如人权、言论自由)。 2.批评中国人行为(比如旅游乱象)。 他们只会接受2.,然后解读为“歧视中国人” 对1.,他们马上套上境外势力攻击中国的帽子,拒绝思考。 矛盾的核心 他们不敢也不愿批评中共 → 因为一旦批评,代价太大(被封号、请喝茶)。 所以就把所有批评中国的言论转化为外国人歧视 辱华,这样心理上就安全。 结果就是: 他们其实比谁都爱看骂中国的视频; 但看了不是反思,而是“自嗨”,用来加强全世界都针对我们的民族主义情绪。2025-08-25 21:18:43
38中国人翻墙的三大矛盾 ① 违法与常态的矛盾 翻墙在中国法律上属于违法行为(违反《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网安法等),理论上可能面临处罚。 但实际上,许多人(尤其是高校、程序员、留学生准备出国的人)仍然长期翻墙,把它当成日常,执法又选择性。 导致:法律明文禁止 vs 现实社会默许。 ② 立场与行为的矛盾 很多人在国内网络上表现爱国、护党,甚至攻击批评中国的人。 但他们自己却偷偷翻墙看海外批评中共的视频、新闻,甚至在国外平台享受言论自由。 导致:嘴上支持封锁,行为上依赖自由。 ③ 封闭与好奇的矛盾 官方教育、媒体宣传强调境外敌对势力、境外信息有毒。 但越是被禁止,很多人越好奇,反而想翻墙看看外面怎么说。 导致:一边被灌输要拒绝西方话语,一边主动去寻找外界声音。 中国人翻墙=违法但普遍存在;嘴上支持封闭,心里却渴望自由;拒绝外界叙事,却偷偷吸收外界信息。2025-08-25 21:18:01
39中国人辩论常见套路 & 破解话术 1. “别人也不好”型(Whataboutism) 他们说:美国也有人权问题,你凭什么批评中国? 你答:我们在讨论中国的问题,不是美国。别人不好不代表你就对。 2. “代表人民”型 他们说:你批评中国政府,就是侮辱中国人! 你答:政府不是人民,批评政府不等于攻击人民。你能区分国家、政权和人民吗? 3. “历史功劳抵消现实问题”型 他们说:没有共产党,你们早就饿死了。 你答:过去的功劳不能掩盖现在的问题,就像医生以前救过你,但现在杀人了,也要追责。 4. “双重标准”型 他们说:美国乱,中国稳,这就是中国制度好。 你答:如果乱就不行,那历史上中国战乱不断时,制度是不是就该被否定? 5. “假设等同现实”型 他们说:如果搞选举,中国会乱。 你答:我们先讨论现实:现在没有选举,中国人有没有选择权?假设的混乱不能证明现实的制度合理。 6. “历史宿命”型 他们说: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专制,这是国情。 你答:那照你说,欧洲以前也有封建王朝,是不是也该永远保留? 7. “你没资格说”型 他们说:你又不是中国人,没资格批评。 你答:真相不因说话的人不同而改变。事实就是事实,谁说都成立。 8. “无限拔高”型 他们说:如果开放言论,中国就会亡国。 你答:很多国家都有言论自由,但没亡国。你这是在恐吓,不是逻辑。 9. “逻辑循环”型 他们说:共产党合法,因为它让中国发展;中国发展,因为有共产党。 你答:这是循环论证。你能给一个独立的理由吗? 使用方法 1. 保持冷静:他们通常情绪化,你保持逻辑冷静更有说服力。 2. 抓住核心:不要被带跑题,点出“你没回答问题”。 3. 用类比反击:类比能快速让对方意识到逻辑漏洞。2025-08-25 21:17:52
40建立信息高墙的国家共性 1. 政治体制 → 威权 / 独裁 -领导层权力集中,没有真正的多党制或竞争性选举。 -政府害怕舆论、新闻自由削弱合法性,所以必须“统一口径”。 -比如: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朝鲜金氏家族世袭、伊朗宗教领袖体制、俄罗斯强人政治。 2. 控制媒体 → 党媒/国媒为主 -独立媒体几乎不存在或被压制。 -电视、广播、报纸大多是政府直接或间接掌控。 -只允许“官方叙事”,不允许批评政权。 3. 网络与出版审查 -屏蔽国外新闻、社交媒体、视频网站。 -审查出版物、影视、学术研究。 -通过防火墙、警察、法律(如“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来震慑言论。 4. 思想灌输 / 教育控制 -学校教材强调“国家统一叙事”。 -美化执政党和领导人,弱化甚至抹去其他历史事实。 -典型:中共的“爱国主义教育”、朝鲜的“伟大领袖思想教育”。 5. 打压异议 -异议人士、独立记者、维权律师容易被监禁或流亡。 -社交媒体言论会被删除、封号,甚至人身拘捕。 6. “敌人化”思维 为了维持内部团结,常把外部世界描绘为“敌对势力”“境外势力渗透”。 -内部问题(经济、腐败、失业)则归因于外部敌人,转移民众注意力。 总结一句话 👉 凡是“筑墙”的国家,都是不希望人民自己去比较、去思考,只希望人民听“统一的声音”。 这类国家往往: 独裁/威权统治(政治) 高度审查(信息) 思想灌输(教育) 制造敌人(宣传)2025-08-26 21:04:14
41言论自由在不同制度里的根本差异。 在中国: 所谓的“自由”= 在中共允许的范围里讲话。 -可以骂美国、骂台湾、骂日本,因为这符合官方叙事。 -但不能质疑共产党、不能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更不能呼吁政治变革,否则会被删帖、封号,甚至被警察找上门。 -这是一种 “有限的、被管控的自由”,本质是“党给多少,你就有多少”。 在其他民主国家: -言论自由的原则** = 只要不违反法律(如煽动暴力、恐怖主义、仇恨言论、诽谤、侵犯隐私等),政府就不能限制你。 -举例:美国人可以公开骂总统、英国人可以批评首相、台湾人可以骂执政党,这些都不会被警察上门。 -即使政府觉得“不舒服”,也没有权力强制删帖或秋后算账。 - 这种自由是 “法律保障的权利”,不是谁“恩赐”的。 所以关键区别在于: 1. 中国:自由是权力给的,随时可收回。 2. 民主国家:自由是法律保障的基本人权,政府必须尊重。 👉 换句话说,中国的“自由”更像是“准许”,而不是“权利”。2025-08-26 21:03:29
42中国官方叙事的核心矛盾: 为什么中共一边接受了外国带来的现代科技、制度与资本推动发展, 一边又不断灌输仇外、反美、民族主义情绪?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政治逻辑: 1. “仇恨教育”背后的本质:不是历史,是政治工具 中国的“爱国教育”中,经常提到“列强入侵”、“百年屈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类内容虽然源于历史事实,但重点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 👉 制造统一的“民族叙事”,从而: >凝聚民族身份(我们中国人是一体的); >制造对立情绪(外部敌人想搞乱我们); >转移内部矛盾(你生活困难不是政府错,是美国卡我们脖子); >让中共成为“唯一保护你的人”。 简而言之: “敌人”必须存在,否则体制难以维系。 2. 为什么不能感恩外国带来的现代化? 因为这会动摇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人民意识到: > “原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是靠外国援助、技术转让、外资进来、全球合作……” 那么接下来就会问: > “那共产党有什么本事?我们变好是因为外国的帮助,不是因为你中共?” 这对中共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是靠“执政合法性 = 我让你们脱贫、强国”来统治的。 所以必须把功劳说成: ✅ “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 ✅ “是党的英明领导” ❌ “外国只是想遏制我们” 3. “民主”问题:为什么拒绝西式民主,还说自己有“中国式民主”? 因为真正的民主意味着: >权力可以被监督、质疑、下台; >人民可以自由组织政党、媒体、舆论; >党权不是“终身制”或绝对领导地位。 这与中共的根本利益冲突,所以它必须创造一个替代品: > “中国式民主”(实则是人民不能选领导、但可以发“建议”的假民主) >强调“西方民主混乱、内斗、选不出人” >宣称“中国制度优越,是稳定、高效、符合国情的民主” 这是典型的话语掠夺:用你熟悉的词,但灌输自己的解释。 4. “粉红”现象:为什么中共愿意民间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民间民族主义(粉红)可以帮政府攻击异见; >政府不需要自己出面打压,只要“人民群众自己愤怒”; >既能制造忠诚感,又能压制自由派和改革派 换句话说: 煽动民粹,是更隐蔽、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5. 美国等国家真的给过中国改变的机会? 是的。 >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 >1990年代,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并期望中国随着经济开放而走向政治开放; >但中国利用了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经济、提升科技,但并没有政治改革,反而: ✅ 更强的舆论控制 ✅ 更大的监控系统(如天网、人脸识别) ✅ 更严的打压异见(律师、记者、宗教、维权人士) 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由“接触派”转向“遏制派”,这也是中共开始全力宣传“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转折点。 总结: 中共为什么宣传仇外、制造敌人、拒绝民主?核心原因是维持统治的需要。 它知道: >一旦人民意识到真相,会质疑它的合法性; >一旦人民享受自由,会要求改变制度; >所以它必须操控历史叙事、仇恨情绪和“伪爱国主义”来维稳。2025-08-26 21:02:09
43别急 → 让他们多讲,矛盾就会自己出现。 抓住核心:不要被带跑题,点出“你没回答问题”。 简短拆穿 → 一句话点破,不要解释太多。 保持冷静 → 他们容易情绪化,你冷静更有力量。 这样做的效果: 自相矛盾的逻辑一旦被点破,他们往往只能沉默、转移话题,或者发脾气。2025-08-26 21:00:35
44中国人辩论常见的偷换概念套路 1. 别人也不好型(Whataboutism) 逻辑:当别人指出中国的问题时,他们不回应,而是搬出别国的缺陷。 例子: 你说:中国没有言论自由。 对方答:美国也没有啊,你骂xx试试! 问题:这不是对事实的回应,而是转移话题。 2. 代表人民型 逻辑:把政府等同于国家、人民,批评政府被偷换成“攻击中国人”。 例子: 你说:中国共产党打压异议。 对方答:你这是歧视中国人! 问题:政权 ≠ 国家 ≠ 人民,这是典型的偷换主体。 3. 历史功劳抵消现实问题型 逻辑:用过去的成就来掩盖现在的问题 例子: 你说:现在中国人权问题严重。 对方答:没有共产党,你们现在还在吃草! 问题:历史功劳不能抵消现实问题。 4. 双重标准型 逻辑:同一件事,对中国和外国采用不同标准。 例子: 中国:稳定压倒一切,所以必须控制舆论。 美国:言论太乱,应该学中国管一管。 问题:逻辑自相矛盾,只是为了护航。 5. 假设等同现实型 逻辑:用虚拟假设来否定现实问题。 例子: 你说:没有选举,中国人没有政治权利。 对方答:就算有选举,也会乱,还不如现在好。 问题:这是用假设的混乱来合理化现实的不自由。 6. 历史宿命型 逻辑:用历史必然论掩盖现实矛盾。 例子: 你说:中国政府独裁。 对方答:中国历史上一直这样,这是国情。 问题:历史传统 ≠ 合理性。 7. 你没资格说型 逻辑:不是反驳事实,而是攻击说话者的立场。 例子: 你说:新疆有人权问题。  对方答:你是外国人,你没资格说中国。 问题:典型的“人身攻击”,避开了事实本身。 8. 无限拔高型 逻辑:把一个具体问题拔高到国家存亡或民族尊严。 例子: 你说:媒体应该更透明。 对方答:那样国家就会乱,亡国你负责吗? 问题:夸大后果,用恐惧来封杀讨论。 9. 逻辑循环论证型 逻辑:用结论证明前提。 例子: Q:为什么共产党有合法性? A:因为共产党领导中国发展得好。 Q:为什么发展得好? A:因为共产党有合法性。 问题:这是循环论证,没有独立证据。 总结: 这些套路的核心,就是 避免直接面对问题。一旦发现对方没有正面回应,而是用这些手法转移、模糊、混淆,就可以立刻指出来: 👉“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是换了个话题。”2025-08-26 21:00:23
45中共篡改的历史 被篡改的历史:抗日战争 真相:国民党主力抗战8年 篡改成:教育中强调“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被篡改的历史:解放战争 真相:国共双方内战 篡改成:美化成“人民解放、推翻压迫” 被篡改的历史:清朝屠汉 真相:大量屠杀记录清晰 篡改:教材中说成“民族融合” 被篡改的历史:台湾历史地位 真相:曾是清朝附属、后由日统治、战后归还 篡改:简化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还有偷换概念 在中国未统一之前,这块土地上分布着无数彼此独立的政权、民族与文化体。它们之间的战争,本质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征服和吞并 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的五千年历史 本就是占领了别人的国家,然后当成是自己的 如:在中国的官方历史叙述中,不管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一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政权,往往都会被纳入“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的情况 马来西亚确实曾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外来政权统治过,但在今天: 也不会说“我们有葡萄牙文化500年”、“我们是日本历史的一环”; 相反,这些被看作是殖民历史、侵略史、民族抵抗史。 这是一种**“主权-民族”型的历史观**:谁统治我 ≠ 谁是我自己;我文化的核心 ≠ 被统治者留下的东西。2025-08-30 00:10:38
46中国官方叙事的核心矛盾: 为什么中共一边接受了外国带来的现代科技、制度与资本推动发展, 一边又不断灌输仇外、反美、民族主义情绪?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政治逻辑: 1. “仇恨教育”背后的本质:不是历史,是政治工具 中国的“爱国教育”中,经常提到“列强入侵”、“百年屈辱”、“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类内容虽然源于历史事实,但重点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 👉 制造统一的“民族叙事”,从而: >凝聚民族身份(我们中国人是一体的); >制造对立情绪(外部敌人想搞乱我们); >转移内部矛盾(你生活困难不是政府错,是美国卡我们脖子); >让中共成为“唯一保护你的人”。 简而言之: “敌人”必须存在,否则体制难以维系。 2. 为什么不能感恩外国带来的现代化? 因为这会动摇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人民意识到: > “原来我们的科技发展是靠外国援助、技术转让、外资进来、全球合作……” 那么接下来就会问: > “那共产党有什么本事?我们变好是因为外国的帮助,不是因为你中共?” 这对中共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它是靠“执政合法性 = 我让你们脱贫、强国”来统治的。 所以必须把功劳说成: ✅ “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 ✅ “是党的英明领导” ❌ “外国只是想遏制我们” 3. “民主”问题:为什么拒绝西式民主,还说自己有“中国式民主”? 因为真正的民主意味着: >权力可以被监督、质疑、下台; >人民可以自由组织政党、媒体、舆论; >党权不是“终身制”或绝对领导地位。 这与中共的根本利益冲突,所以它必须创造一个替代品: > “中国式民主”(实则是人民不能选领导、但可以发“建议”的假民主) >强调“西方民主混乱、内斗、选不出人” >宣称“中国制度优越,是稳定、高效、符合国情的民主” 这是典型的话语掠夺:用你熟悉的词,但灌输自己的解释。 4. “粉红”现象:为什么中共愿意民间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民间民族主义(粉红)可以帮政府攻击异见; >政府不需要自己出面打压,只要“人民群众自己愤怒”; >既能制造忠诚感,又能压制自由派和改革派 换句话说: 煽动民粹,是更隐蔽、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5. 美国等国家真的给过中国改变的机会? 是的。 >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 >1990年代,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并期望中国随着经济开放而走向政治开放; >但中国利用了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经济、提升科技,但并没有政治改革,反而: ✅ 更强的舆论控制 ✅ 更大的监控系统(如天网、人脸识别) ✅ 更严的打压异见(律师、记者、宗教、维权人士) 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由“接触派”转向“遏制派”,这也是中共开始全力宣传“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转折点。 总结: 中共为什么宣传仇外、制造敌人、拒绝民主?核心原因是维持统治的需要。 它知道: >一旦人民意识到真相,会质疑它的合法性; >一旦人民享受自由,会要求改变制度; >所以它必须操控历史叙事、仇恨情绪和“伪爱国主义”来维稳。2025-08-30 00:10:22
47建立信息高墙的国家共性 1. 政治体制 → 威权 / 独裁 -领导层权力集中,没有真正的多党制或竞争性选举。 -政府害怕舆论、新闻自由削弱合法性,所以必须“统一口径”。 -比如: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朝鲜金氏家族世袭、伊朗宗教领袖体制、俄罗斯强人政治。 2. 控制媒体 → 党媒/国媒为主 -独立媒体几乎不存在或被压制。 -电视、广播、报纸大多是政府直接或间接掌控。 -只允许“官方叙事”,不允许批评政权。 3. 网络与出版审查 -屏蔽国外新闻、社交媒体、视频网站。 -审查出版物、影视、学术研究。 -通过防火墙、警察、法律(如“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来震慑言论。 4. 思想灌输 / 教育控制 -学校教材强调“国家统一叙事”。 -美化执政党和领导人,弱化甚至抹去其他历史事实。 -典型:中共的“爱国主义教育”、朝鲜的“伟大领袖思想教育”。 5. 打压异议 -异议人士、独立记者、维权律师容易被监禁或流亡。 -社交媒体言论会被删除、封号,甚至人身拘捕。 6. “敌人化”思维 为了维持内部团结,常把外部世界描绘为“敌对势力”“境外势力渗透”。 -内部问题(经济、腐败、失业)则归因于外部敌人,转移民众注意力。 总结一句话 👉 凡是“筑墙”的国家,都是不希望人民自己去比较、去思考,只希望人民听“统一的声音”。 这类国家往往: 独裁/威权统治(政治) 高度审查(信息) 思想灌输(教育) 制造敌人(宣传)2025-08-30 00:10:00
48中国人辩论常见的偷换概念套路 1. 别人也不好型(Whataboutism) 逻辑:当别人指出中国的问题时,他们不回应,而是搬出别国的缺陷。 例子: 你说:中国没有言论自由。 对方答:美国也没有啊,你骂xx试试! 问题:这不是对事实的回应,而是转移话题。 2. 代表人民型 逻辑:把政府等同于国家、人民,批评政府被偷换成“攻击中国人”。 例子: 你说:中国共产党打压异议。 对方答:你这是歧视中国人! 问题:政权 ≠ 国家 ≠ 人民,这是典型的偷换主体。 3. 历史功劳抵消现实问题型 逻辑:用过去的成就来掩盖现在的问题 例子: 你说:现在中国人权问题严重。 对方答:没有共产党,你们现在还在吃草! 问题:历史功劳不能抵消现实问题。 4. 双重标准型 逻辑:同一件事,对中国和外国采用不同标准。 例子: 中国:稳定压倒一切,所以必须控制舆论。 美国:言论太乱,应该学中国管一管。 问题:逻辑自相矛盾,只是为了护航。 5. 假设等同现实型 逻辑:用虚拟假设来否定现实问题。 例子: 你说:没有选举,中国人没有政治权利。 对方答:就算有选举,也会乱,还不如现在好。 问题:这是用假设的混乱来合理化现实的不自由。 6. 历史宿命型 逻辑:用历史必然论掩盖现实矛盾。 例子: 你说:中国政府独裁。 对方答:中国历史上一直这样,这是国情。 问题:历史传统 ≠ 合理性。 7. 你没资格说型 逻辑:不是反驳事实,而是攻击说话者的立场。 例子: 你说:新疆有人权问题。  对方答:你是外国人,你没资格说中国。 问题:典型的“人身攻击”,避开了事实本身。 8. 无限拔高型 逻辑:把一个具体问题拔高到国家存亡或民族尊严。 例子: 你说:媒体应该更透明。 对方答:那样国家就会乱,亡国你负责吗? 问题:夸大后果,用恐惧来封杀讨论。 9. 逻辑循环论证型 逻辑:用结论证明前提。 例子: Q:为什么共产党有合法性? A:因为共产党领导中国发展得好。 Q:为什么发展得好? A:因为共产党有合法性。 问题:这是循环论证,没有独立证据。 总结: 这些套路的核心,就是 避免直接面对问题。一旦发现对方没有正面回应,而是用这些手法转移、模糊、混淆,就可以立刻指出来: “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是换了个话题。”2025-08-30 00:09:26
49别急 → 让他们多讲,矛盾就会自己出现。 抓住核心:不要被带跑题,点出“你没回答问题”。 简短拆穿 → 一句话点破,不要解释太多。 保持冷静 → 他们容易情绪化,你冷静更有力量。 这样做的效果: 自相矛盾的逻辑一旦被点破,他们往往只能沉默、转移话题,或者发脾气。2025-08-30 00:09:06
50言论自由在不同制度里的根本差异。 在中国: 所谓的“自由”= 在中共允许的范围里讲话。  -可以骂美国、骂台湾、骂日本,因为这符合官方叙事。  -但不能质疑共产党、不能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更不能呼吁政治变革,否则会被删帖、封号,甚至被警察找上门。 -这是一种 “有限的、被管控的自由”,本质是“党给多少,你就有多少”。 在其他民主国家: -言论自由的原则** = 只要不违反法律(如煽动暴力、恐怖主义、仇恨言论、诽谤、侵犯隐私等),政府就不能限制你。  -举例:美国人可以公开骂总统、英国人可以批评首相、台湾人可以骂执政党,这些都不会被警察上门。  -即使政府觉得“不舒服”,也没有权力强制删帖或秋后算账。 - 这种自由是 “法律保障的权利”,不是谁“恩赐”的。 所以关键区别在于: 1. 中国:自由是权力给的,随时可收回。 2. 民主国家:自由是法律保障的基本人权,政府必须尊重。 👉 换句话说,中国的“自由”更像是“准许”,而不是“权利”。 这个ai的2025-08-30 00:08:41
51中共最近推出了3部仇日电影 1. 转移国内矛盾与民怨 经济下行:中国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房地产危机,年轻人躺平 社会矛盾:工人失业、农民收入下降、养老金问题,社会阶层分化,欠薪 解决办法:用外敌叙事来制造情绪 : 你穷,是因为日本、美国打压我们 仇恨电影刚好满足情绪转移需求,把本来指向政府的不满,转向境外敌对势力 2. 民族主义 中共一直强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在经济不好,这种口号说服力下降。 拍摄抗日电影,为了表达出共产党是唯一保护中国人的国家 这种电影反复洗脑,给很多年轻观众把爱国=支持共产党,从而加强政权合法性。 3. 国际话语权与对外战略 在国际上,中共把自己塑造成二战受害者和战胜国的双重身份,用以争夺舆论主动权。 特别是中美关系紧张、中日靠近美国的背景下,仇日电影是外交心理战的一部分:提醒自己人日本是旧敌+美帝走狗 在这种官方叙事下,台湾问题也更 容易被包装成抗日战争的延续:日本曾侵略中国 → 台湾还没收回来 → 所以统一才是历史正义。 4. 娱乐与政治的结合 抗日神剧早就证明了,仇日题材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票房高、情绪点低门槛) 政府允许、甚至推动这种题材,因为它既能赚票房,又能服务政治宣传简直一举两得 作用是,观众尤其青少年容易被煽动,形成极端民族主义(比如砸日本货、抵制日企,甚至把仇恨当成日常价值观) 总结: 这些仇日电影是中共在经济下行和社会矛盾加剧的情况下,用来转移国内矛盾、制造共同敌人、维持民族主义热度的工具。 那些电影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选择性的叙事,把中华民国的功劳抹去,把共产党塑造成民族唯一救星 经济危机 → 民怨上升 → 宣传仇外 → 民族主义高涨 → 政权合法性维持。 ai generate2025-08-30 00:08:22
52日本投降的对象是“全体盟军”,而不是单一国家。中华民国作为四大盟国之一,只是在中国战区负责受降。1971年联合国才承认PRC,1949年中华民国就退守台湾并在台湾持续存在,这中间的空档和现实,使得“中共自建国起就统治台湾”纯属伪史。2025-08-30 00:04:50
53中共篡改的历史 被篡改的历史:抗日战争 真相:国民党主力抗战8年 篡改成:教育中强调“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被篡改的历史:解放战争 真相:国共双方内战 篡改成:美化成“人民解放、推翻压迫” 被篡改的历史:清朝屠汉 真相:大量屠杀记录清晰 篡改:教材中说成“民族融合” 被篡改的历史:台湾历史地位 真相:曾是清朝附属、后由日统治、战后归还 篡改:简化为“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还有偷换概念 在中国未统一之前,这块土地上分布着无数彼此独立的政权、民族与文化体。它们之间的战争,本质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征服和吞并 他们根本没有所谓的五千年历史 本就是占领了别人的国家,然后当成是自己的 如:在中国的官方历史叙述中,不管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一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政权,往往都会被纳入“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的情况 马来西亚确实曾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日本等外来政权统治过,但在今天: 也不会说“我们有葡萄牙文化500年”、“我们是日本历史的一环”; 相反,这些被看作是殖民历史、侵略史、民族抵抗史。 这是一种**“主权-民族”型的历史观**:谁统治我 ≠ 谁是我自己;我文化的核心 ≠ 被统治者留下的东西。2025-08-31 00:02:46
54中国人辩论常见的偷换概念套路 1. 别人也不好型(Whataboutism) 逻辑:当别人指出中国的问题时,他们不回应,而是搬出别国的缺陷。 例子: 你说:中国没有言论自由。 对方答:美国也没有啊,你骂xx试试! 问题:这不是对事实的回应,而是转移话题。 2. 代表人民型 逻辑:把政府等同于国家、人民,批评政府被偷换成“攻击中国人”。 例子: 你说:中国共产党打压异议。 对方答:你这是歧视中国人! 问题:政权 ≠ 国家 ≠ 人民,这是典型的偷换主体。 3. 历史功劳抵消现实问题型 逻辑:用过去的成就来掩盖现在的问题 例子: 你说:现在中国人权问题严重。 对方答:没有共产党,你们现在还在吃草! 问题:历史功劳不能抵消现实问题。 4. 双重标准型 逻辑:同一件事,对中国和外国采用不同标准。 例子: 中国:稳定压倒一切,所以必须控制舆论。 美国:言论太乱,应该学中国管一管。 问题:逻辑自相矛盾,只是为了护航。 5. 假设等同现实型 逻辑:用虚拟假设来否定现实问题。 例子: 你说:没有选举,中国人没有政治权利。 对方答:就算有选举,也会乱,还不如现在好。 问题:这是用假设的混乱来合理化现实的不自由。 6. 历史宿命型 逻辑:用历史必然论掩盖现实矛盾。 例子: 你说:中国政府独裁。 对方答:中国历史上一直这样,这是国情。 问题:历史传统 ≠ 合理性。 7. 你没资格说型 逻辑:不是反驳事实,而是攻击说话者的立场。 例子: 你说:新疆有人权问题。  对方答:你是外国人,你没资格说中国。 问题:典型的“人身攻击”,避开了事实本身。 8. 无限拔高型 逻辑:把一个具体问题拔高到国家存亡或民族尊严。 例子: 你说:媒体应该更透明。 对方答:那样国家就会乱,亡国你负责吗? 问题:夸大后果,用恐惧来封杀讨论。 9. 逻辑循环论证型 逻辑:用结论证明前提。 例子: Q:为什么共产党有合法性? A:因为共产党领导中国发展得好。 Q:为什么发展得好? A:因为共产党有合法性。 问题:这是循环论证,没有独立证据。 总结: 这些套路的核心,就是 避免直接面对问题。一旦发现对方没有正面回应,而是用这些手法转移、模糊、混淆,就可以立刻指出来: 👉“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是换了个话题。”2025-09-05 23:00:17
55工作是双赢的,你要找人做设计,不是别人找你做设计2025-09-05 22:58:28
56毕竟中国人习惯口无遮拦2025-09-07 00:13:39
57这集真的浏览真的高,是不是中共买流量😂,以为你讲真的2025-09-21 21:26:31
58一直只看符合自己观点的内容,其实就是信息茧房 / 回音室效应 认知偏差加深 分辨能力下降 容易被操控 思维变狭隘2025-09-21 21:24:54
59言论自由在不同制度里的根本差异。 在中国: 所谓的“自由”= 在中共允许的范围里讲话。  -可以骂美国、骂台湾、骂日本,因为这符合官方叙事。  -但不能质疑共产党、不能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更不能呼吁政治变革,否则会被删帖、封号,甚至被警察找上门。 -这是一种 “有限的、被管控的自由”,本质是“党给多少,你就有多少”。 在其他民主国家: -言论自由的原则= 只要不违反法律(如煽动暴力、恐怖主义、仇恨言论、诽谤、侵犯隐私等),政府就不能限制你。  -举例:美国人可以公开骂总统、英国人可以批评首相、台湾人可以骂执政党,这些都不会被警察上门。  -即使政府觉得“不舒服”,也没有权力强制删帖或秋后算账。 - 这种自由是 “法律保障的权利”,不是谁“恩赐”的。 所以关键区别在于: 1. 中国:自由是权力给的,随时可收回。 2. 民主国家:自由是法律保障的基本人权,政府必须尊重。 👉 换句话说,中国的“自由”更像是“准许”,而不是“权利”。2025-09-21 21:24:41
60被人害死是真,但是只有录音不够,其他网传的视频模糊不清,难让人信服,验尸报告可以叫公开看看2025-09-23 14:34:22
61小米手机有监控功能,还可以传输用户数据会中国2025-11-03 01: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