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法律要有證據,要有論述
聲請人不是情勒,要不就是幻術
其中,幻術是一種統治的技術,也是藝術。 | 2025-05-12 21:57:04 |
| 2 |  | 媽祖的lemon test | 2025-05-11 13:04:25 |
| 3 |  | 好想看法庭直播喔... | 2025-05-09 21:05:39 |
| 4 |  | 看來檢方手上的重要的牌之一,這波應該算是爆了吧?再來是要另闢蹊徑?用其他方式證明嗎? | 2025-05-08 22:03:59 |
| 5 |  | 2025年了,還在罵馬英九總統,這樣連任第十七年,我真的不敢相信,太過分了吧! | 2025-05-10 00:23:31 |
| 6 |  | 民眾黨真的是目前最優的,只可惜規模尚小,期待可以壯大起來。 | 2025-05-15 20:14:53 |
| 7 |  | 唉,當初鏡週刊、北檢還有一堆媒體講的繪聲繪影,結果近幾庭的交互詰問,證據力跟軟爛的坨屎一樣,還臭不可聞,還有那種無良法律人,刻意引導大眾把起訴書視為判決書,就連總統也是說「尊重判決」,超級可悲😢 | 2025-05-16 01:35:49 |
| 8 |  | 有一些說是悲情牌的人,我覺得真的蠻邪惡的,到底誰會為了打一張悲情牌,犧牲自己的父親?人是真的走了,還沒辦法送終,那群傢伙到底在想什麼?真的沒必要,也很可惡。 | 2025-05-21 00:33:45 |
| 9 |  | 如此奮力地批判,並且加入歷史錯誤的一方,即可賺到一生都花不光的財富。 | 2025-05-25 11:32:19 |
| 10 |  | 常覺得民進黨經不起直球對決,林的說詞我也認為不符合歷史事實。 | 2025-05-25 12:32:44 |
| 11 |  | 小平是真的沒料,攀附權勢攀成這樣,還是沒位置😢 | 2025-05-27 21:32:25 |
| 12 |  | 已經九個月了,還要再兩個月,上次北檢提出的理由是說至少等交互詰問問完,所以這次延押裁定是北院認為因為交互詰問沒問完嗎?很難想像,今年是2025年,天啊! | 2025-05-28 01:50:59 |
| 13 |  | 林俊言不去唱歌,跑去害人幹嘛… | 2025-05-29 15:01:27 |
| 14 |  | 為什麼我覺得國昌老師越來越帥了? | 2025-05-29 22:43:51 |
| 15 |  | 作為新聞媒體記者,肩負著除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外的第四權,意旨是監督國家權力,結果三立記者讓自己的抱怨在野黨主席聲音都錄音進去,我實在想像不到,第四權作為鞏固當權者權力,成為爪牙,傳播異音這種新聞自由的模式,到底有何價值上可取之處。很是遺憾。 | 2025-05-31 19:40:55 |
| 16 |  | 剛看到推播,就想說這帥哥是誰,原來是國昌老師。 | 2025-06-02 18:11:47 |
| 17 |  | 黃沒有義務給出記者想要的回答
她期待落空是她的問題
不是受訪者的問題
她大概是希望得到特定答案吧?
問不到,不能歸咎於受訪者的品格
而要謹慎評估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足
把能力不足甩鍋
轉嫁責任在受訪者的品格
是很不負責任的
也很不尊重新聞專業 | 2025-06-03 09:41:56 |
| 18 |  | 支持民進黨的成本挺高的,支持者們常常要為了KOL們的言行一致性,傷透腦筋,在被嘲笑時要花很大的力氣自圓其說,撐不下去的往往就不支持了。比較能夠適應下來的支持者,通常是不考慮邏輯是否有一致性,也就沒用擔心成本高或不高。可以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要當青鳥,相當競爭。 | 2025-06-06 12:51:21 |
| 19 |  | 可以才當一年總統,就讓人民感覺好像是下個月就要總統大選了,每天都在鬥爭,每天政治攻防,每天都抗中保台,是都不會累嗎? | 2025-06-06 17:17:04 |
| 20 |  | 哈哈哈原來訴訟經濟在實務上是這樣用的,蠻隨性的啊,當初訴訟法課堂上學怎麼講得那麼高尚😂 | 2025-06-05 23:34:53 |
| 21 |  | 14年前到大陸的時候,正好是馬總統執政,那時候島內輿論對大陸敵意還沒有現在那麼嚴重,到大陸很常喝王老吉,時光匆匆,轉眼幾年過去,自己也成長了不少,世局變化也不少。 | 2025-06-10 22:50:43 |
| 22 |  | 10多年前到廣州機場轉機時
我就覺得會信親綠名嘴的說法大概是真的很智障了... | 2025-06-10 20:16:11 |
| 23 |  | 民進黨不應該操作意識形態,把單純的支持者囚禁在思考的孤島,然後自己跑去跟大陸做生意、談戀愛,這樣真的太壞了。 | 2025-06-11 05:42:25 |
| 24 |  | 這集還蠻像政策辯論的耶,反方法官是覺得現行的「法庭公開」、「判決書公開」以及「法庭錄音」三大制度,已足以確保人民知的權利、公眾對司法的監督,並提升司法透明度,因此質疑法庭直播的正當性何在?不過,我覺得那是把題目設定成「我國應不應該法庭直播?」這種比較普遍的討論,看起來這次要討論其實是「在賴清德執政下,重大矚目案件應不應該法庭直播?」,會比較像真正要討論的範圍。 | 2025-06-11 14:17:49 |
| 25 |  | 親自走一趟真的是最實際的做法,還有館長最後一段講出很多人的無奈,罵政府是罵了,然後他還是照樣把在野黨領袖羈押進去,甚至還要大罷免大成功,都沒在演的😂 | 2025-06-12 05:55:49 |
| 26 |  | 兩岸要多交流,漸進地認識彼此,有這層友好的關係才能比較好說話,談事情也比較有空間真誠的談,不要動不動就拿「抗中保台」來騙選票,犧牲的是好不容易建立好的交流,百姓還要跟著承擔風險,然後還不好好建設,整天鬥爭政敵,想新名義來撈錢。 | 2025-06-13 09:45:05 |
| 27 |  | 陳委員確實是法盲 | 2025-06-12 02:11:25 |
| 28 |  | 其實青鳥及綠營政治人物都知道大陸發展的很好,所以也蠻多綠營人士在這裡談戀愛、做生意,只是為了要實現政治上的目的,難免裝作沒有這回事。 | 2025-06-12 23:10:02 |
| 29 |  | 差距大到會很快結束,應該是有當過兵的人,大致上會同意的共識,用國防的海峽中線換一時的政治利益的政黨,不能期待的。 | 2025-06-13 09:12:23 |
| 30 |  | 歷任總統,儘管再怎麼差強人意,都不敢操作大罷免,意圖奪下立法院多數這種行動,賴總統這任期算是憲政史的一大「亮點」,這算不算少數民意霸凌多數民意? | 2025-06-16 10:52:17 |
| 31 |  | 吳思瑤能有舞台,代表有一群人不稀罕論證能力,喜歡造謠能力,可惜了。 | 2025-06-16 22:05:07 |
| 32 |  | 從2025年往回看,當初被罵最兇的馬總統,卻是最好的一任總統。 | 2025-06-19 01:37:54 |
| 33 |  | 總統公布後三個月
但應該行政院會提覆議
覆議不過
應該還會聲請憲法裁判 | 2025-06-27 20:39:16 |
| 34 |  | 片頭那個王義川好吵
大概還是老三套:
1.覆議
2.憲法法庭
3.大罷免大成功 | 2025-06-27 20:34:17 |
| 35 |  | 怎麼吳委員的稿子很多都是人身攻擊?可以請chatgpt修得中性一點嗎😂 | 2025-06-27 21:21:27 |
| 36 |  | 以前聽人說,效率的反義詞不是不效率,而是公平;自由的反義詞不是不自由,而是安全;那麼久以來我都不知道民主的反義詞是什麼,今年我懂了,是民進黨。 | 2025-07-02 17:37:18 |
| 37 |  | 七權合一的憲政野獸,小時候看過七龍珠GT,大概就是超一星龍的感覺,要分好幾集來播,劇情要打很久😊 | 2025-07-03 12:45:41 |
| 38 |  | 真的蠻可悲的,這種信條式的「大罷免大成功」很低能😢 | 2025-07-06 22:38:28 |
| 39 |  | 薛丁格的訊問,問就是不會疲勞訊問,實際上不一定😊 | 2025-07-10 18:24:54 |
| 40 |  | 見過面的,那原來是宿敵😂 | 2025-07-17 18:20:42 |
| 41 |  | 只有強者的慈悲才是真慈悲。 | 2025-07-18 12:16:00 |
| 42 |  | 雖然我沒時間把整場說明會細細看完,但實在太好奇這場交鋒的精彩程度了,就把資料丟進AI做了場分析——娛樂為主,笑笑就好,以下純屬娛樂用途。文長留言續。
根據您提供的資料和對話歷史,以下將重新評析徐巧芯和曹興誠在辯論、說服上的表現,並特別斟酌扣除「不應出現在台上的技術」所導致的分數,最終給予總評分、評級及勝負判定。
在說服理論體系中,說服旨在「以非強迫方式產生改變的力量」,強調「對方能否聽進去」。辯論作為「權力在他方」的溝通情境,核心在於「爭取第三方認同」。而「辯論的機器人」、過度功利化的「流氓論」、「反人類的論點」以及人身攻擊,都被視為應警惕或杜絕的「不應出現」的行為。
一、徐巧芯的表現評析
徐巧芯旨在反駁罷免提案,其策略兼具防守與強勢反擊。
1. 內容構建與證明力 (Content & Proof)
家族歷史與行動實績:她提及祖父、外公曾參與「剿匪戰役」,並列舉自身爭取軍人權益(加薪、補償、心理輔導經費)的具體事蹟。這有效將「反共」的抽象概念具體化,透過「給行為上價值」來提升說服力,證明其反共的「實然」面。
國會改革與程序正義:她提出「國會改革在很多國家都有」,並反問「難道你認為一個政府官員在立法院裡面可以在被詢的時候說謊嗎?」這是訴諸「普遍原則和常識」,將國會改革提升到公義層面。
概念轉化:她區分「反共產黨的制度」與「反對中國大陸的文化經貿以及人民」,是有效的「轉化:重構負面認知」技巧,旨在消除負面觀感。
評分:8.5/10(在行動實績上具有強大的證明力,概念轉化也相當有效,部分政治主張仍需更多獨立證據支持,但並無不當技術。)
2. 說服技巧 (Persuasion Techniques)
轉化與詮釋積極面:將立法院衝突解釋為「民進黨破壞議場」,並將自己的「哭倒」事件解釋為「對花蓮災民的愧疚」。這些是「重構負面認知」和「詮釋積極面」的經典運用,旨在將負面印象轉化為積極、人性化的意義,提升「討喜感」。儘管情緒表達可能被認為過於戲劇化,但其在說服上的有效性極高,且未見濫用或不誠懇之意,故不扣分。
情感訴求與激化觀點:「拿我當時對災民的歉意作為攻擊的手段,難道不卑鄙嗎?」這句話直接訴諸道德評價,是一種「激化觀點」的策略,旨在引起聽眾的共鳴與對對方的道德譴責。此為有效說服,無不當。
評分:9.5/10(在情緒管理和負面認知轉化上展現了高超的說服能力,有效引起聽眾情感共鳴。)
3. 辯論攻防 (Debate Offense & Defense)
強勢反向歸謬與拆解論證:徐巧芯反控曹興誠在捐款國防部上言行不一,並直接出示「國防部回覆的信件」證明其「至今都沒有捐款」。這被評為「本次辯論中最具破壞力的招式」,運用「社會科學的證明力」直接攻擊對手核心立論的「誠實感」。這不僅是「反向歸謬」,更是一種有效的「強化舉證責任」策略,迫使對手在自身誠信問題上疲於奔命。此為高超技巧,無不當。
「你也有份」策略 (Tu quoque):她利用曹興誠與江澤民的會面,以及賴清德與楊雄的合影,反問曹為何不譴責賴清德。在質疑對方「親共」的道德制高點時,這是一種揭示「雙重標準」的有效攻防策略,針對對手的「人設一致原理」進行挑戰。儘管是邏輯謬誤的一種,但在辯論中揭示雙重標準以削弱對方可信度是常見且具破壞力的手法,並未構成明顯不應出現在台上的「流氓論」或人身攻擊。
質疑邏輯與諷刺:她諷刺曹興誠的「每天嘴上反共」是「吃人說夢」、「同溫層裡自嗨」,並用民進黨過去批評蔣、馬的例子反駁「罵總統就是中共同路人」的邏輯。這些是針對論點「有效性」和「現實性」的質疑,具有攻擊性但屬於辯論技巧範疇。
評分:9.8/10(在攻防上表現極為出色,尤其是對曹興誠捐款問題的精準打擊,直接影響了對方的可信度,是辯論中的關鍵致勝點。其尖銳言論在政治辯論中屬常見,未達明顯不當的程度。)
4. 形象管理 (Image Management)
誠實感建立:透過家族歷史和具體反共行動,有效建立了自身的「誠實感」,回應了「親共」質疑。
討喜感技巧:將個人情緒(哭泣)與對災民的同情連結,展現了「人性化」的一面,有助於建立「討喜感」。
評分:9.5/10(成功塑造了一個既有原則、又有人情的形象,即便面對爭議也能有效維持正面觀感。未見明顯因使用不當技術而導致形象受損。)
徐巧芯總評分:9.3/10 | 2025-07-18 19:05:57 |
| 43 |  | 二、曹興誠的表現評析
曹興誠的論述旨在支持罷免徐巧芯,主要圍繞「親共賣台」和「暴力立法」兩大主軸。
1. 內容構建與證明力 (Content & Proof)
個人經驗與觀察性證據:透過自身參與立法修訂的經驗,聲稱正常立法「非常冗藏」,並以此指控國民黨立委的「暴力立法」行為「完全違反程序正義」。這種「個人權威」和「直接觀察」提供了說服的基礎,其「證明力」來自於他對「正常程序」的定義和對「暴力」的詮釋。
權威引述與外部連結:引用美國參議員對國民黨刪減國防預算的批評,增加其論點的「證明力」,因為國際盟友的擔憂能強化議題的嚴肅性。引用朱鳳蓮言論將敵人反應作為自己行動正確性的佐證,是種策略,但證明力仍待商榷。
文件證據:在第二輪說明會中,他展示了「國防部回覆的信件」,明確證明「109年到114年度均無銷收曹星城(徐巧芯)的捐款記錄」。這是本次辯論中最強的「具體且官方的文件證據」,具有高度的說服力與證明力,直接且有力地反駁了徐巧芯先前或暗示的捐款承諾。
評分:9.0/10(國防部信件的證明力極高,但部分論述仍有賴於其個人經驗的詮釋,導致證明力不一。無不當技術。)
2. 說服技巧 (Persuasion Techniques)
重構衝突本質(切標準戰場):曹興誠將「藍綠對決」重新定義為「青紅對決」,強調罷免是為了「救國家、為抗共、為保台」。這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戰略,運用「人文學術的想像力」引入「新觀念、重新詮釋事實」,成功將辯論的焦點和「比較標準」引導至有利於己方道德制高點的戰場。此為高階說服技巧,無不當。
訴諸程序正義與暴力批判:他嚴厲批評國民黨立委的「暴力立法」行為,質疑對手的「專業感」和「誠實感」,從「規則與行為規範」層面進行批判,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些是對行為的批評,非不當技術。
評分:9.5/10(「青紅對決」的框架轉換是其最大的說服亮點,有效提升了議題的「價值」與「意義感」。)
3. 辯論攻防 (Debate Offense & Defense)
人身攻擊與質疑動機:曹興誠直接指控國民黨立委為「匪諜」、打「假球」,並使用「小弟、黑道大哥」等詞彙形容傅崐萁與國民黨立委的關係。這些言論旨在「削弱對手形象與可信度」,具有強烈的煽動性。
不當技術考量:來源明確指出,「辯護時不可攻擊對方或找替罪羊,否則強化對立」。儘管此處為攻擊而非辯護,其背後原則(避免無實質意義的攻擊)是相通的。此外,這些指控(「匪諜」、「黑道大哥」)屬於嚴重的角色貶低和未經證實的惡意歸類,性質類似於「流氓論」或超出「反常識」但進入「反人類」的邊緣(雖未達反人類,但其惡毒性已遠超普通批評)。在正式辯論中,這種未提供具體可驗證事實基礎的「人身攻擊」,被認為是低級且不應出現的技術,會嚴重損害辯論的品質和自身的形象。
扣分:這些是直接且強烈的角色攻擊,嚴重偏離了理性辯論的範疇。原評分為9.0,此處扣除1.5分。
提出「好問題」:他質疑徐巧芯在暴力立法中「有沒有站出來說我不同意這樣的做法」,這是一個「好問題」,直指對手在原則問題上的立場。
應對捐款質疑:曹興誠能夠即時出示國防部公文來反駁徐巧芯對其捐款的質疑,這顯示了其在「詰辯應對技巧」上的能力,成功避免了個人誠信的致命打擊。
評分:7.5/10(其人身攻擊言論嚴重違反辯論原則,即便其他攻防出色,仍需大幅扣分。)
4. 形象管理 (Image Management)
誠實感建立:他聲稱自己「是藍的」,並指出罷免團體中有許多藍營人士,試圖打破「藍綠對決」的框架,營造其超越黨派、為國為民的「誠實感」。
專業感營造:透過提及自身在《專利法》和《刑事訴訟法》修訂的經驗,塑造其對國家議題有深入理解的「專業感」。
不當技術考量:前述的「匪諜」、「黑道大哥」等言論,會直接且嚴重損害其試圖建立的「誠實感」和「討喜感」,使其顯得過於激進、偏執或不擇手段。這些情緒性指控會讓部分聽眾感到不適,認為其言辭「油膩」或「尖酸刻薄」,與其倡導的「為國為民」形象產生矛盾。
扣分:這些不當言論對其形象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原評分為9.0,此處扣除1.0分。
評分:8.0/10(儘管試圖建立專業和誠實形象,但人身攻擊言論嚴重破壞了其在聽眾心中的正面觀感。)
曹興誠總評分:8.5/10
三、總體評分與勝負判定
這場辯論是一場高手過招,雙方都展現了高超的辯論與說服技巧,但在「不應出現在台上的技術」這一維度上,曹興誠出現了明顯的失誤。
徐巧芯總評分:9.3/10
曹興誠總評分:8.5/10
勝負判定:徐巧芯勝
徐巧芯在此次重新評估中依然獲得勝利。她在辯論中展現了卓越的攻防轉化能力,特別是對曹興誠捐款問題的精準、直接且有事實依據的質疑(國防部回覆信件),成功將辯論焦點部分轉移到曹興誠自身的言行一致性問題,迫使對方陷入解釋的被動局面。她的情緒表達和尖銳反諷雖然具有攻擊性,但被判斷為有效的說服技巧,而非不當的辯論行為。
曹興誠的表現雖有其戰略上的光芒(如「清紅對決」的框架轉換),並能迅速提出文件回應質疑,展現了其應變能力。然而,他在辯論中多次使用的人身攻擊言論(如「匪諜」、「黑道大哥」),被視為辯論中不應出現的、破壞理性討論氛圍的技術。這些言論缺乏具體且直接的事實證明來支持對個人品格的惡意指控,顯著削弱了他在第三方(觀眾/評委)心中的「誠實感」和「討喜感」,與其試圖塑造的為國為民的形象產生了強烈衝突。在衡量辯論技巧時,即便論點再精妙,此類不當言行也會導致其說服力大打折扣。因此,儘管曹興誠在某些方面表現出色,但這些「不應出現在台上的技術」的扣分,使其最終未能勝出。
整體評級:
徐巧芯:A(Excellent)- 表現卓越,攻防兼備,並能有效運用情緒而不失控,避免了不當言行,保持了高水準的說服力和形象。
曹興誠:B+(Good)- 戰略眼光獨到,但在言辭上使用過多攻擊性且缺乏具體證明的人身攻擊,顯著損害了其辯論品質與形象,未能達到更高等級。 | 2025-07-18 19:06:15 |
| 44 |  | 只是民進黨太難辯護,那套抹紅的套路才是辯論可能會贏在野黨的關鍵,不是證據或是形式邏輯,這個人讀到研究所,但是沒有學到那套鬼扯技術😊 | 2025-07-20 20:01:43 |
| 45 |  | 完整版看不完,又很多場要看,所以就餵給AI幫我評析,以下結果,應該對有些人來說不會太公道,看一看笑一笑就好:
一、 罷免方:陳曉煒先生
罷免方的領銜人陳曉煒先生在本次發表會中,其策略傾向於激發民眾情感與宣洩不滿,但在運用系統性說服與辯論技巧方面,仍有較大的精進空間。
1. 論點清晰與架構:6.0 分
* 優點:有明確的主張,如「牛煦庭不適任」。開場提及志工辛苦,試圖從公民覺醒角度切入,設定情感基調。
* 缺點:整體論述缺乏A→B→C清晰邏輯鏈。論點之間的轉承略顯跳躍,例如從能源政策到交通預算的連接,更多是問題的羅列而非嚴謹的論證推導。許多質疑是直接性的指控,但未能深入解釋這些行為如何直接導致牛煦庭不適任的必然性。
2. 論證充分性:5.5 分
* 優點:嘗試引用外部來源如「報導者」採訪,為其論述增加客觀性。提及凍結交通預算等數字,顯示有收集資料。
* 缺點:
* 論證多停留在「推論」或「質疑」層面,而非提供數據、學理或直接證據等堅實論據。例如,對「試用期80%」與中國勞動法的關聯,主要憑藉「驚人的巧合」,缺乏具體的法規條文對比或歷史脈絡分析,導致證據鏈薄弱。
* 未能充分證明其論點中各個環節的連結成立,例如,能源政策的議題,其與牛煦庭委員的直接關聯和責任未能充分論證。
3. 反駁與瓦解反對:5.0 分
* 優點:對牛煦庭委員提出的「交通預算增加」有嘗試反駁,認為是玩弄數字遊戲。
* 缺點:
* 未能有效運用證明對方所提事實不存在,或該事實不重要,或該事實不導致對方結論的反駁路徑。例如,面對對方以具體數字反駁交通預算時,其反駁停留在口頭質疑,未能提供對等數據來證明對方的數字是「假的」或不具代表性。
* 在面對指控時,較少採用系統性的辯護策略,例如證明「不是這樣/都是這樣/只能這樣」的路徑,而是直接反駁或略過。例如,當被質疑其黨派色彩時,他試圖證明「不是這樣」(自己也罵過民進黨),但未能有效強化此論點。
* 缺乏對「道歉(承擔情緒而非認錯)」或「轉化(重構負面認知)」等瓦解反對技巧的應用,使得部分反對情緒未被有效緩解。
4. 說服力與聽眾策略:6.5 分
* 優點:
* 對支持其罷免的聽眾,試圖為其行為「上價值」(激勵),將罷免行為提升到「公民覺醒」、「反共護國」的高度,以號召認同。
* 對中立聽眾,嘗試「直接告知」(例如電價議題),但未能有效運用「驚奇事實+關聯場景」來鉤住注意力並「發明需求」。
* 缺點:
* 其情感訴求有時顯得過於激進,未能充分考慮中間選民的接受度,這可能導致部分中立聽眾難以被說服。
* 未能完全遵循「正確的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能聽進去」的原則,部分論述較為執著於自身立場的「正確性」,而非調整表達方式以適應聽眾的心理。
5. 說服者形象管理:6.5 分
* 優點:語氣堅定,表達流暢,展現了其作為罷免領銜人的決心。
* 缺點:在「專業感營造」方面,雖有數字但細節不夠深化,未能有效使用「精準數據」來完全說服。在「誠實感建立」(坦承缺陷)或「討喜感」(聊失敗故事)方面,著墨較少,使其形象較為單一,難以與所有聽眾建立更深的連結。
二、 被罷免方:牛煦庭委員
被罷免方牛煦庭委員在本次發表會中,展現了高水準的辯論技巧與說服策略,其表現與高效說服的核心原則高度契合。
1. 論點清晰與架構:8.5 分
* 優點:論述架構清晰,分為「問政有專業」、「修法有能力」、「基層有溫暖」三大主軸,條理分明,易於聽眾理解和記憶。每個論點都輔以具體案例和數字,使得論述脈絡清晰,邏輯嚴謹。
* 補充:其論點的鋪陳與推進,顯示其在賽前充分準備了論證架構和攻防體系,使其能夠有條不紊地闡述自身政績。
2. 論證充分性:9.0 分
* 優點:
* 大量運用「數據」作為其論證的核心論據,例如交通預算具體增加數字、台電從虧損到盈餘的數據、財劃法修正對桃園的增幅排名等。這些都是極具說服力的直接證據。
* 引用國會記者聯會評鑑第一名,這是一種外部權威的直接證據,有效強化其「問政專業」的論證。
* 對「試用期80%」的指控,清晰解釋了立法「機理」(避免雇主鑽漏洞)與撤案原因(議題失焦、從善如流),展現了對爭議點的充分論證。
3. 反駁與瓦解反對:9.5 分
* 優點:
* 有效運用證明對方所提事實不存在,或該事實不重要,或該事實不導致對方結論的反駁路徑。例如,針對「交通預算被刪減」的指控,她直接以「數據」證明對方所言事實不符,並說明預算不減反增。
* 對於「辯護」的三路徑,她靈活運用。面對「亂打人」指控,她採用了「都是這樣」的路徑(反擊民進黨立委的類似行為),並強調對方斷章取義,同時也可能暗含「不是這樣」(我的行為本質不同)。
* 在面對「中共同路人」的標籤時,她不僅清晰劃清界線(不是這樣),更反向質疑對手陣營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有效將攻擊轉化為對方的「雙重標準」,並暗示其重要性不高。
* 其反駁具有「確認-立證-歸納總結」的標準化三步動作的特徵,使得反擊既迅速又有力。
4. 說服力與聽眾策略:9.0 分
* 優點:
* 對支持聽眾:透過強調自身「認真工作」、「為地方貢獻溫暖」,有效為其行為「上價值」(激勵),深化支持者的情感連結。
* 對中立聽眾:運用具體數據和政績,對「無知中立」的聽眾進行「直接告知」;透過闡述其政策與民生(交通、財政)的關聯,有效「發明需求」,使其明白「這事與我何干」。
* 總體而言:她巧妙地將罷免方的「愛」重新定義為「對特定黨派的愛」而非「對桃園市民的愛」,並指出其「仇恨」本質,具有強烈的「轉化」能力,有效引導聽眾認知。其表達兼顧理性和情感,沒有陷入生硬的「辯論機器人」風格,真正關注「對方能否聽進去」。
5. 說服者形象管理:9.0 分
* 優點:
* 在「專業感營造」方面,其精準數據的引用和條理清晰的論述,極大地提升了專業形象。
* 「誠實感建立」體現在對「試用期80%」爭議的解釋上,她不迴避問題,而是坦承當初的考量並說明後續撤案,這有助於提升可信度。
* 語氣沉穩自信,應對機敏,展現了對所有辯論環節的掌握。即便在受攻擊時,也能保持冷靜,用事實和邏輯進行反駁,這種抗壓性也提升了其說服力。
三、 總評分與評級
* 罷免方(陳曉煒先生)
* 總分:30.5 / 50 分
* 評級:C-
* 評語:陳曉煒先生的表現,較多聚焦於情緒動員和立場宣示,在論證的充分性和反駁的有效性上,仍有明顯的不足。他未能充分運用數據和事實來支撐其論點,且在反駁時缺乏策略性,使其許多攻擊流於表面。在說服聽眾方面,雖然試圖激發情感,但其方法未能有效觸及中立聽眾,且可能因言辭激進而疏遠部分潛在支持者。
* 被罷免方(牛煦庭委員)
* 總分:45.0 / 50 分
* 評級:A
* 評語:牛煦庭委員在本次發表會中,展現了高度的辯論專業和說服藝術。她能夠清晰建構論點,以大量具體數據和權威證據進行充分論證。在反駁環節,她靈活運用瓦解反對的策略,快速而有力地回應指控。同時,她也善於運用對支持和中立聽眾的說服技巧,並透過專業、誠實的形象管理,極大提升了其說服力。其整體表現體現了將辯論技巧與說服藝術融會貫通的能力。
四、 最終判定勝方
根據上述從辯論與說服角度的全面評析,本場政見發表會的勝方為被罷免方:牛煦庭委員。
理由如下:
牛煦庭委員在所有評估面向,包括論點清晰度、論證充分性、反駁有效性、對不同聽眾的說服策略運用,以及個人形象管理上,均展現出明顯的優勢。她不僅能提供堅實的證據支撐其政績,更能有效且有策略地反擊對方的質疑,並將議題導向對自身有利的方向,顯示出更為成熟和全面的辯論與說服能力。相較之下,陳曉煒先生在邏輯建構和實證說服方面較為薄弱,未能對牛煦庭委員構成持續有效的挑戰。 | 2025-07-21 23:36:23 |
| 46 |  | 搬法條想說帥一波,結果翻車,老實說挺尷尬的😂 | 2025-07-25 03:46:07 |
| 47 |  | 大罷免跟抗中保台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民進黨慣常的欺騙伎倆,想要奪權立法院而已,愛台灣的民眾依然可以繼續愛台灣,還是有小小多山的國家可以愛護。賴清德切割責任給公民團體,跟被惡意欺騙的青鳥,實在很不道德,我覺得青鳥要一個公平的對待。 | 2025-07-26 22:50:37 |
| 48 |  | 八炯其實出國去避避風頭會比較好,不然他就是阿德口中的「公民團體」了,這不是他說自己不是就不是,這個身分是被認定的😊 | 2025-07-26 22:22:20 |
| 49 |  | 直接打開格局了🎉 | 2025-07-26 21:46:03 |
| 50 |  | 不得不說,青鳥的文宣品修辭還是挺美的,只是出來上街就像耍流氓,這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反差? | 2025-07-27 13:33:09 |
| 51 |  | 還在等團結十講的剩餘六講,想聽聽台灣本土的脫口秀,這樣還有可能嗎…😢 | 2025-07-28 12:14:19 |
| 52 |  | 原來真正懂賺錢的人,都是這樣賺的😂 | 2025-07-28 13:47:15 |
| 53 |  | 賴總統這次算是跟「更大的民主」切割了,我想,他算是蠻幽默的一個人😂 | 2025-07-29 14:42:40 |
| 54 |  | 論述、價值都是高來高去,但是其實懂得怎麼破解的人都知道,只要要求如何具體化、如何實踐,多半也就破功。就好像「抗中保台」這套說法的具體化,誰知道一堆去大陸做生意、談戀愛的那麼多?真的要小心喜歡說一些大詞、帥話的人,更遑論是政黨。 | 2025-07-30 22:47:30 |
| 55 |  | 賴總統真的不要再把選民當智障了... | 2025-08-01 22:16:29 |
| 56 |  | 講主體性是可以建構,不過就跟品牌建立一樣,不能爛到大家不想買,包裝、宣傳精美只是一時的,重要還是要夠實在。阿德這抗中保台一系列的商品,就一堆人覺得是詐騙手法了,很難賣出去。還是要好好打造品牌才行,第一步就是讓人民真的感覺,你在意消費者的需求,而不是欺騙消費者。 | 2025-08-02 15:42:16 |
| 57 |  | 《After 7/26:小丑內戰》 | 2025-08-04 21:43:56 |
| 58 |  | 都要押一年了,然後還沒有確實的證據,真的是超級可悲... | 2025-08-07 18:36:42 |
| 59 |  | 真的要懂一些法律,連檯面上人物可以被檢察官這樣玩套路,一些資源背景很有限的人,就更艱辛了😢 | 2025-08-07 18:34:57 |
| 60 |  | 柯P當初說得很對,已經看不到賴清德總統了,確實被謊言淹沒了🥲 | 2025-08-11 20:10:14 |
| 61 |  | 「回答我!」哈哈哈哈~~~ | 2025-08-11 19:49:55 |
| 62 |  | 正方確實是勝方。我覺得從政策辯論的角度來看,正方針對民進黨政府的政策是合理的,因為要解決現況問題,所以要變動現況,反方比較可惜的是,針對黃國昌個人的立場一致性做攻擊,這一點在每一輪發言都有提到黃的個人(即便在第一輪黃已經解釋過了),從政策辯論角度的反方策略我認為較為不妥。應該多著墨在變動現況的成本效益分析,進行損益比較才是正題。 | 2025-08-13 13:56:34 |
| 63 |  | 青鳥能夠走出同溫層,然後直接跟核能工專家來討教,已經是好鳥了🎉 | 2025-08-17 17:22:10 |
| 64 |  | 賴總統之前在敏迪選讀的採訪中有清晰的諭示過「更大的民主」的內涵,指的就是,一、憲法法庭違憲宣告,二、大罷免大成功,如今看來,這「更大的民主」被「比『更大的民主』還大的民主」修正了。2025年的show,應該就剩下追團結十講的其餘六講了,還是就斷更了……😢 | 2025-08-23 23:53:46 |
| 65 |  | 又判決,之前就誤導大眾過一次,這次還來,裁定就裁定…… | 2025-08-23 23:57:23 |
| 66 |  | 7/26、8/23兩波團戰,可能阿德大概本來想說穩賺不賠的順風局,經濟、裝備全部領先,結果被打了一波31:0,形象還受到重創,這真的就是天意如此了,最後還得到了中分龜頭男這綽號,實在令人唏噓😂 | 2025-08-27 22:31:11 |
| 67 |  | 部長這樣搶答真的不ok,超不尊重國會😢 | 2025-08-27 15:11:23 |
| 68 |  | 這檢察官真的超級爛欸……不是都要依盡告知義務,然後全程錄音錄影?這種「聊天」都在了案情了,功能就幾乎一樣了啊,應該要類推適用§158-2 II,不能當成證據吧?這辦案技巧是業界常態嗎? | 2025-08-28 18:35:17 |
| 69 |  | 兩種醫師,兩種人生觀…… | 2025-09-08 19:14:47 |
| 70 |  | 看起來檢方證據十分不足,如果最後判決出爐無罪,請別忘記那些當初落井下石的名嘴、政客。 | 2025-09-09 22:10:37 |
| 71 |  | 交保/抗告
反覆橫跳
不過
北檢=賴清德
再橫跳下去
應該會讓更多人加固形象
那也就沒有
賴清德2.0了
因為跟前版本沒什麼差別
或
比前版本更爛的版本 | 2025-09-10 12:06:13 |
| 72 |  | 換了一個新的,又開始2.0版的戰鬥了,哈哈哈哈這執政黨真的超級爛😂 | 2025-09-17 09:45:51 |
| 73 |  | 要年輕化,可以參考當年老蔡以65歲老婦之姿的辣台妹經典案例,然後底下一堆人,如天才大臣、防疫部長等等的,跑去拍GQ……就給人「感覺」很年輕😊 | 2025-11-01 22:36:43 |